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建
高中政治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選擇題具有知識覆蓋面廣,迷惑性強等特點,能比較全面的考查學生識記,理解,判斷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分值占到總分值的一半左右。因此,提高選擇題的得分率對于提高總成績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中反映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選擇題丟分多,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選擇題。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要明確選擇題的結(jié)構和命題意圖。
一、選擇題由兩部分組成:題干和題肢(選項)。命題的標準有四條:
1.題干圍繞一個中心,題干和題肢要相符合。
2.干擾有效,能反映學生的典型錯誤。
3.各選項的結(jié)構,長度大體一致。
4.正確選項分布均勻。
選擇題所給的題肢常常有錯,有對,迷惑性強。其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其它三個選項則是“干擾項?!薄案蓴_項”的功能和作用就是:一要干擾,二要干擾有效,三要反映考生的典型錯誤。為了保證干擾有效,各項的長度,結(jié)構大體一致,判斷時不能以文字的多少,結(jié)構變化為依據(jù)。正確選項分布均勻指A、B、C、D都安排了正確選項,不能把所有正確選項都安排在A項或B項、C項、D項。這樣題與題之間又可以構成干擾。
二、命題時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易錯的知識作為干擾題肢,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辨析能力。
三、命題者在試卷的中間部分,一改正向思維的模式突然插入一道逆向思維試題,導致一些考生失誤。
有些考生基礎知識扎實,邏輯思維能力強,怎么干擾都不糊涂,而有些考生知識有漏洞,一干擾就糊涂了。因此排除干擾就要從基礎知識做起,認真思考,認真分析。
其次,要熟悉課文內(nèi)容,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本前提。
做選擇題時,要綜合運用判斷、推理、辨析、歸納等多種思維方法和能力,而這此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這個基礎上。如果沒有基礎知識,這此方法和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必須重視積累基礎知識。
第一,要在平時學習中注意準確把握概念和原理,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記憶之上,一定要在廣度上和深度上加深理解。
例題1、當前各地掀起了“國學熱”,許多中小學開設了“國學”課程,教育專家指出,對于“國學”,人們需要一種揚棄的態(tài)度,這種“揚棄”是指:( )
A、先否定,后肯定 B、克服其過時的消極的東西
C、既肯定,又否定 D、保留其原有的一切東西
此題考查對“揚棄”這一概念的正確理解,只有C選項是正確的,A、D錯誤,B選項片面。有不少的學生選B,這說明他的基礎知識存在漏洞,需要加強。
第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全面而有序,要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對相關、相近、易錯、易混的知識要進行比較和分析,弄清相關知識的異同,力求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在做選擇題時,又快又準地排除干擾選項,選出正確的答案。
例如:政治常識試題中經(jīng)常把“中共堅持科學執(zhí)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嚴格執(zhí)政,公正司法”這些基礎知識混同,變成“中共堅持科學執(zhí)政,依法行政”“政府堅持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等迷惑考生,一不注意就容易選擇失誤。
再次,要掌握政治選擇題的解題技巧,努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第一,要注意審題。
由于選擇題是由題干和題肢組成的,在審題時就必須要審題干,審題肢,審題干和題肢的關系。
審題干時要正確理解題干的中心思想,找出關鍵詞語,明確題意設問的方向,特別要注意題干要求的逆向選擇的規(guī)定性。只有知道了題目問什么,才能知道選什么,這是做好選擇題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審題肢要準確判斷每一個題肢的正確含義,判斷每一個題肢本身的說法是否正確。
審題干和題肢的關系,即題肢是否符合題干的規(guī)定性,根據(jù)題干的規(guī)定性對各個題肢作出鑒別,只有題肢和題干相符才能選。
例2、從人生價值觀的角度看“炫耀性消費”的錯誤在于:
①沒有堅持從實際出發(fā) ②陷入了拜金主義和享樂主
③扭曲了人生價值 ④沒有做到具體總是具體分析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此題應選A項,因為②③符合題干“人生價值觀”的規(guī)定性。①④與題干要求不符,因此不選。
第二,運用排除法和直接選擇法相結(jié)合,雙管齊下。
在選擇題中,組合式選擇題難度較大,是學生出現(xiàn)錯誤最多的題,做好這類題要把排除法和直接選擇法結(jié)合起來。
運用排除法排除四個方面的選項,一是題肢的觀點本身錯誤要排除,但逆向選擇除外;二是題肢的觀點是對題干規(guī)定性要求變相重復的應排除;三是題肢的觀點本身正確,但與題干規(guī)定性無關的應排除;四是題肢的內(nèi)容大于或小于題干規(guī)定性要求,應排除;五要排除觀點絕對化的題肢。
第三,要比較分析,從優(yōu)選擇。
在若干選項都有道理的情況下,要選擇與題干關系更直接更具體的,與題干意思更符合的題肢。
例3、《花木蘭》這個傳統(tǒng)民間故事,在我國流傳極廣,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而美國人把它拿去拍成動畫片,卻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票房和影響,這說明:
A、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B、要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
C、要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 D、實踐是客觀物質(zhì)性活動
此題C項比A項更直接更具體,因此正確的選項是C項,B、C兩項與題意無關。
第四,珍惜第一選擇。
許多考生在思考選擇題時思維方式是“直覺思維”。“直覺思維”不是主觀猜測,它是“直接領會事情本質(zhì)”的一種思維方式,對解答選擇題有特別作用。要相信第一選擇,除非有充分的依據(jù)證明選擇錯了,否則不要輕易改動。
總之,做好政治選擇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時加強練習,不斷總結(jié)選擇題的解答方法,對反復出錯的題進行重點分析,建立錯題集,積累起來,以避免在考試中出現(xiàn)的同樣的選擇失誤,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