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這說明了興趣在教育教學中的巨大作用。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和動力。我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過程中,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
一、以課本導趣
“得法于課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課堂上,學生閱讀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很多內容都是中外文學名篇。如人教版四年級第七冊語文的第三單元課文全部是中外童話,學習了這組課文后,我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鼓勵孩子們去讀。我還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班班通”,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一時間,孩子們閱讀興趣大增,課下個個捧著童話故事津津有味地讀。
在學完某位作家所寫的某篇文章后,我常會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其他著作。如學完老舍先生的《貓》與《母雞》、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之后,我就鼓勵學生去讀他們別的著作,比如老舍先生的《貓城記》《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巴金先生的《家》《春》《秋》等。
這種課外閱讀活動,作為對課文的補充和拓展,是與課內的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不但達到了豐富學生知識、擴大學生閱讀面的目的,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講故事引趣
雖然有的學生不怎么愿意讀書,但沒有哪一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的。他們能從講述者繪聲繪色的描述中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人物的個性,對未聽完的故事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產(chǎn)生強烈的傾聽欲望。因此,我把每周二的閱讀課上成“班級故事會”。我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組上講,然后評出講得好的,代表小組參加班內比賽。這項活動成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好方法,學生每天都盼望著開“班級故事會”。
我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向他們推薦經(jīng)典兒童讀物,引導他們自己去讀書,并鼓勵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故事試著講給別人聽。我宣布要在班內開展講故事比賽,并且要評選出“故事大王”。學生聽了都特別感興趣,紛紛找來自己喜歡的書籍,在課下專心閱讀,精心準備。經(jīng)過一番“較量”,最后班上共選出了十名“故事大王”,我給他們頒發(fā)了自制的證書。獲獎的同學興奮不已,沒獲獎的心有不甘,都在課下為下一次活動積極做著準備。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空前高漲。
三、用競賽促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小學生好勝心強,開展適當?shù)淖x書競賽活動,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競賽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他們保持閱讀興趣。如:開展分類收集成語競賽、成語接龍比賽,開展收集關于珍惜時間和幸福的名人名言比賽,開展朗讀比賽、手抄報比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評等。
由于競賽是一種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戰(zhàn)性的活動,為了取得勝利,學生必然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必然要去多讀書。學生通過讀書得到了快樂,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課外閱讀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四、演故事激趣
在鉆研教材和挖掘課程資源時,我發(fā)現(xiàn)許多適合小學生的讀物都有可表演的故事情節(jié)。這些故事生動有趣,學生也樂于表演。
如學完《幸福是什么》一課后,我就引導學生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要求他們課下做好排練,先在小組內彩排,然后再在“班級故事會”上表演。孩子們?yōu)榱吮硌莺米约旱墓?jié)目,都在課下精心準備。表演者全情投入,觀看者興致勃勃。我趁熱打鐵對學生說,我們班要搞一個表演比賽,以童話故事為表演內容。同學們聽了很興奮,他們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童話故事,并自由組合,自編自演童話故事劇。孩子們的精彩表現(xiàn)讓我驚喜不已。這樣的表演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形成了你追我趕的閱讀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基礎。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注意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快樂、幸福的心情去閱讀,才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