張上達
我是余干楊埠初中的一名物理教師,多年的教學讓我深深認識到要想提高物理教學成績,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得當。我曾經嘗試了許多方法,得出一些經驗。教學方法雖然千變萬化,但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其中一些較為簡單的方法同樣可以在教學中取是良好的效果,其中向學生發(fā)問就是一種較為簡單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現(xiàn)在我拿出來,與大家探討。
在上物理課時,教師一定會向學生提問,而提問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剛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他們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特別是他們年齡較小,稚氣未脫,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較強,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在課堂上喜歡發(fā)言,以此表現(xiàn)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上課時思想常不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采用下述幾種方法提問,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步推進的提出問題
初中物理電學部分是較為重要的內容,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很多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很困難,我采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步推進的提出問題方法來講解。例如在講解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時,我精心備課,千方百計設計了如下問題:亮度可調節(jié)的臺燈的亮度(或收音機音量的大?。┡c什么有關?(答:與電流強度有關。)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變電壓或電阻。)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答: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我們學過的什么儀器可調節(jié)電流的大???(答: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答:串聯(lián)。)進而提出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到電路中后,各部分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如何?自然導入了新課。這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設計的問題,結合了學生熟悉的事物,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采用舉例式提問
物理課每上完一章,都要進行復習,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用在學物理方面是恰當好處的。在單元或綜合復習時,由學生聯(lián)系所學的物理知識,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物理現(xiàn)象或原理。例如:“舉例說明分子是運動的”,“舉例說明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這一類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生活知識,在相互啟發(fā)下,可舉出更多的例子。我處理這一類問題的方式,一般是將學生舉的例子詳細記在黑板上,再由學生分辨哪些舉例是對的,哪些錯了。然后再把對的進行分類。例如上面舉例中的第一題可分成氣體、液體、固體三類分子運動現(xiàn)象;第二題可按省力、費力、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分類。這樣通過分類來處理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通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積累,把知識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也就是要求學生學以致用,以物理知識的應用來提問
教師每上完一節(jié)課,特別是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點,一定要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探討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如果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成功地解釋或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他們不但會感到一種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還能激發(fā)積極思考,培養(yǎng)運用所學的知識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盁崴渴侨绾畏乐篃醾鬟f的?”這是教師提問的一般方式,學生也能作出正確回答。我嘗試改成這樣的問題:熱水瓶外層玻璃破碎后為什么 不保溫;新買的熱水瓶不保溫可能是什么原因?對照實物讓學生對不 銹鋼保溫杯與常見的玻璃保溫杯的保溫原理和保溫性能進行分析及比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解答。如果有條件,針對課堂提出的問題,安排學生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制作,對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幫助。
四、在教師的啟發(fā)中、在與同學的激烈探討中提問
教師在上物理課提問時,要事物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組與組之間爭論,可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xiàn)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例如力學中“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著東西前進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收到的效果比較理想。
總之,課堂提問要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并注意在提問中點撥啟發(fā)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以上提問的教學方法使用得當,就一定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這樣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以使教師在教學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有效地實施新課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