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
春節(jié)已近尾聲,而幾天來清晨與傍晚,左右前后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仍然此起彼落的,不絕于耳。新年的氣氛還是這般濃厚。我望著長桌上一對紅蠟燭。那是“分歲燭”,也是“風水燭”,大除夕祭祖時點過兩個鐘頭。按當年母親的規(guī)矩,五天新年中每晚都得點燃一下。點過正月初五,才謹慎小心地用金紙包了收在抽屜里,十五元宵節(jié)再取出來點。嘴里還念念有詞地說:“風水燭,風水足哪!”
可是如今年興已淡的我,竟一直忘了再點。前兒忽然停電,才又把它們點起來。紅紅的光影,頓時照得心頭溫暖生春。那么索性等點過元宵節(jié)再收起來吧。
故鄉(xiāng)的新年,從十二月廿三送灶神開始,一直要熱鬧到十五,滾過龍燈,吃過湯團,才算落幕。這樣長的年景,對我這個只想逃學、不肯背“詩云子曰”的頑皮童子來說,實在是太棒太棒了。
擇日“解冬”(送冬祭祖),大部分在十二月廿七八深夜。我是女孩子,沒有資格在那樣的大典中拜祖宗,而且早已困得東倒西歪,抱著小貓咪趴在灶下的柴堆里睡著了??墒谴竽暌沟摹包c喜燈”工作,卻是我的專利。吃完晚飯以后,阿榮伯就把山薯平均地切成一塊塊,把香梗也平均地折成一段段,插在上面;再打開一大包細細的紅蠟燭,叫我?guī)兔?,一根根套在香梗上,裝在大竹籃里,由我拎著,他一手提燈籠,一手牽著我到各處點喜燈。前后院的大樹下,大門的門神腳邊、走廊里、谷倉門前、廚房水缸邊……統(tǒng)統(tǒng)都點了擺好。整個大宅院都紅紅亮亮、喜氣洋洋起來??上灎T太小,風又太大,等我們兜一圈回來,有的蠟燭已經(jīng)點完了。阿榮伯又打開一包補上。這樣補到東邊又補到西邊,我就說:“好累??!站起蹲下的,頭都暈了?!卑s伯用紅燈籠照照我的臉,搖搖頭說:“吃了分歲酒,拿了壓歲包,才做這么點事就累啦?不行,做什么事都要有頭有尾?!?/p>
…………
點喜燈的有趣節(jié)目以后,五天新年當然是沒頭沒腦地玩樂,然后眼巴巴盼望初七八的迎燈廟戲?!坝瓱簟本褪恰坝稹保舷碌罘鹣嗷グ菽?,也是慶祝豐年、歌舞升平的意思。父親對于迎燈是非常重視的。他認為大除夕祭拜祖先,是子孫們對先人慎終追遠的孝思。典禮要隆重肅穆,祭品要簡潔精致,卻不是講究排場。迎燈是一年之首,地方全體百姓,對神袛?shù)挠幼o表示感謝,典禮不但隆重,還要愈熱鬧愈有排場愈好。所以大戶人家都是慷慨捐款,出錢又出力,把迎燈廟會辦得體面非凡。
初七一大早,母親就提高嗓門喊:“阿標叔,晚上的風燭都買好了嗎?百子炮(鞭炮)都齊全了嗎?要越多越好啊?!蹦赣H平時說話低聲細氣,一到過年,嗓門兒就大了。尤其那個“好”字,尾音拉得長長的,表示樣樣都好。阿標叔也提高嗓門回答:“都齊全嘍,豐足得很嘍?!?/p>
阿標叔是我家的老工友,是父親部隊里退下來的。他和種田的長工身份不太一樣,總是顯得很有肚才的樣子,常常出口成文,說話成語很多。他告訴我“風燭”就是“豐足”的意思。他掌管的是父親心愛的花木,以及家中所有的洋油燈,和大廳里那盞威風八面的煤氣燈。他每天早上戴起父親送他的銀絲邊老花眼鏡,鏡框滑行到鼻尖上,用軟軟的棉布蘸了洋油,抿起嘴唇擦玻璃燈罩,對了太陽光照了又照,要擦得晶亮才算數(shù),神情是非常專注的。
跟大除夕一樣,初七晚上,他老早就把煤氣燈點上了。呼呼呼的聲音,聽起來氣派硬是不一樣。(瞿溪全村所有大戶人家,除了我們潘宅,是很少點煤氣燈的。所以潘宅的煤氣燈很有名,阿標也跟著它出名。有什么人家辦喜事要多用幾盞煤氣燈,阿標就自告奮勇提了煤氣燈去幫忙。)
我家前門深藏在一條長長的幽徑里,后門臨著大路,所以迎燈隊是從后門經(jīng)過的。我連晚飯都沒心吃,老早就站在矮墻頭上等。遠遠看見燈籠火把像一條火蛇似的從稻田中游過來,我就合掌朝著那方向拜。隊伍漸漸近了,高大的開路先鋒搖晃著雙臂過去后,就是樂隊、香案、馬盜。菩薩的鑾駕在最后,晴天就坐明鑾,可讓大家一睹風采。
最最盛大的迎燈廟戲結(jié)束后,就只剩下十五元宵節(jié)最后一場熱鬧場面了。十五一過,我又得關(guān)回屋子里讀書了。
外面的鞭炮聲又響起來,我擦根洋火,把長桌上的一對風水燭點燃,給屋子里添點溫暖和喜氣??墒羌依锶丝诤唵?,兒子已經(jīng)遠行在外。外子(丈夫)只顧看書報,默不做聲,我總覺得有點冷清清的,索性披上大衣,出去看看街景。悠悠歲月,雖然逝去,也不必惆悵感懷。阿榮伯說得對,大人們總是要老去的,
只要小輩長大,能一代一代接下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