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語文課堂上適時適度、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的過程,是發(fā)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提問;難易適度;目的明確;啟發(fā)思維;激發(fā)興趣;及時評價
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誘導啟發(fā)藝術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節(jié)語文課的優(yōu)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將制約著學生思維訓練的發(fā)展。
現(xiàn)代教學論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一個多變量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在該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中,不單是知識的傳授、智能的培養(yǎng),還存在著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存在著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同時還存在師生與外界環(huán)境的多側面、多層次的相互作用。向學生提出問題,這是語文課堂上基本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問題教學法”本身,也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打破“注入式”的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模式。
課堂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并且是教學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難用精、很難用巧的藝術。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師不諳熟發(fā)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闭Z文教學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釂柡颓擅钜龑W生作答。課堂提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課堂提問,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呢?
一、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要難易適度。過大、過深、過難的問題,學生難于回答,失去提問的意義;過小、過淺、過易的問題,學生不假思索即能對答如流,不僅對知識的掌握沒有任何意義,還會使學生養(yǎng)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那么,如何正確地掌握課堂提問的“度”呢?有位教育家形容得好: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這個比喻生動而準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讓學生“跳一跳”——開動大腦積極思維后獲得正確的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課堂提問的目的性原則中明確指出了課堂提問的四個基本作用,即評價學生、檢查教學、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和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形式。為此,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fā)點和準確的針對性。出發(fā)點就是兩個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其二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教師不應離開教學目的,節(jié)外生枝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不相干的問題。所以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應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shù)量和質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
三、提問要重視遷移,啟發(fā)促進學生思維
利用已學知識去閱讀新的文章,利用己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創(chuàng)造,舉一反三,擴展知識領域,所以還要編排一些遷移性的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避免在課文的細節(jié)上糾纏不休,絮叨個沒完。例如在教《項鏈》這一文時,可以提問:“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償還的項鏈是假的以后,她會怎樣想,怎樣做呢?”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思維情境,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多種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斷。
四、作好層層鋪墊,巧設問題,激發(fā)興趣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總是處于一種興奮的、愉快的狀態(tài),他的思維就會有超常的發(fā)揮,他接受外面信號的速度就會非??旖荨_@就是說,作為一個老師,課上必須注意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氛圍,讓學生時刻處在一種輕松自如的情緒中,那么無論是記憶,還是思維,都會得到最好的發(fā)揮。
教師在提問時,要讓學生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否則再好的技巧也是無益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優(yōu)秀的提問者總是能在吸引住對方,調動起大家的注意力時提出問題。巧設懸念,激發(fā)興趣。在教讀《變色龍》一文時,教師首先向學生設置懸念:變色龍是動物蜥蜴的一種,它的皮膚的顏色隨著四周物體的顏色而改變,課文是寫這種動物嗎?不是,那為什么課文卻以“變色龍”為題,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引導學生帶著懸念,主動、積極地學習,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性認識。
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通往知識的道路上,善問者不妨來一點故弄玄虛,甚至作作“秀”也是無礙的。上海的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就很注意發(fā)問的技巧。她一開篇就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教者在此基礎上,接著因勢利導,學生認識了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梢?,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激發(fā)了興趣,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
五、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化大為小
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需要教者站在高處,從整節(jié)課、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tǒng)化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從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疑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
學習文章要從整體著眼,感知整體,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題思想。局部的精讀,也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整體。整體理解是基本目標,提問必須圍繞這個目標,而紛繁瑣碎、零打碎敲的提問則偏離或失去了目標。學生思維也是一個整體,是由觀察感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想象聯(lián)想、比較辨別、推理等思維形式和過程組織起來的。提問應當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有充分的自由思維去理解各種問題,掌握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技巧。
六、課堂提問要及時評價
提問手段本身,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課程進行及時的消化,認真復習。提問的效果則又優(yōu)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對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得到了肯定和強化,回答不對的,就能及時調整改變有欠缺的認識結構。在整個提問的過程中,對回答好的每一句問話,教師、學生都伴隨著進行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應公開進行評價。
提問中的評價,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回答中積極正確的部分,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有必要時教師都要做出示范。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以表揚為主;鼓勵求異;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鼓勵學生積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