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章等
摘要目的:探討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的外科治療效果。方法:收治經(jīng)標準去大骨瓣減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患者26例,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6例患者中,存活23例,死亡3例。術后6個月根據(jù)格拉斯哥治療結果分析,良好15例,中殘2例,重殘6例,死亡3例。結論:對保守治療無效的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的患者,標準去大骨瓣減壓術能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合理選擇手術適應證,準確把握手術時機以及充分手術減壓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標準去大骨瓣減壓術外科治療
大面積腦梗死是缺血性疾病中病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的惡性腦梗死,常因大范圍的腦腫脹致顱內急速增高而死于腦疝。2006年9月~2011年9月采用標準去大骨瓣減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患者26例,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30~79歲,平均568歲;其中缺血性腦卒中24例,外傷性2例;既往有高血壓史12例,心臟病史6例,糖尿病史8例。
臨床表現(xiàn):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及肢體活動障礙。雙側瞳孔散大6例,一側瞳孔散大20例。GCS評分3~8分。
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均行頭顱CT或MRI檢查:無腦出血及占位性病變,均為幕上大面積腦梗死。腦梗死發(fā)生于大腦半球左側21例,右側5例。其中梗死灶位于顳頂葉5例,額顳葉10例,額顳頂葉7例,顳頂枕葉4例。梗死面積76cm×62cm~110cm×70cm。中線移位≥10cm。腦室及環(huán)池受壓變窄或消失。
手術指征:①經(jīng)12~24小時積極內科治療無效或病情呈進行性加重;②3分≤GCS評分≤13分;③雙側瞳孔散大或僅患側瞳孔散大;④CT或MRI見大面積腦梗死并且中線結構移位≥5mm,腦室及環(huán)池受壓;⑤無其他嚴重疾病。
手術方法及術后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健側,病變側朝上。標準去大骨瓣減壓術,咬平前、中顱底以充分減壓,使顳葉組織向減壓窗膨出,緩解鉤回疝對腦干的壓迫,咬去蝶骨嵴返折部,使側裂血管充分減壓,同時應用人工硬腦膜減張縫合將硬膜擴大修補[1]。術中不作梗死腦組織切除。術后給予脫水降顱壓等與內科保守治療基本一致。估計術后短時間不能清醒,及早行氣管切開;一旦病情允許,行高壓氧等治療。
結果
26例患者中,存活23例,死亡3例。術后6個月根據(jù)格拉斯哥治療結果分析,良好15例,中殘2例,重殘6例,死亡3例。
討論
大面積腦梗死目前多采用頸內動脈主干、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層支的完全性卒中,病灶波及兩個以上腦葉或占據(jù)同側大腦半球的1/2~2/3為診斷標準[2]。大面積腦梗死病情常呈發(fā)病急病情重的特點。發(fā)生腦疝及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治療棘手。在發(fā)病早期,雖然可采用溶栓和常規(guī)內科治療,但多數(shù)患者的病情仍進行性惡化療效均欠佳[3]。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的發(fā)生率15%~20%,保守治療的病死率高達80%~90%。若不進行減壓手術,極有可能發(fā)生危及生命。因此對保守治療無效的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的患者,積極進行標準去大骨瓣減壓術能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手術效果關鍵在于手術適應證的合理選擇,并及時把握手術時機。
因此,標準去大骨瓣減壓術是治療大面積腦梗死并發(fā)腦疝的有效方法。及時把握手術時機,不但可以挽救大部分此類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使多數(shù)存活患者獲得較好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江基堯.介紹一種臨床常用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1998,14:(2)381.
2張貴迎.大面積腦梗死39例臨床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5,26(17):90.
3鄭培迎,金研,張永蛾,等.大面積腦梗死急性期治療的探討[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1,9(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