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娟
摘 要:闡述RFID技術的利用對流通部圖書管理服務的提升,對RFID技術在流通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RFID技術 圖書館流通部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255-02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即電子標簽技術,起始于20世紀40年代雷達技術的發(fā)展。在很多領域中取代了條形碼。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智能識別技術,它利用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和處理相關數據。RFID系統(tǒng)通常由電子標簽和閱讀器兩部分組成,目前廣泛應用于圖書檔案、門禁收費、資產管理、交通物流等領域中。在圖書館領域中,RFID自動識別系統(tǒng)是一個全新技術,對于圖書館的管理功能具有精準性,并且可以有效促進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進程,能夠更好的為讀者提供服務。未來現(xiàn)代化圖書館直接受RFID技術所影響,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圖書館服務理念轉變和文獻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技術手段。我院于2011年開始使用RFID自助借還系統(tǒng)。本文就RFID技術在圖書館流通部門的使用情況進行探討,并針對所出現(xiàn)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行研究。
1 RFID技術的利用對流通部圖書管理服務的提升
1.1 圖書借還系統(tǒng)管理服務的提升
傳統(tǒng)方式圖書借還采用安全磁條十條形碼,讀者借還時由工作人員操作。RFID技術圖書自助借還系統(tǒng),取代了原來的人工借還操作,完成一次性多本館藏資源借、還的自助操作。實自助借還系統(tǒng)結合射頻識別、計算機、網絡、軟件以及觸摸屏控制操作技術,實現(xiàn)了對安裝有電子標簽的圖書進行自助借還功能。通過安裝在控制計算機上的自助借還書軟件實現(xiàn)圖書自助借還,識別速度快、借還效率高、操作簡便快速、節(jié)約人力、設備安裝維護方便等特點。
1.2 圖書清點管理服務的提升
傳統(tǒng)方式采用人工清點,費時費力,很難實現(xiàn)。錯、亂架圖書難于發(fā)現(xiàn)。RFID技術館藏清點系統(tǒng),既可以快速完成館藏資源的準確清點,還能準確位置查找和整架等業(yè)務。由于RFID技術的盤點系統(tǒng)有著不接觸、快速、多本圖書信息同時讀取,方便數據交換等優(yōu)點,將讀取到新的信息自動與預置圖書信息進行對比,并可進行報警提示。與此同時,還有對錯架圖書定位的特點,從而在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對盤點與錯架圖書進行處理。
1.3 圖書檢索系統(tǒng)
傳統(tǒng)方式圖書檢索不顯示圖書所在位置,由于檢索出的圖書不知道準確的位置,讀者在尋找過程中會相當困難。有些亂架、錯架等圖書,檢索系統(tǒng)有顯示,但讀者卻無法找到該圖書。
RFID智能導航檢索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具有精準定位查詢以及導航查詢等功能。采用RFID技術對圖書進行管理后,智能導航將根據圖書的實際位置模擬演示,使讀者迅速查找到所需圖書。
1.4 安全門禁系統(tǒng)管理服務的提升
傳統(tǒng)方式的門禁系統(tǒng)與操作系統(tǒng)無關聯(lián),不能判斷圖書的借閱狀態(tài),不能檢測讀者身份。
RFID門禁系統(tǒng)對于未辦理借閱手續(xù)的圖書給予報警提示。安全檢測系統(tǒng)的硬件組成包括:RFID射頻模塊、聲光報警模塊、安全門外殼。通過安裝在控制計算機上的自動偵測軟件實現(xiàn)圖書偵測防盜。安全檢測系統(tǒng)具有識別距離遠、識別速度快、聲光報警等特點。
2 RFID技術在流通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2.1 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圖書被涂寫、損壞及頁碼丟失等問題
自助還書系統(tǒng)無法檢驗破損圖書,在傳統(tǒng)的人工還書操作中,工作人員對讀者歸還的圖書能及時發(fā)現(xiàn)是否在被涂寫、損壞及頁碼丟失等問題,以便做出相應的處罰。但自助還書系統(tǒng)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卻不能自動報警。解決方法:增加檢查環(huán)節(jié),對讀者借、還的圖書進行檢查,及時追究作案者。
2.2 圖書丟失增加
傳統(tǒng)的安全磁條比較隱蔽,不易發(fā)現(xiàn)。電子標簽容易被破壞,在圖書館,標簽常常采用不干膠統(tǒng)一貼在圖書的封底上,讀者很容易發(fā)現(xiàn)而撕掉,起不到圖書防盜的作用。RFID自助借還系統(tǒng)是以識別圖書上的標簽來完成借還工作的,對圖書污損、只歸還貼有標簽的圖書封面或者對內容調包等違規(guī)行為,圖書調包容易操作,不易發(fā)現(xiàn)。解決方法:讀者不能帶包進入,增加盜書難度;在書庫安裝監(jiān)視系統(tǒng),以監(jiān)視不軌讀者破壞文獻中的電子標簽,設立監(jiān)視器,監(jiān)視辦理借還手續(xù)的過程。
2.3 讀寫器的靈敏度問題
RFID系統(tǒng)在讀寫標簽時雖然快而準,但有時也會失效。例如當雙手緊握住圖書標簽或圖書里含有金屬成份(包括錫箔紙)時,都會影響標簽的正常讀取;兩個RFID 芯片相向的書放在一起,兩個芯片的信號會相互干擾,其中一個可能會覆蓋另外一個的信號,而那些“藏”在厚書中的小冊子,由于小而薄也常常被讀寫器“忽略”,影響了整架工作。解決方法:技術改進;加強檢查。
2.4 人體安全隱患
人體安全隱患是指RFID技術在應用中對讀者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影響的問題。目前有很多人擔心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是否會對工作人員和讀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因為RFID所使用的800~900MHz頻率屬于甚高頻范圍,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主要有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三種途徑。圖書館是讀者學習的場所,很多人擔心長期在RFID包圍中將要受到高頻射線影響,免疫力下降和導致急病發(fā)生等問題。而且RFID所使用的頻率也受到國際電信聯(lián)合會頻率資源的限制。解決方法:根據國內外的安全標準,在使用時保持一定距離是可以有效防止其對人體造成損害。同樣,對于工作在甚高頻(UHF)頻道的無源RFID系統(tǒng),保持與讀寫天線50cm的距離也可大大降低人體受到的損害。不需要時關閉電磁輻射或盡量采用間歇輻射工作方式;不要長時間在天線輻射的主波瓣內(一般為天線的正前方)停留。飲用茶葉可以降低輻射傷害。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主要是增加人體自由基的多種連鎖反應。茶中富含的茶多酚、咖啡堿、維生素C有著抗氧化的作用,亦能去除自由基。經常喝茶不僅可以增加免疫力,還能起到一定的防輻射作用。輻射專家表示,茶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有預防的作用。日本人將綠茶稱為“原子時代的飲料”,茶能防輻射的作用是從二戰(zhàn)期間日本廣島受原子彈破壞后開始得到一定認識。當時廣島一些幸存者遷移到茶區(qū)居住并飲用大量綠茶,不僅存活,而且體質良好。經研究表明,茶可以降低輻射對人體帶來的危害。有人做過實驗:喂食白鼠綠茶與紅茶中提取的多酚類化合物,再用致死劑量的放射性鍶-90%進行處理。實驗發(fā)現(xiàn),茶葉能夠吸取90%的這種危險的同位素。國內研究發(fā)現(xiàn),綠茶是最佳的防輻射飲品。飲濃綠茶可使因接受輻射治療引起白血球數量下降的癌癥患者的白血球數量明顯增加,有效率可達90%以上。因此,長時間喝茶能夠降低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同時,新鮮蔬果也能夠降低輻射的傷害。長期處于電磁輻射下,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tǒng),生物電磁場和身體組織造成紊亂,人體可以通過自身調節(jié)功能平衡這種紊亂,因此,應利用人工干預的方法進行調節(jié)。新鮮的蔬果中包含很多營養(yǎng)元素,多吃這些食物能夠更快的恢復人體功能的紊亂。多食用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利于調節(jié)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tài),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輻射會導致人體皮膚干燥缺水,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導致皮膚癌,所以,應該勤洗臉。另外,輻射的電磁波有破壞人體細胞DNA的功能,因此大量的輻射會有可能導致遺傳系統(tǒng)異常。研究表明,辣椒等香辛料具有有效保護細胞DNA免受輻射損害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所以適當的食用含辣椒、黑胡椒、咖喱等調料的食品是有助于降低輻射危害。
參考文獻
[1] 劉廣普.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中安全問題探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2(1):86-89.
[2] 張棟.RFID技術在圖書館自助服務中的應用探析[J].晉圖學刊,2011(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