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紅梅
摘 要:教師要直接從教學目標、任務觸發(fā),綜合展開教學策略。近年來,綜合型教學策略的改進出現(xiàn)了兩個主要的取向。其一是融合行為藝術與認知派學習理論的教師主導取向,或稱指導教學,其二是體現(xiàn)人本主義與認知結構理論的學生自學取向。
關鍵詞:音樂;教學策略;教學綜合性
物體規(guī)則震動發(fā)出的聲音稱為樂音,由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就是音樂,它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在所有的藝術類型中,比較而言,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這就是音樂,是美的、抽象的、用心感受的。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是最容易也是最難的科目,唱歌、舞蹈、樂器只要是會,都可以唱、跳、吹。但是把它弄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樂需要一種感悟、一種感覺靈感、一種品位。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就要讓音樂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在疲憊的學習中可以安撫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學會去享受音樂,在音樂中得到釋放。教學為個人全面發(fā)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教學的作用直接地、具體地表現(xiàn)在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音樂教學對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情操的陶冶、性情的塑造、素質的養(yǎng)成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自身的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相互結合去完成教學,在音樂中可以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對這個歌曲的感悟講授給學生,也可以將其他一些間接經(jīng)驗的東西告訴學生,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結合教師所講的去進行學習,讓音樂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在音樂教學中也要講究一些教學策略,其實我覺得教學策略就是找到一種方法,把教學的意義發(fā)揮到最大,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有綜合性,不能只是單打一地去進行音樂上的一些講授,結合文學、歷史、英語甚至是時下最流行的一些音樂去和學生進行交流分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多方面的知識,更可以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去吸引他們的興趣,從而盡可能地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大化。學生的音樂學習,就是他們接受自己以前或者是他人以前的經(jīng)驗而言,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是離散的而且是不連續(xù)的,他們會偶爾地聽一下歌曲,也有可能是流行歌曲,但是音樂中有古典、浪漫、抽象、現(xiàn)代音樂,這也就表明學生自身涉獵的音樂范圍是很狹隘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將他們所知道的和未知的串聯(lián)起來,去對音樂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教師的教學策略就要以服務學生為目的,教師要直接從教學目標、任務觸發(fā),綜合展開教學策略。近年來,綜合型教學策略的改進出現(xiàn)了兩個主要的取向。其一是融合行為藝術與認知派學習理論的教師主導取向,或稱指導教學,其二是體現(xiàn)人本主義與認知結構理論的學生自學取向。其實我覺得這兩種都有可取性,在第一種策略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舊的、已有的音樂經(jīng)驗中引導出來新的音樂,更加系統(tǒng)地去聽音樂,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度的認識,不是僅僅局限在隨便唱唱歌的程度上。對于第二個策略,我覺得很適合當代學生的教學,從學生出發(fā),更加注重他們自身的意愿,我會讓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音樂,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電影或是電視劇中的音樂,只要是他們感興趣的音樂都可以拿到我的音樂課堂中去進行分享和講解,讓他們分組去尋找他們喜歡的音樂在課堂中是用合作的方式,用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學,讓學生覺得音樂沒有距離感,這樣會更快地讓他們學習音樂。
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音樂中找到樂趣,讓音樂幫助他們成長。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