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的含義、依據和意義,分析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評價原則和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之上探討了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及指標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 績效評價 指標體系
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是評價主體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按照科學的評價原則,運用適當的評價方法,對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及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
一、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的含義
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是指評價主體通過采用科學的方法對高中政治教師工作的價值和有效性的整體判斷,為高中政治教學改革提供經驗和教訓,從而促進高中政治教學活動有效、深入和健康發(fā)展的活動。
二、研究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的依據和意義
1、依據: 《教育管理學》指出:“就學校來說,教師無考核評價,長期‘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職責不明,功過不清,好差不分,獎罰不嚴,勢必影響教師的積極性的發(fā)揮,影響到教師素質的提高,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此,要搞好教師隊伍的建設,調動教師積極性,必須探討教師的科學院管理,建立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p>
2、意義:在理論上,能為學校的督導評估提出新的理論依據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在實踐上能使學校改變教好教壞一個樣的狀況,將極大地提高每個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極大地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且能夠為教師的獎懲、晉級、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提供比較客觀的依據,這將為學校的教師管理和教學管理解決了一大難題。
三、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的原則
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的原則是進行績效評價活動客觀進行的重要保證,是對高中政治教學績效評價具有普遍意義的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
1、黨性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黨性很強的學科,作為這門學科重要構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首先應堅持黨性原則,即緊緊圍繞黨的宗旨和黨的任務這個根本點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在政治教學中,應緊密聯系時政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校在進行評價是也應該以此為關鍵點使政治教育達到應有目的。
2、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即評價內容對每一位教師都是公平的;評價內容是公開的,評價對象在評價開始前就知曉評價的具體內容;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以事實為依據,以公正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
3、激勵性原則:評價工作中必須著眼于激勵教師團結協作、積極向上、自我總結、反思、調整,達到共同提高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改進功能。促進其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從而推動學校的共同發(fā)展。
4、反饋性原則:反饋是雙向的,一方面學校對捆綁式評價的團隊提出指導意見和設想要求。另一方面,通過評價,教師團隊可以提供評價信息,便于更好地提高學校的管理和決策水平。
5、個體差異性原則:政治教師在教學水平、教學風格以及發(fā)展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性很大,同時,個性特征分化也很明顯,在評價時我們要充分注重教師的個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行客觀分類評價。
四、高中政治教學績效評價方法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教學質量評價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方面的含義,是定性基礎上的定量評價,或者說是用定量手段做出定性的評判。定性評價以系統的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定量評價則以反映教學目標達到程度的具體指標體系為依據。
2、效果與效率相結合:我們在評價教師時,一是要看效果,即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發(fā)揮的如何,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掌握的知識是否牢固,能力的提高是否明顯等。二是要看效率,類似生產中的投入產出比。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某學科知識能力的增長,不應以加重學生負擔、犧牲其它學科時間為代價,應該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時間內保證其教學的質與量,高效率不是靠時間里泡,功夫里磨,題海里戰(zhàn),拼出來的質量。
3、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教育評價是對評價對象進行整體的及全方位的、動態(tài)的評價,而不僅僅指對結果的評價。所以,教學質量評價的對象是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即教和學相統一的全部活動過程及所產生的各方面的結果。
當然對于不同的實際需求,評價的某種功能與作用會受到偏重。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標準,指標在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教師和學生努力的方向,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對教學工作起著導向作用。每一種方法都有優(yōu)點與缺點,所以,采用單一的評價方法難以對其作出科學的評價。
五、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是指由各個評價指標相互區(qū)別、相互聯系的能夠反映高中政治教學效果的指標整體結構。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體系對評價指標具有導向的作用。評價指標的重點,往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核心內容。因此,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績效的科學評價應該是對高中政治教師的教育理念策執(zhí)行,學生成績,教學過程,以及投入和環(huán)境的評價的綜合。
總之,一般情況下,只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評價方法是科學的、評價原則是客觀的、評價過程是公平的,那么評價結果就是合理的。這樣才能有效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發(fā)揮績效評價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編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8
[2]《新型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模式探索》 王淑玉
[3]《教學過程和評價改革》世紀之交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研究叢書
[4]《教育統計學》王孝玲編 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7
[5]《學校管理學》王洪亮等主編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5.8
[6]《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及方法探析》金軍;武漢科技學院學報
[7]《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研究綜述》邱?。惶粕綆煼秾W院學報
[8]《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價指標體系問題》邱柏生;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9]《對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體系的探討》蔡海生 郭旭 張學玲,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0]《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張耀燦 陳萬柏;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