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平 王艾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用提問的方式來刺激學生言語反應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師生進行互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本文筆者主要對高職英語課堂中的提問原則和策略行進了探討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guān)鍵詞】高職英語 課堂提問 提問原則 提問策略
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重在教師的引導,而引導之法則在善“問”,因此課堂提問一直都被視為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更被視為“有效教學的核心”。一方面,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和引導他們掌握學習重點,突破難點;另一方面,它還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時調(diào)控教學。筆者根據(jù)多年的英語教學經(jīng)驗認為英語教師做到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課前準備
課前備好課是上好課的有效保障。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將所要提問的內(nèi)容精密地設(shè)計好。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尤其是重點和難點,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不失時機又恰如其分地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流利的表達能力及言語習慣,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高職英語課堂提問原則
1. 實用性原則
高職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有著明顯的定向性,著重培養(yǎng)高等技術(shù)應用性人才。因此高職英語課堂必須與學生的專業(yè)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突出其實用性。同時問題也可源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交流欲望。學生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僅要依據(jù)常識,而且需要激活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這種潛意識中完成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將學習的新知識與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而這種不自覺的聯(lián)系過程又是通向有效記憶的捷徑。
2. 科學性原則
提問的問題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適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兩可,還應當避免答案不確定或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問題的用語應該是口語化的,并且一問一答,內(nèi)涵和外延都應明確無誤。可將學生的英語水平大致分為上、中、下三種程度,然后根據(jù)問題的難易,分別選擇回答的對象。簡單易答的問題,可面向程度中、下的學生;而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問題,可面向中、上學生。教師也可面向全班提問,要促使全體學生都思考,但卻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
3. 層次性原則
提問的深度取決于問題層次的高低,模式識別、知識回憶,形成聯(lián)系之類的問題屬于低層次的機械記憶問題,其主要特征是問題答案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范圍內(nèi),這類問題應提問那些學習一般的學生。綜合理解、分析應用,總結(jié)評價類的問題屬于高層次的認知問題,其特征是問題答案必須通過分析、比較、對照、總結(jié)、擴展、應用、重組或評價等方法,改變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組織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高級認知思維方可得出,這些問題讓學習不太好的學生回答,有點勉為其難,又影響講課進度,比較適合那些程度較好,善于思考的學生。
4. 整體性原則
提問的目的在于調(diào)動全體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不應置大多數(shù)學生不顧而形成“一對一”的回答場面。有的教師先點名,后提問,其他學生因預知提問與己無關(guān)而袖手旁觀,不動腦思考,以致達不到提問的整體性效果。
5. 啟發(fā)性原則
提問要使學生積極思維,在回答之后,思維得到開闊。提出的問題能使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提出新的見解,新的觀點。
6. 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問題是指沒有限定答案的問題。此類問題有利于調(diào)動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僅有機會各抒己見,而且可以在聆聽不同答案的同時開闊視野,豐富語匯表達。如母親節(jié)前夕,可向?qū)W生提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your motheron Mother's 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to your mother?”“What present will you buy toher?And way?”等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很好的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
三、高職英語課堂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它有不同的提問策略,提問的策略不同,所產(chǎn)生的效果也不同。同樣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提問策略,其效果也大相徑庭。恰到好處地運用提問的藝術(shù),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教師需要很好地掌握提問的策略,盡量做到趨避就利,使得課堂提問達到最好的效果,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水平。下面我將就提問策略問題陳述一些個人觀點。
1. 盡量提供平等的機會
在英語教學課堂上由于學生的性別、性格、知識語言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有些老師有時無法做到為學生提供均等的回答問題機會。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部分學生倍感忽視,并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應盡量做到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參與課堂的機會。
2. 注意提問點名策略
根據(jù)筆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課堂提問時習慣于按學生的座位順序,或是學號進行提問。這種方式看似實用便捷,實則存在很大的弊端。因為這種方法,讓學生十分容易掌握教師的提問規(guī)律,以至于在課堂上常常發(fā)生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發(fā)言或老師講解,而是在為自己即將到來的問題做準備的現(xiàn)象,這樣往往達不到應有的課堂教學效果,造成對時間和人力的浪費。
3. 合理搭配各類問題
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教師應注意合理搭配使用各類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和情況采用不同的問題,以便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針對語言水平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多提封閉型問題,因為這種問題不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自行發(fā)揮,只需要掌握課本內(nèi)容即可。而這恰恰適合水平較低的學生。這種問題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在學生答對的情況下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針對水平較高的學生,如果我們繼續(xù)使用這種問題,就有可能使學生因為缺乏挑戰(zhàn)性而失去學習興趣。對于這類學生,開放型問題更加合適,因為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適度的分析與思考,而這恰恰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4. 盡量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曾經(jīng)有研究表明,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生更加容易習得語言知識。因此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具體的做法有:在表情、語氣方面不要過于嚴肅;對學生的回答以鼓勵為主,在學生回答錯誤的情況下也不過多的進行批評等。
5. 提問盡量聯(lián)系實際
學生總是更加熱衷于回答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往往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關(guān),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應注意積累和學生具有聯(lián)系性的話題,并在課堂教學中適時的提出這些問題,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具有新穎性的問題也可以起到類似效果。此外,提問還要有多樣性,這樣才可以避免課堂過于沉默,學生失去興趣。
6. 允許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針對有些比較難的問題,教師應該允許學生通過交流后再進行作答。這種方法可以給學生提供交流機會,鍛煉交際能力。增強其回答問題的信心和積極性,并且有助于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影響幫助提高語言水平。
課堂提問是高職英語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適時地實施課堂提問有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內(nèi)容形成條理性的認知和掌握,對于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意義重大。教師在設(shè)計問題時,應根據(jù)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來確定問題的形式和策略,并根據(jù)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肯定的反饋。筆者針對高職英語課堂提問原則和策略及實施所做的研究目前還比較粗淺,在此方面希望有更多的大學英語教師學生能積極參與并進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研究,以期取得更多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徐慧.英語提問與回答的語用功能分析[J].科技信息,2011(12).
[2]閆國娥.提問策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
[3]任玲.有效發(fā)揮英語課堂提問功能的策略[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