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壯骨食療方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副教授 曹建春
骨質(zhì)疏松屬于中醫(yī)“骨痿”的范疇,癥狀有全身疼痛、身高變矮、駝背、膝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嚴重的會出現(xiàn)自發(fā)性骨折。中醫(yī)認為,腎主骨生髓,骨和骨髓的生長、發(fā)育、修復有賴于腎氣的滋養(yǎng)。因此,治療骨質(zhì)疏松癥應以補腎為本,患者平時可選擇枸杞、杜仲、骨碎補(一種植物的根莖)、堅果、莧菜、紫菜、草菇、黑木耳、海帶、墨魚、牛骨、豬蹄等,另有3個食療方可一試。
1.黑豆豬蹄:備鮮豬蹄500克、黑豆100克。將黑豆用水泡6-8小時,鮮豬蹄洗凈,切斷,放水中燒開,去掉血污;然后將豬蹄放入鍋內(nèi),加生姜20克、黃酒50毫升、食鹽適量,加水1000毫升煮沸;再用文火煮至骨爛,放入黑豆繼續(xù)煮至豆爛,即可食用。
2.補腎芝麻奶:備黑芝麻25克、核桃仁15克、牛奶250毫升。將黑芝麻、核桃仁洗凈,曬干或烘干,研成粗末備用;牛奶放進鍋,用小火加熱至60攝氏度左右,調(diào)入核桃仁粉,拌勻即成,每日清晨與早點同吃。
3.杜仲牛骨湯:備杜仲20克、骨碎補12克、牛骨500克。將杜仲、骨碎補洗凈、曬干、切碎,裝入紗布袋中,扎緊袋口備用。將新鮮牛骨洗凈、砸碎,與藥袋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加入料酒,改用小火煮2小時;取出藥袋,加蔥花、姜末、精鹽、五香粉,再煮沸即成。
藥粉外用 巧治腳汗
文/張琳
近幾年來,靈活運用中醫(yī)學的特點,采用內(nèi)病外治的方法,以自擬藥粉外用治療腳汗過多、腳氣、腳起泡、腳臭獲得較好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一、臨床資料
治療58例患者,其中9-45歲50例;46-65歲8例;病史最短1年,最長15年。
二、治療方法
處方:藿香、煅牡蠣、苦參、川芎各30克,細辛、防風、白芷各15克。
用法:上藥共研成粉,裝入瓶內(nèi)備用。洗凈雙足及鞋墊、襪子;取藥粉10克撒于鞋內(nèi)。
使用一次可保持7天鞋內(nèi)無腳汗、腳臭,無異味,鞋內(nèi)干燥。臨床治療58例全部有效,有效率達到100%。
三、體會
自擬中藥方中,藿香芳香化濕;煅牡蠣收斂止汗;苦參清熱燥濕;川芎、細辛、防風入肝腎疏風活血;白芷香竄以避其穢。58例臨床實踐表明,應用該方法可獲較好療效。尤其適宜基層衛(wèi)生院在臨床上推廣使用,方法簡單,經(jīng)濟實惠。
生草烏獨活治跌打損傷
文/曾文
處方組成 生草烏、生川烏、生半夏、生梔子、生大黃、生木瓜、羌活、獨活、路路通各40克,生蒲黃、樟腦、蘇木各30克,赤芍、紅花、生南星各20克,白酒3500克,米醋750克。
用法用量 上藥在酒醋液中浸泡,嚴密蓋閉7天。隨后裝入瓶中備用。在受傷局部熱敷或熏洗后涂擦本品,可結(jié)合推拿或自我按摩使用,效果更佳。每日3-5次。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祛風通絡。主治筋絡攣縮,筋骨酸痛,風濕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