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雨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可以為今后的健康發(fā)展奠定穩(wěn)固的基礎。班主任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見機行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學生培養(yǎng)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只有長期細致的工作,才不至于使我們的德育流于形式,勞而無功。德育工作的成效,對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校風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德育;方法;班主任
鏡頭一:下課了,一位小學生在樓梯拐角處,忽然發(fā)現(xiàn)地上有五角錢,他看了看周圍沒有同學,就迅速地把錢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鏡頭二:課間休息時,幾個低年級學生一邊吃零食一邊玩,不一會兒干凈的地面上出現(xiàn)了一片瓜子皮和包裝袋。
鏡頭三:一個學生明明沒寫作業(yè),卻告訴教師她忘在家了,并一口咬定自己絕對寫完了。
鏡頭四:放學后,幾個高年級男生把一個低年級男生圍住,強迫他下午帶錢為他們買玩具,并威脅他不準告訴教師,否則要他好看。
……
除了我們親眼看到的發(fā)生在身邊的事,還有許多耳聞和已被媒體報道過的,可以看出目前小學生德育狀況堪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迫在眉睫。信息技術的高速化,道德價值觀念的市場化,都對現(xiàn)階段的教育形成強大的沖擊波,加上小學生的辨別能力差,可塑性強,思想幼稚等特點,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和教育,會走上不良的成長之路。現(xiàn)在小學生,生活在社會的大熔爐中,家長的意識、社會風氣、價值的取向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江湖義氣、大手花錢、唯我獨尊等不良社會風氣讓學生不能明辨是非。
因此,為把他們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時機開展小學生的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經(jīng)驗,談幾點粗淺的看法與建議。
一、從愛出發(fā),在班級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圍
愛是連接心靈的紐帶,只有像父母那樣去關心、愛護、體貼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才能接近和信任教師,才會和教師說自己的心里話,化解他們對教師的戒備心理和對立情緒,從而自覺積極地按照教師指引的正確方向向前邁進。如果用粗暴的方法去管理班級,往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班主任心存敵意,師生關系僵化,教育產(chǎn)生負效應。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此外教師還要注重班級環(huán)境建設,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營造良好的班風,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二、以身作則,注重榜樣作用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說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小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向師性”,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教師和自己的班主任。在他們眼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話就是真理,還常常模仿教師的舉動,所以很多家長見面說孩子在家說什么也不聽,而教師說的話就像“圣旨”一樣。
教師好的品質(zhì)、道德行為,可以為學生所效仿,教師不好的品德,不道德行為,也會為學生所效仿。著名的小學特級教師王企賢曾深有感觸地說過這樣一件事,過去,他在上課板書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把粉筆頂端的堅硬部分折斷,并隨手扔在地板上。不料,有一次幾個學生到黑板前演題時,也都不約而同、動作熟練地把粉筆頭折下來扔在地板上,他感到很奇怪,一問學生才知道,這是學生從他那兒學來的,而且全班學生都學會了。王老師這才恍然大悟,以后他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十分注意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以好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身教”來影響和感染學生。
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遵紀守時,我就一直嚴于律己,早出晚歸,從不懈??;要求學生奉獻愛心,我就帶頭捐款捐物;要求學生開展“彎彎腰”活動,我往往搶在學生前面撿起地上的垃圾……示范、感染、教育學生,人格的無聲教育往往比言語教育更有效。
三、把德育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中去
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的教育功能,它融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既注重對課文內(nèi)容的講授,又重視結合課文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學習《梅花魂》一課時,我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游子的愛國心,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jié)時,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jié),在課外拓展的空間里,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著文本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nèi)ふ易约鹤畛绨莸挠⑿?,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jié),學做這樣的人。
四、幫助家長走出家庭教育中的“盲區(qū)”,形成家校合力
俗語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教師?!币粋€學生的成長,大多來自家庭及父母的影響。當前很多學生的家庭教育出現(xiàn)重智育輕德育,重成長輕成人的現(xiàn)象,導致學校的教育負擔過重,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現(xiàn)象。因此,學校與家庭積極配合,有助于加強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例如現(xiàn)今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盲區(qū)”。就像其中一個“盲區(qū)”——家長說得越多,孩子越不聽。而實際上有很多的話,家長只說一遍孩子就明白了,反復說只會令孩子感到反感,教育結果適得其反。當發(fā)現(xiàn)有此現(xiàn)象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醒家長多克制自己,并鼓勵家長多采用互動式的談話與孩子溝通,使孩子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并使家長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所以我們教師除了在加強學校的教育工作外,還要與家長保持經(jīng)常聯(lián)系,采取有力措施,調(diào)動家長教育子女的積極性、主動性,同心協(xié)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形成教育。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教育成果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實現(xiàn)。讓我們把“南風效應”貫穿于教育管理過程中,做一個平等慈愛的人文關懷者,做一個健康高尚的精神引領者,去幫助學生營造一個無限美好的精神世界,做一名撥動學生心弦的琴師,將對學生道德成長的關切融滲到日常細微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的德育真正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