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君
【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xiàn)實并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建立起來的。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會學、樂學,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勇于探索,肯于苦功,把每節(jié)課教得活、新、實,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激發(fā)起來。有樂趣才會喜歡,喜歡才會去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課堂教學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痹趯W生的學習中,興趣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fā)起了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當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學”模式,正是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定為“愉快教學”的基礎。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導語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卻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重要教學步驟。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語文課離不開富有趣味性、生動性、創(chuàng)新性的導語,正如于漪老師所說: “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笨梢?,設計一個良好的導語,對于整堂課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導語的內容無外乎人物事件的背景,對人物生平事跡的介紹。教師設計新穎巧妙的導語,加口若懸河、有生有色的表達,就能使學生情緒昂揚,注意力集中,興趣勃發(fā)。如:“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在我們的祖國到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視頻)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們像列隊的衛(wèi)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擋著風沙的襲擊; 它們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對狂風暴雨,巍然毅力,它們給這貧瘠的沙漠帶來了生機,更帶來了希望。那戈壁灘上的白楊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9課《白楊》。”
學生帶著問題就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中; 還可以沿著時間的隧道,回到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去前蘇聯(lián)聽《夜鶯之歌》,回到遙遠的古代,領略《晏子》的風采,欣賞《草船借箭》的故事,領悟《寓言三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這種充滿情趣的導語,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感到語文課本中充滿了無限樂趣,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學習《匆匆》這篇課文時,我聲情并茂地說: “同學們,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窗外鳥語花香、綠草如茵,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圖片)。楊柳依依,春色正濃,看這桃花都紅啦,蜜蜂在花間跳舞采蜜呢,小朋友們正準備去郊外放風箏呢。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面對這生機昂然的一切你想說點什么呀?”引導學生感受時間的飛逝。巧設導語,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精心設計好導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用是很大的。
二、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提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過程從以“教”為中心,轉為以“學”為中心,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次新的課程改革中,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有效轉變,教師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指導者的主觀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質疑,不僅有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也有怎么引發(fā)學生提出疑問。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chǎn)生興趣、原有的生活積累、原有的情感被調動、被喚醒,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因此,作為老師,我們可以遵循客觀規(guī)律,有意識地選擇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孩子們讀書的意識,誘發(fā)閱讀的欲望。在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做到多傾聽孩子讀書,多向孩子朗讀、推薦好書。講故事活動是誘導學生讀書的有效方式。在我班,我每天利用午讀的20分鐘,讓每個孩子準備一個故事,一天講一個,這樣學生準備故事,必須搜集素材,有的從別人那里“取經(jīng)”,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方面的書,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學生書包中??梢姷健栋餐缴挕?、《格林童話》等書籍,豐富了學生的頭腦。還有一個方法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講完,在學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結局時,告訴學生這故事就在哪一本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閱讀。
三、注重“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享受中學
在閱讀實踐中,以語感為核心的閱讀能力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fā)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fā)學生的潛能,驅動其主體的發(fā)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發(fā)法。語文習得研究證明: 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這些條件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我在班中設立了“雛鷹爭章——陽光讀書之星”。我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每天讀一點課外書,默讀、大聲讀、賽讀等什么方式都可以。一本書讀完了,還要請他們在空白處寫上體會或感受,即可得到一枚“雛鷹爭章——陽光讀書之星”。在每月一次的“閱讀課”上,朗讀自己讀過的文章、故事,展示優(yōu)秀,即可得到一張“閱讀證書”。對此,孩子們非常重視,時時都能看到他們抱著一本書仔細研讀。相信更多的孩子會加入這自主閱讀的行列,享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閱讀教學,我們老師最先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然后再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我們不可能把天下精華都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自己通過閱讀去認識世界,欣賞世界。
總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xiàn)實并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建立起來的。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會學、樂學,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勇于探索,肯于苦功,把每節(jié)課教得活、新、實,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激發(fā)起來。有樂趣才會喜歡,喜歡才會去讀。
【參考文獻】
[1]王立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1(9).
[2]段海英.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