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超
【摘 要】應針對職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適應當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趨向的要求,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要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品德教育,改變教育理念,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教育理念;自卑心理
職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還應該看到消極的一面,雖然思想狀況不佳的學生人數(shù)不多,但影響比較大,如果不予高度重視,一旦壞風氣形成,特別是在當前改革開放涉及眾多個人利益的新形勢下,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勢必對思想政治工作產(chǎn)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因此,應針對職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適應當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趨向的要求。
一、重視思想教育
社會、學校和家庭是相對獨立、相互制約、相互統(tǒng)一、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社會是重要一環(huán),學校是關健一環(huán),家庭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三者必須高度統(tǒng)一起來。
1、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思想特點,運用科學的手段與方法,以負責的精神和滿腔的熱情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要以“八榮八恥”為主題內容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尤其要抓好社會輿論的宣傳導向,多做正面積極的報道,不宣揚封建、迷信等消極事物;要抓好社區(qū)文化建設,特別是社區(qū)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對黃、賭、毒的打擊力度,消除社會丑惡現(xiàn)象;要加強學校周圍的文化管理,徹底消除學校周圍的賭博機、網(wǎng)吧、游戲廳等。只有這樣才能端正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用社會力量來消除學生思想中的錯誤傾向,保證學生心靈的純潔性。
2、要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開展德育教育。應結合職校學生思維活躍、思想復雜的實際和本地區(qū)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改進和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不可空洞地說教。選擇好教育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書評、影評等活動,提高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特別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注意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深入細致地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wěn)人心的工作。工作方法要有科學性、可行性、藝術性。教育措施要因人而異,做到多樣性和有針對性。教育內容要注意具體性、詳實性、現(xiàn)實性,做到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寓理于事實之中,寓教于活動之中。
3、是家長應著重對子女進行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是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其作用不可低估。家長對子女教育的側重點,應由單純關心子女的生活和學習成績轉變?yōu)樽⒅仄返滦摒B(yǎng)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另外,家長還應該注意自身形象,注重身教,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家長在各方面都要做子女的榜樣和諧模,使子女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
二、改變教育理念,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從報刊雜志、電視和網(wǎng)絡等各種媒體上接觸到的信息量不斷增加,他們往往比較抗拒老一套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工作方法上要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期學生工作的需要。
首先,對于正面的思想教育工作,應從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模式中跳出來,把每一個正確的結論通過形象生動的手段,通過科學的方法給學生論證出來,使學生在接受教師所講授的道理中走得正確,前進得快。
其次,教育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政治課和班會課上的說教,應把新時期的各種科技新成果、新手段充分應用到教育工作中來,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各個時期需要對青少年展開教育的核心教材宣傳片,運用電腦設備把各個階段青少年表現(xiàn)的正面事跡及時在網(wǎng)絡上傳播,根據(jù)他們好動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郊游活動,開展文體娛樂活動,并及時把他們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精神面貌和成果,通過彩色圖片進行櫥窗展示或作網(wǎng)絡展示等。通過這些教學方法,既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又可使學生在活動中所形成的積極向上的思想能夠得到肯定,并且固定下來,從而進一步形成優(yōu)良的班風。
三、要正確引導學生的擇業(yè)觀,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1、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才的多層次性。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不僅需要大量的高級專門人才,還需要大批技術、管理人才,需要一支規(guī)模宏大的技術工人隊伍。要增強學生的專業(yè)光榮感、責任感,消除學生心目中“職校畢業(yè)后做高、中級技術工人沒出息”的自卑心理。
2、應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榮辱觀,做到“業(yè)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力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來,為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3、還應該使學生理解,職業(yè)的選擇是主客觀條件的辨證統(tǒng)一,要受到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決不是憑自己主觀想象就能完成的。通過教育,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使他們回到現(xiàn)實中來,正確處理好理想和現(xiàn)實的關系,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做到自尊、自重、自愛。
四、管、疏、愛相結合,加強學生“四自”意識
應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教育原則,深入細致地做好疏導工作,對學生要管而不要“堵”;要疏導而不要“放”;要關心而不要“壓”。如果采取“堵”、“壓”的教育方法,不僅堵不牢,壓不住,而且?guī)熒g還會出現(xiàn)對立情緒,最終使教育歸于失敗。
要真正達到“管”的目的,只有提高學生的自覺性,使他們能夠自己管理好自己。為此,就必須在學生中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四自”教育。為加強學生的“四自”意識,筆者在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
1、切實加強對學生骨干的組織領導,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四自”意識。學生骨干作為學生中最主動、最積極及最進步的群體,是學校校風建設、學風建設及校園文化生活的骨干力量,是教師和學生聯(lián)系的紐帶和橋梁。只有從抓學生骨干隊伍建設入手,培養(yǎng)他們的“四自”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干部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加強“差生”成長過程中的培養(yǎng)教育,挖掘“差生”的“四自”潛力。在一般人的認識中,往往將“差生”劃定為受管、受教育的主要對象。但是實踐證明,只要教育培養(yǎng)方法得當,多關心少冷漠,多鼓勵少指責,多疏導少壓制,“差生”不僅能轉化,而且能顯出特長。職校生,特別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普遍頭腦靈活,反應靈敏,好動外向,理論成績差,思想上抱無所謂態(tài)度。但奇怪的是有的“差生”自己管不好自己,但愿意參與管理活動,并能在參與管理中得到教育,提高認識,最后管好自己。
3、加強對“中間帶”學生的推動激勵,充分發(fā)揮其“四自”作用。“抓兩頭,帶中間”不失為學生管理的好方法。教師在日常管理中,要經(jīng)常給“中間帶”學生交任務,壓擔子,指導他們扮演組織者、宣傳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發(fā)揮他們的“四自”作用。只要我們在學生“四自”教育上常抓不懈,練好內功,夯實基礎,在學生管理中,一定會有新突破。
總之,我們只有對學生的思想特點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才有可能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到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只有在學生政治思想教育中抓住根本,并配合一定的行政手段,才能轉化學生的思想,使學生的精神面貌、道德風尚有較大的改觀,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