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華
【摘要】 文章回顧了自MM理論以來對計算資本成本有指導作用的資本成本理論,包括MM理論、CAPM模型、風險債的資本成本。以此為線索,將資本成本估算方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股票價格作為股權價值,采用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的內含報酬率法;一類是采用各種風險估計,在無風險收益率或債務資本成本基礎上加上風險溢價的風險補償法,并指出內含報酬率法存在著內生外生不明的缺陷,風險補償法存在著先驗后驗不分的缺陷。
【關鍵詞】 資本成本; 內含報酬率法; 風險補償法
一、前言
資本成本是財務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它貫穿于企業(yè)的投資決策和融資決策中。資本成本水平的估算是企業(yè)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政策的依據和基礎,同時也是政府制定某些企業(yè)管制政策(比如國企分紅政策等)的重要依據。然而,企業(yè)的資本成本究竟是多少?資本成本應該在什么樣的一個合理范圍之內?這些問題在國內外學術界并沒有一個滿意的回答。眾多學者開發(fā)出眾多的資本成本估算方法,常用的有Gordon模型、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Ohlson-Juettner模型、GLS剩余收益估價模型等。眾多方法的產生一方面說明了合理估算資本成本的困難,另一方面又使其更加混亂。這是因為每一個新方法克服了舊方法的某個方面的缺點,但同時又帶來新的缺陷。
本文的目的是評價每一大類資本成本估算方法主要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而使我們能夠對各類估算方法的估算結果有一個全面的理解,而不是單純地被這些計算數據所左右。
評價估算方法的出發(fā)點一定要在方法之外,因此本文從資本成本的理論回顧出發(fā),探索資本成本計算的實質。在這一基礎之上將資本成本估算技術分類,進一步分析、評價。
資本成本的理論也浩瀚無邊,而且相互之間也會有沖突矛盾。本文限定有明確的數學公式表達的資本成本理論。因為這些理論才和資本成本估算技術相聯(lián)系。
二、資本成本理論回顧
資本成本理論的基礎是無套利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假設前提下,采用這一基礎理論發(fā)展出了不同的資本成本理論,最有名的是MM理論和CAPM模型。
(一)MM資本成本理論
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1963)研究了企業(yè)價值、資本成本、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研究的結論基于下面明確的或是隱含的假設。
1.資本市場是無摩擦的;
2.單個投資者可以以無風險利率借入或是貸出;
3.沒有破產成本;
4.公司只有兩種類型的融資:無風險債和有風險的權益;
5.所有的公司假定處于同一個風險類別;
6.只存在公司所得稅,沒有別的稅負;
7.所有的現(xiàn)金流是永續(xù)的;
8.公司的內部人和外部人具有同樣的信息(沒有信息不對稱);
9.公司的經理層總是最大化股東財富(沒有代理成本);
10.經營現(xiàn)金流完全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
(四)后續(xù)的理論
針對MM理論的假設不切實際,之后的學者發(fā)展出了眾多的資本結構理論。比較著名的有考慮破產成本的財務危機理論,考慮代理成本的代理成本理論以及考慮信息不對稱的信號傳遞理論。這些理論同樣涉及資本成本,但是由于財務危機成本、代理成本等沒有明確地計量,因此這些理論對于資本成本只有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的研究。由于我們關心的是資本成本的估算技術,這些理論在此不再贅述。
三、資本成本估算技術反思
盡管理論上導出了四種資本成本,由于無負債企業(yè)在實際中并不存在,實務中只涉及三種資本成本計算。在這其中負債的資本成本通常認為是可以觀察的,因為負債的現(xiàn)金流以及相關的違約風險在契約中已經明確。資本成本估算技術主要是對權益資本成本的估算。
估算計算可分為兩類:內含報酬率法(價值驅動法)、風險補償法。
這一問題實質就是內生與外生的問題。在計算資本成本時,假設了企業(yè)價值是外生的,而資本成本是內生的。實質是通過企業(yè)價值導出資本成本。在進行企業(yè)價值評估時,又假定資本成本是外生的,而企業(yè)價值是內生的。采用價值驅動方法計算出的資本成本來計算企業(yè)價值,犯了邏輯循環(huán)的錯誤。
(二)風險補償法
1.風險補償法概述
2.風險補償法存在的問題
風險補償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風險要素的估計。理論中的風險要素是預期的,也就是先驗的;而目前所有的估計方法都是從實際的歷史數據來推斷風險要素,這些風險要素是實現(xiàn)的,也就是后驗的風險推斷。風險補償法估計資本成本存在著先驗和后驗混淆的問題。如果實現(xiàn)的風險溢價與預期的有很大差別,就會造成估計出的資本較大的偏差。使用CAPM模型或Fama-French三因素估計我國的資本成本就存在這一問題。在某些年份,如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8年等,上證指數(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數)的收益率為負,以此作為預期的市場收益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在另外一些年份,如2000年、2003年、2006年、2007年,上證指數(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數)的收益為正,而且很顯著地大,以此作為預期的市場收益也會產生偏差。但是合理的預期市場收益又是什么呢?取以前年度的平均是否合理?這其中一樣存在著問題。
GLS模型、OJ模型等的推出就是為了克服風險補償法的先驗和后驗的問題。然而,按照前面的論述,克服了先驗后驗的缺點,可是又帶來了內生外生的缺點。目前還沒有十全十美的資本成本估算技術。
四、結語
資本成本的理論發(fā)展形成了一致的完整的體系,這其中有兩條不同的發(fā)展途徑,一是以MM理論為代表的從企業(yè)價值角度研究資本成本;二是以CAPM為代表的從資本市場風險的角度研究投資者期望的報酬。兩條線索的理論產生了兩類實務中采用的資本成本估算方法——內含報酬率(價值驅動)法和風險溢價法。然而兩類方法都存在著缺點,價值驅動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內生外生問題,風險溢價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先驗后驗問題。期待后續(xù)的理論或方法研究能夠找到克服這些缺點的資本成本估算方法。
【參考文獻】
[1] Modigliani,F(xiàn).,and M.H.Miller[J].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58(6):261-297.
[2] Modigliani,F(xiàn).,and M.H.Miller,Corporat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63(6):433-443.
[3] Rubinstein,M.E.,A Mean-Variance Synthesi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Theory.Journal of Finance[J].1973(3):167-181.
[4] W.R.Gebhardt,M.C.Lee,B.Swaminathan,Toward an Implied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39(1):135-176.
[5] Claus,J.,and J.Thomas. Equity Premia as Low as Three Percent?Evidence from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1629-1666.
[6] Ohlson,J.A.,and B.E.Juettner-Nauroth.Expected EPS and EPS growth as determinants of value[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5,10(2-3):349-365.
[7] Fama,E.F.,and K.R.French,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3,3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