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霞
【摘要】高校教師承擔著培養(yǎng)大學生的重任。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品質高低,是衡量教師是否稱職的關鍵,以及教師能否維護自身形象和人格尊嚴的關鍵,同時也決定了教師能否很好的承擔起培育社會人才,促進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任。然而高校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出現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視的新情況,不但阻礙了其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也有悖于教師職業(yè)的基本原則和精神。為此,我們要從時代對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嶄新要求出發(fā),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科學合理的職業(yè)道德建設方案。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道德素養(yǎng);建設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7-157-01
在思想觀念多元化、經濟利益全球化的當今社會,社會環(huán)境氛圍濃厚,人際交往關系復雜。如果沒有一個先進的主導意識思想統(tǒng)帥全局的話,必將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行為的失范,生活的脫節(ji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增強高校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如何加強和提高高校教師這個特殊職業(yè)的職業(yè)道德建設,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長期以來, 廣大教師教書育人、 敬業(yè)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同時也必須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和開放環(huán)境下,學校教育和師德建設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挑戰(zhàn)。人民大眾對于優(yōu)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師德建設工作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方面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當前高校師德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的教師缺乏愛崗敬業(yè)精神,不安心本職工作,熱衷于第二職業(y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yè),漠視本職工作;教學不認真,教學效果差;滿足現狀,業(yè)務上不進取,不能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二是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關心不夠,只教書不育人,對學生不能嚴格要求;指責、埋怨、歧視學生。三是有的教師不注重自身形象和影響(衣著、舉止等),甚至把工作、生活中的個人成見和怨氣情緒帶到課堂。 四是有的教師考慮個人名利多,不能正確對待授課課時和教師職務評審, 不能團結同事。五是有的教師接受學生、家長財物等以教謀權,考試和招生等工作中存在著不正之風和違紀行為。 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師德意識淡??;容易受市場經濟和開放環(huán)境負面效應的影響;現行高校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不完善;教師自身忽視師德修養(yǎng);教師的負擔壓力過重等。上述問題的存在,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要切實改進和加強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對部分教師要因勢利導,促進其向積極方面轉化[1]。
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是當前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組織機構可以通過相關的制度和環(huán)境約束機制來達到教師自身的內部激勵效果。具體做法是:
1提高高校教師自身素質,加強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
優(yōu)秀教師以教書育人、培養(yǎng)后生為己任,這沒有功利目的,完全出于對社會、對學生的責任感。能承擔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師要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并不是指規(guī)范、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guī)范、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yè)的自覺追求?!皩W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guī)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特征的體現。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學為人師,育人者必行為世范[2]。教師用師德調控自己的行為是以自覺性為前提的,因為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投入多大精力,是難以用行政監(jiān)督和經濟獎懲去規(guī)范的,也不易用“量”的指標來要求和評估,主要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師德高低。師德越高,自覺主動性越強,態(tài)度越積極,投入精力也越多;反之,離開了教師的內省自律,教師的道德行為就難以實現。
2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yè)理想
廣大教師要有強烈的職業(yè)光榮感、 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培育優(yōu)秀人才、發(fā)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站在時代的前沿,努力成為為人民服務的踐履篤行的典范。要志存高遠,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樂于奉獻,自覺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把本職工作、個人理想與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3]。
3建立道德評價與道德激勵機制
道德評價就是對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效果的評價,是否達到合格教師的要求。道德評價機制的內容包括:(1)評價主體應盡量覆蓋到與教學相關的人員,如領導、其他教師、學生以及參評教師自己。(2)評價內容主要是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具體說是教師的文化視野和價值取向兩方面。(3)評價的標準是教育效果和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兩者的結合明確了教師作為一個“文化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4)道德激勵機制是對工作業(yè)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鼓勵的激勵措施??梢园凑盏赖略u價的結果樹立鼓勵先進的導向,帶動更多的人爭取先進的,也可以通過學校的辦學理念來顯示高校組織的特色與優(yōu)勢,激發(fā)教師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所有高校只有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工作的首位,貫穿于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學生才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老師的影響。作為高校教師而言,其特殊的職業(yè)特點和目的,決定了高校教師應從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道德品質,加強自身修養(yǎng),才能無愧于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才能打造優(yōu)秀的高校教師形象。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晉峰,秦牧人,等.新時期師德建設與師德修養(yǎng)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
[2]胡雋,盧莉娜.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重要性[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09,(2).
[3]盧捷.高校師德建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科教文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