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王洋
摘 要:通過建立四川省高職院校公開課教師勝任力模型,對四川省部分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開展勝任力情況的調(diào)查,表明四川省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基本達到較好的要求。但還沒有達到師資建設的理想狀態(tài),需要加強各方面的培訓,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
關鍵詞:高職;公共課;勝任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215-02
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新生力量的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近十幾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管理理念、用人機制、校園文化建設滯后于辦學規(guī)模的發(fā)展,并且招生生源不一、學生參差不齊加大了教學的難度。這種狀況尤其表現(xiàn)在公共課的教學上。這對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本身所須具備的素質(zhì)有著很高的要求,要求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構建一個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模型用來衡量公共課教師勝任力以及指導公共課教師培訓與招聘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
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行為事件訪談法及專家小組法確定28個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特征,并編制《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檢測表》。向四川省部分高職院校優(yōu)秀的公共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發(fā)放問卷,通過SPSS統(tǒng)計分析,采用累計分數(shù)法計算權重,得到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模型(見表1),可以應用于測試具體某個公共課教師的總體勝任力水平。
二、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模型的應用
經(jīng)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到了四川省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模型,該模型由八個緯度及其下面的28個勝任特征和各指標權重組成。首先編制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行為測評問卷,然后選取四川省高職院校40名公共課教師作為被測試教師,測試采用本人、其所在教研室主任填寫問卷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保證了測試的全面性,又保證了被測試教師填寫問卷的認真度。
由四川省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模型計算出來的各勝任特征的權重wi(見表1)和每個被測試教師在各勝任特征上的測試得分(利用公式t=ti×wi)相乘即可得到40位被測試教師的總體勝任力得分(見表2),對40位被測試教師的總體勝任力得分取平均值,算得結果為3.9908,基本接近比較符合。該數(shù)據(jù)說明了目前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情況較好,但還沒有達到師資建設的理想狀態(tài),仍需要加強各方面的培訓,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
通過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四川省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受到職稱差異的影響較大,而性別、學歷對它的影響不大。這個結論可以為高職院校師資招聘、教師培訓等方面提供參考。
研究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勝任力,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改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改革、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立明.上海高中教師勝任力模型初步構建[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2] 李秋香.高中化學教師勝任特征模型及其測評體系的初步構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3] 徐建平.教師勝任力模型與測評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4.
[4] 李英武,李鳳英.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的結構緯度[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4,(4).
[5] 仲理峰,時勘.勝任特征研究的新進展[J].南開管理評論,2003,(2).
[6] MeC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ehologist,1973.
[7] 馮君瑩.普通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及應用[D].武漢:中南大學,2010.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