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潛水器:搭載首位“乘客”入海
正在執(zhí)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013年6月18日搭載首位“乘客”下潛,這位“乘客”就是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下潛區(qū)域是南海冷泉區(qū)。這個潛次是工程和科學應用相結合,下潛任務是以長基線定位系統(tǒng)性能驗證為主,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采集冷泉區(qū)樣品,獲得海底的相關環(huán)境參數(shù)。
微點評:“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于2013年6月10日起航,這標志著這條舉世矚目的“中國龍”開始了從試驗階段向常態(tài)化業(yè)務運行的“蛻變”。
眼球追蹤:讓你有“特異功能”
也許你已經看到身邊的朋友有了神奇的“特異功能”:動動眼珠,屏幕就會翻頁;眨一下眼,手機就能拍照;開車時犯困眼皮耷拉,馬上就會響起語音提示……這可不是因為他們的眼睛被改造了,而是因為他們使用的設備搭載了一項名為“眼球追蹤”的技術。眼球追蹤技術的原理并不復雜:當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時,眼部會有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會產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計算機可以通過圖像捕捉或掃描提取這些特征,從而實時追蹤眼睛的變化,預測用戶的狀態(tài)和需求,并進行響應,達到用眼睛控制設備的目的。
微點評:眼球追蹤技術的發(fā)展目前還存在不少困難。比如,讓機器對人類眼睛動作的真實意圖進行有效識別,以判斷它是無意識運動還是有意識變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項技術對于鼠標、鍵盤以及觸摸等比較成熟的人機交互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而且在醫(yī)療健康、在線教育、心理研究乃至刑事偵查領域等,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快速充電:短短20秒搞定
平時,我們給手機、Pad、筆記本電腦充滿電至少要兩三個小時,電動汽車充滿電更是需要六七個小時,但隨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埃沙·哈爾發(fā)明的神奇充電器的誕生,這一現(xiàn)狀或許將發(fā)生革命性的改變。她所發(fā)明的超快速充電器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電容器”,能在20秒鐘之內充進與普通手機電池相當?shù)碾娏?。除了充電時間超快之外,這款充電器的充電次數(shù)也非常驚人,可以達到1萬次,是普通充電器的10倍。
微點評:未來我們也許可以享受這樣的生活:我們不再為手機充電而煩惱,到處都可以找到充電器,而且即插即拔。到加油站,不,那時的加油站幾乎都找不到了,到加電站(姑且這么叫吧)加個電,立等可取。尾氣污染減少了,連城市噪聲也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