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上海大劇院藝術(shù)中心承辦的2013“海上風(fēng)韻·上海文化全國行”——上海歌劇院、上海芭蕾舞團、上海交響樂團和上海民族樂團四大院團,從了月11日至8月9日,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東北地區(qū)10城市巡演30場,演出包括歌劇、芭蕾舞和音樂會等各種藝術(shù)門類。作為此次文化巡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7月17日晚,沈陽遼寧大劇院上演的《卡門》,正式拉開了上海歌劇院“東北行”的大幕。這是上海歌劇院繼去年成功舉辦“西北行”巡演后的又—文化盛事。
為何選擇比才的歌劇《卡門》?對此,上海歌劇院副院長張慶新介紹說:“我們挑選了幾部上海歌劇院的保留劇目讓當?shù)貏≡哼x擇,其中既有《卡門》、《茶花女》這樣的西洋經(jīng)典歌劇,也有《雷雨》這樣的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最終他們挑中了《卡門》?!碑?shù)嘏叛葜袊}材歌劇比較多,鮮少看到西方經(jīng)典歌劇。據(jù)悉,此次上海歌劇院的《卡門》可能是沈陽首次上演完整的《卡門》舞臺版制作。于是,此次演出未演先熱也便容易理解了。
遼寧大劇院地處沈陽,古稱盛京,是東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同樣也是文化中心。在赴沈陽的路上,上海歌劇院的青年演員們笑稱,沈陽可能擁有全國最“挑剔”的觀眾,因為沈陽坐擁遼寧歌劇院和沈陽音樂學(xué)院兩大專業(yè)院團院校;此外,東北人先天條件頗好,善歌者頗多,從現(xiàn)在全國眾多歌唱類選秀節(jié)目中東北人占據(jù)大半江山就可見一斑。不過,說起上海歌劇院的整體水平,張慶新副院長自信地說:“我們的演出一定會征服沈陽觀眾的!”
大幕拉開,舞臺上呈現(xiàn)的既不是歷史性的寫實,也不是象征性的寫意,而是一部充分展示現(xiàn)實元素的制作。“陽光明媚的塞維利亞廣場”、“午夜的黎拉斯·巴斯亞旅店”、“繁星閃爍夜晚的荒山上(走私客的大本營)”和“耀眼陽光照射下的斗牛場外”四個不同的空間層次分明。此次舞臺布景采用了去年6月上海歌劇院在上海文化廣場的版本。不同的是,為了巡演的方便,也為了保持內(nèi)容刪減后的情節(jié)連續(xù)性(巡演版本刪去了童聲合唱部分),原先在香港和上海演出中,原版導(dǎo)演菲利普·阿勞德(PhilippeArlaud)設(shè)計的第一幕的兩次“城墻”的轉(zhuǎn)盤裝置被取消了,只保留了第四幕的一次轉(zhuǎn)動。但即便已經(jīng)精簡,上海歌劇院仍然派出了了輛集卡裝載舞美裝置,可見上演一部歌劇的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東北巡演的《卡門》版本保留了原作者的法語對白,而不是后人添加的宣敘調(diào),也不是中文對白來銜接唱段,這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上海歌劇院對東北觀眾的欣賞水平充滿信心。從現(xiàn)場觀眾的觀劇反應(yīng)來看,沈陽觀眾也能完全沉浸在劇情之中。
主角卡門由法國女中音奧赫利亞·娃拉克(AurheliaVarak)飾演。不久前她曾在香港的《霍夫曼的故事》中飾演尼克勞斯和繆斯女神,而這是她首次在內(nèi)地登臺。她可能是筆者見過的最嬌小、最苗條的卡門飾演者,扮相也十分嬌媚。因為身材嬌小,在舞臺上她甚至數(shù)次“淹沒”在合唱團中遍尋不見。但是只要到詠嘆調(diào)或是重唱部分,她就是舞臺上最光彩奪目的一個。現(xiàn)場的觀眾紛紛表示,這個卡門“太漂亮了!挑不出一點毛病”。娃拉克的聲音圓潤而醇厚,聲音塑造力很強,有些地方為了劇情她甚至不惜改變發(fā)聲方式來塑造卡門,值得一贊。此外,由于娃拉克的母語就是法語,除了唱詞的味道絕對純正,她有時還會“即興”加上幾句法語對白,可見她對角色之熟悉。甫一開嗓,詠嘆調(diào)“愛情像一只小烏”被她唱得酣暢淋漓,熱辣而妖嬈。外國演員,尤其在表現(xiàn)卡門這個吉普賽人骨子里透出的“魅惑”時,總是略勝一籌,自然而不做作,這可能是生長之地的文化差異造成的吧。
相比之下,飾演唐·何塞的韓蓬就含蓄得多了。今年5月剛剛獲得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唱法第二名的他聲音狀態(tài)非常好,甚至可以堪稱完美,尤其是高音部分,具有金屬般的穿透感,令聽者無比過癮。有一點可惜的是,可能是因為作為中國人的他,性格比較內(nèi)斂含蓄,他的唐·何塞,無論是處于“熱戀”、“焦慮”、“憤怒”還是“絕望”,表情和身體語言都看不出太大的變化。好在,觀眾還是能從他的聲音中辨別出這種情緒變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遺憾。
飾演斗牛士埃斯卡米約的張峰對這個角色可謂駕輕就熟,一出場就用一股霸氣鎮(zhèn)住全場,引來一片掌聲。從現(xiàn)場觀眾的反應(yīng)來看,他們對埃斯卡米約的“斗牛士之歌”相當熟悉,這首“斗牛士之歌”甚至是和著觀眾的掌聲唱完的,現(xiàn)場氣氛之熱烈堪比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安可曲《拉德斯基進行曲》。在這部歌劇中,斗牛士這個角色的戲份相對其他幾個主要角色比較少,但張峰對角色的塑造相當成功,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
徐曉英飾演的米卡埃拉,扮相高貴大氣,柔中帶剛。徐曉英是筆者最喜歡的上海歌劇院青年女高音之一。她所塑造的一系列角色,給人的感覺類似于京劇中的大青衣,氣質(zhì)沉穩(wěn),有一股與生俱來的氣場。她的米卡埃拉少了些楚楚可憐的感覺,倒是多了幾分現(xiàn)代女性獨立自強的氣質(zhì),別有一番味道。
幾位配角也表現(xiàn)得非常到位。張建魯飾演的蘇尼哈、吳軼群飾演的莫拉萊斯,兩位“兵哥哥”有模有樣,在舞臺上很是搶眼。卡門的兩位女伴——馬倩飾演的弗萊斯基塔和賈文璇飾演的梅爾塞德斯比較出彩,她們與張磊飾演的丹凱洛、徐小明飾演的雷蒙達多的幾段重唱尤其值得一提。謝楠飾演的帕斯蒂爾也令人印象深刻。
上海歌劇院合唱團近幾年增添了不少新鮮血液,整體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在舞臺上的扮相十分亮麗,聲音表現(xiàn)力也非常豐富。尤其是男聲部分,第一幕的合唱“街上來往的人們”,聲音統(tǒng)一均衡,表演渾然天成,一下子就把觀眾的情緒拉到了“陽光明媚的塞維利亞廣場”。
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經(jīng)過幾年的打磨,伴奏經(jīng)驗相當豐富。此次在指揮林友聲執(zhí)棒下,戲劇節(jié)奏把握精準,不斷推動情節(jié)向前走,尤其劇中幾次命運主題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力十足,仿佛被命運扼住了咽喉,令觀眾心中一緊。
總的來說,此次上海歌劇院《卡門》沈陽首演是十分成功的。演出結(jié)束后,雖然觀眾對歌劇演出最后的謝幕程序不太熟悉,但他們在演員謝幕時,仍激動得全體起立,掌聲持續(xù)了有十分鐘之久。
其實此次“東北行”,也是出生在東北的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歌唱家魏松對家鄉(xiāng)人民的一次“匯報”。因此,除了歌劇《卡門》,上海歌劇院還全新策劃了《魏松與遼滬歌唱家中外名曲音樂會》和《魏松攜上海歌劇院歌唱家交響合唱音樂會》。
目前,沈陽正在為迎接8月底的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完善城市建設(shè)。而此次上海大劇院藝術(shù)中心的“東北行”,相信也能為它在文化建設(shè)的道路上,添加強勁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