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慶保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語文世界是一個美的世界,如何充分展現(xiàn)語文的藝術美,讓學生體會語文的藝術美,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我認為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幫助語文教學展現(xiàn)語文的藝術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愉快中學文,在意境里賞美,在興趣中生情。
關鍵詞:新課標 多媒體 藝術美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語文世界是一個美的世界,如何充分展現(xiàn)語文的藝術美,讓學生體會語文的藝術美,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我認為恰當運用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對語文藝術美的展現(xiàn)有著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及的效果。
一、充分認識語文教學中藝術美的重要性
大千世界,萬物琳瑯滿目,千姿百態(tài),美總是事物的客觀存在。而文學作品則是萬千世界的自然美、生活的情趣美、物態(tài)的形象美和人物的情操美、理想美的藝術語言的總結和作家情感的凝結。因而語文世界便成了一個琳瑯滿目的美學世界。而人們閱讀文學作品,甚至瀏覽消遣,總免不了受文學作品藝術美的熏陶,總滲透著潛移默化的藝術思想的感染,總伴隨著審美欣賞時再創(chuàng)造思維心理活動的展開。作為語文教師不能不正視這一學科的特殊性,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展現(xiàn)語文的藝術美。
從教育的目的看,同樣要注重語文藝術美的展現(xiàn)。教育家葉圣陶說:“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以各種知識,尤其重要的在于啟發(fā)學生,熏陶學生,讓他們衷心樂意向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的道路昂首前進?!闭Z文教學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外,還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生動優(yōu)美的文學形式引起學生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能力。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非常注重美育,從彩頁插圖、頁面設計到選文內容都體現(xiàn)了美感;選文也包容了美的各個領域、各種形態(tài)。無論千古名著還是當代新作,無論文學作品還是科技文章,從優(yōu)美的語言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到挖掘深邃的內涵,無一不使人感受到美。比如《山中訪友》中自然的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樸素的情感美,《紫藤蘿瀑布》中含蓄雋永的美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都是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好材料;自然的美、情感的美、人格的美都能引起美的感受。因此,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展現(xiàn)語文的藝術美。
二、運用多媒體,充分展現(xiàn)語文藝術美
多媒體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參與意識,創(chuàng)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有利于知識的傳遞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等等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了。那么,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語文藝術美的展現(xiàn)具體的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最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大方面:
(一)轉換學生角色
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轉換學生的角色,使其由局外人變?yōu)榫謨热恕,F(xiàn)代化的多媒體手段卻能非常容易地辦到這一點。如講授《再塑生命》一課時,考慮到作者海倫·凱勒是一個特殊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渴求光明并不懈追求而創(chuàng)造出奇跡的盲人,我就設置了這樣一個開頭來轉換學生的角色:利用一張圖片,內容是海邊太陽將出未出時的情景,色調是淡淡的棕褐色,最近處有一排椅子。在海邊的上空,我利用Flash動畫設計題目《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這幾個散發(fā)七彩光芒的大字在那里不停地但比較緩慢地放縮,同時配上著名盲藝人瞎子阿炳那凄涼、哀怨的《二泉映月》。這樣,多媒體手段在此顯示了特有的優(yōu)勢。
(二)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知道詩歌是一種純文學,它最注重的就是感受,詩人把自己的感受凝鑄成優(yōu)美的詩篇,而讀者是要透過詩篇去再次體味詩人的感受,把握詩人的內心世界,這就要求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去重新構建詩人所處的情境,惟有如此,方能真正體會到詩歌的妙處,達到在詩的世界里翱翔,但是這樣的品詩之路對學生來說是個高要求,有些學生是很難走通此路的,如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類似的或與此相連的情境,讓其“身臨其境”,就能容易地達到目的。我在講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我將與課文有關的畫面制成TV形式,再與配樂的朗讀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具體的情境,效果非常好。有位學生在談體會時說:“隨著這悲壯的樂曲的響起,我的心也一下子被這種場景拉近了,聽著這慷慨激昂,抑揚頓挫、滿含激情的朗誦,感受著詩人悲慘的處境和博大的胸襟,我似乎看見憂國憂民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那臨風而歌的高大形象?!倍乙f這正是藝術美對人的震撼。只有入其境方解其中味,創(chuàng)造具體的情境能更好的讓學生體味到其中味,能使其成為順理成章的事的就是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
(三)演繹內容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時候語言的表達會顯得異常蒼白無力,不管怎樣表述總是很難充分地展現(xiàn)文中所蘊涵的美。我在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時就碰到這樣的尷尬局面。但是運用多媒體手段卻能容易地如愿以嘗。我為學生播放了這樣的一組鏡頭:(中景,漸進):周瑜都督軍營。營內,帥營布置。周瑜,英氣勃勃,臉上掛著胸有成竹的自信。諸葛亮,羽扇綸巾,從容不迫。各自執(zhí)筆在手掌心寫字。(近景):兩人伸出拳頭,攤開,相視哈哈大笑。(特寫):手掌中的“火”字。放大,豎起,變形成象形字,變顏色,冒煙,起火。(中景、近景交替):曹軍水寨一片火光,延及岸上,一片混亂……
看到這里老師不用講一句話,學生已很好的體味到了這幾句詩的美。這樣演繹內容所傳達出來的美是用口授的方法辦不到的,演繹內容是多媒體為語文教學增添的另一支展現(xiàn)藝術美的翅膀。
三、應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點
多媒體計算機這種新型的教學媒體,在它誕生之日起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tài)度來對待,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以成功的運用來評判它的好壞。同時在應用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多媒體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切不可濫用;要有選擇地實施。
2.要選好恰當?shù)那腥朦c配合教學,教師依然是主導,學生也還是主體。
3.要更新觀念,善于打破傳統(tǒng)的舊格式,舊格局,要善于探索、勤于實踐;要根據(jù)課堂需要靈活運用。
4.要注意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要在教師中普及計算機知識,課件的制作,逐步掌握多媒體技術。
總而言之,我認為正確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幫助語文教學展現(xiàn)語文的藝術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愉快中學文,在意境里賞美,在興趣中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