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夏日的的午后,一個梳麻花辮、穿著白色棉布衫的女人正蹲在空曠的工作室里,用心地將一件件質(zhì)地粗樸的衣裳埋入泥土。在做這些的時候,女人平靜的臉上始終閃爍著虔誠的光芒,在那一瞬間,時間仿佛凝固了,空間里只剩下光陰的痕跡與泥土的氣息。
以上的鏡頭來自于賈樟柯拍攝的紀錄片《無用》,片中的女子名叫馬可,是一位服裝設計師。2013年春天,“第一夫人”彭麗媛首次隨夫出訪,身上穿的就是馬可親手設計的服飾。此次出訪在全球范圍內(nèi)掀起了一股名為“麗媛stytle”的時尚風潮,引發(fā)了各國對中國本土服裝的關(guān)注,也為馬可帶來了累累的光環(huán)。但這些都未能攪亂馬可平靜的生活,她依然躲在光芒背后靜等人們的熱情退卻,將一切聲名財富都視為鏡花水月。
讓穿衣者成為最美的自己
從很久之前,馬可就已經(jīng)學會了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因此她一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中國時尚尚未蘇醒的二十世紀末,幾乎人人都在追逐雷同的港臺風,她卻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例外;而當“有用”成為人們做事的唯一標準后,她又開始追逐“無用”,努力為“無用”注入全新的價值。
對于喜歡的事,馬可總能傾心投入進去。1994年,為了準備一組叫做《秦俑》的作品,馬可跟隨當時的男友毛繼鴻一起來到他的家鄉(xiāng)——湖南平江一個偏遠的小村子,并在那兒度過了40多個日日夜夜,每天蹲在水邊磨木片、腌皮和染色,直到雙手都染上了顏色,綻開了觸目驚心的裂紋,就連當?shù)啬切T于吃苦的老鄉(xiāng)們也忍不住感嘆:“從來沒見過這么能吃苦的妹子!”
作為設計師,馬可身上有一種天然的責任感,她堅信自己身上背負著生態(tài)、道德和文化傳承三重責任。她曾說過:“中國作為世界上服裝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卻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因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世界的認可,我覺得很可悲,也覺得這件事一定和我有關(guān)。如果不能通過服裝去傳遞一種更為本質(zhì)的內(nèi)涵,那我做設計毫無意義?!?/p>
馬可設計的衣服,總是散發(fā)著一種不迎合的氣質(zhì),也從來只是為原本自信的女人準備的。她的設計理念只是幫助穿衣者展示出她們原本就擁有的東西,讓她們成為最美的自己,而非賦予對方她們所沒有的特質(zhì)。這種篤定而自由的風格,很快吸引了一部分不盲目追風的穿衣者。2011年,著名網(wǎng)球選手李娜在法網(wǎng)奪冠之后,就穿著馬可親手設計的“茶氣”系列襯衫拍攝了全套的冠軍圖集,當時圈內(nèi)人士紛紛議論:“‘例外給了娜姐多少錢?才請到她幫忙做廣告的?”而事實上,馬可的作品是從來都不做廣告的,因為她相信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不需要夸大其詞的商業(yè)宣傳,而缺乏靈魂的事物,就算宣傳陣容再大也徒勞無益。
同樣被“例外”所吸引的,還有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彭麗媛素愛簡淡,不喜歡過于華貴的東西,在她看來,好的衣服并不是讓人變漂亮的,而是應當幫穿衣者展示出真實的自我。這與馬可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初見“例外”時,彭麗媛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很自然地就成為了“例外”的忠實客戶。后來去廣州演出時,彭麗媛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見到了馬可,對服飾的一致見解令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彭麗媛的獨立自信給馬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彭麗媛也很欣賞馬可的低調(diào)與自然,而這種默契,也為日后“麗媛stytle”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清貧才是最大的奢侈
隨著經(jīng)濟的進步,國人對LV、PRADA等國際奢侈品牌展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但馬可卻對此感到困惑。隨著“例外”的壯大,財富和名望都接踵而至,但馬可卻忍不住想要逃離。她時常追問自己:“什么是奢侈?高價的東西就一定奢侈嗎?”后來她終于想明白了:物質(zhì)不奢侈,精神才奢侈,尤其是那些關(guān)乎時間與人心的東西更為寶貴。所以,清貧才是最大的奢侈。她決定守住內(nèi)心最寶貴的清貧。
于是馬可遠離了銷售額與時裝發(fā)布會,開始背上行囊到處旅行,享受一個人的寂靜時光。她喜歡在偏遠的村落里游蕩,看那些古老的手工藝人如何操作,看針與線如何以最原始的方式緊密結(jié)合。這些拙樸的片段深深地觸動了馬可,她突然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一種將古老的手工文化傳承下去的使命感。這讓她產(chǎn)生了成立公益組織的念頭。就這樣,一個名叫“無用”的工作室成立了。
在疾速發(fā)展的工業(yè)生產(chǎn)面前,手工業(yè)顯得非常無用。而在此時放棄一個日益成熟、且不斷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的品牌,去成立一個非盈利機構(gòu),在許多人看來都無法理解。但馬可卻做得十分堅定,因為她相信物品是有記憶的,經(jīng)過一針一線的積累制作出來的手工衣物中所傳遞的情感與故事,是流水線上大批量生產(chǎn)的工業(yè)產(chǎn)品所不能比擬的,就像工匠精心燒制的青花瓷杯之于一次性紙杯,后者的經(jīng)歷顯然太過蒼白。雖然在多數(shù)人看來,馬可是在做一件無用的事,但她卻堅信無用不是一件壞事,能為無用的事物注入價值,使其變得有用起來,近而撼動人們固有的價值觀,也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
馬可崇尚莊子,深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設計師,因此她一直渴望與大自然合作?!盁o用”工作室成立后,她便開始實現(xiàn)這個構(gòu)想。她與匠人們一起縫制了一批棉麻衣物,然后通過烘烤、暈染等方式對其進行了處理,再將其埋到了地下,讓時光和泥土來完成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中,馬可只是想法的來源者,而非效果的控制者,她只是聽之任之,讓衣服自己去記錄下一切物質(zhì)留下來的印象。
那批服飾出土后,馬可就帶著他們遠赴巴黎,參加了一場時裝發(fā)布會。那場時裝秀驚艷了四座,一位來自黎巴嫩的觀眾在看秀之后感慨道:“當現(xiàn)場的巨大簾幕轟然墜地,你頃刻之間打碎了全場所有觀眾的面具,在簾后,是你敞開的心。”
導演賈樟柯如實記錄了這個過程,拍攝了一部叫做《無用》的紀錄片,影片中的馬可白衣素顏,娓娓地講述著自己的服飾觀,臉上始終帶著沉靜而執(zhí)著的表情,她撫摸小狗的樣子、半跪著從泥土中往外取衣服的動作,都給觀眾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部片子后來獲得了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地平線單元的最佳影片獎,媒體們開始試圖聯(lián)系馬可,但她依然和外界保持著距離,藏在自己的工作室——一個有著百年歷史、被綠樹遮蔽的城郊小院里,聽著午后的蟬鳴繼續(xù)做自己的“無用功”。
詮釋獨特中國風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范兒風靡世界,國內(nèi)的設計師們開始在設計中加入京劇臉譜、中國結(jié)和青花瓷等中國元素,以此來展現(xiàn)他們所理解的中國風。而馬可卻不甚認同這種做法,在她看來,單純地在服裝里加入中國特色元素不能代表純正的中國風范,真正的中國服裝應該是那種使人穿上之后更像一個中國人的衣服。而這些服裝從紡織、裁剪到縫制都要經(jīng)過嚴格的把關(guān),應當體現(xiàn)出一種古典文化的傳承感,而這些特質(zhì)都是那些用機器生產(chǎn)、印有民族圖案卻經(jīng)歷蒼白的服裝所不能具備的。
2013年初,彭麗媛首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隨夫出訪。在出訪之前,她特地邀請馬可為自己設計服裝。從未嘗試過高端定制的馬可決定接下這個任務,并借此機會詮釋了自己心目中的中國風。
考慮到出訪的特殊性質(zhì),馬可結(jié)合彭麗媛的獨特氣質(zhì)選定了端莊大方的主風格,此后她又熬了許多個通宵,終于拿出了讓雙方都滿意的設計圖,于是服裝開始轉(zhuǎn)入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紤]到離出訪的日子越來越近,“無用”工作室的部分成員建議馬可使用機器對服裝進行縫紉,但馬可卻堅持認為,只有原汁原味手工縫紉才能展現(xiàn)出衣服最本真的氣質(zhì),這種制作工藝上的差別雖然難以一下子用肉眼辨識出來,但卻能融匯成穿衣人本身的氣場。因此馬可帶著數(shù)名手工匠人一針一線地趕制了一個多月,最后終于趕在約定日期之前將衣服準備妥當。
2013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赴俄羅斯、坦桑尼亞等國進行國事訪問?!暗谝环蛉恕迸睇愭乱詢?yōu)雅大方的形象受到了各界的關(guān)注,其著裝也成為了一大亮點,受到了國內(nèi)外人士的一致好評。至此,馬可終于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她所理解的中國風:不事張揚,沉著大氣,優(yōu)雅得體卻又充滿親和力,走到哪里都能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但卻只有自信的人能穿出其中的味道。
“第一夫人”效應讓馬可備受關(guān)注,她的“無用觀”也開始漸漸被人們所接受。馬可說,她想把人們眼中無用的東西變得有用,讓人們不再以是否有用作為取舍的原則。相信在她的努力下,“天下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的局面會有所改善,敢于追求例外的人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