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厚明
生甲:韋老師,我們在自學(xué)課文時,有一個問題沒弄明白,那就是我們都知道《鼎湖山聽泉》的重點是寫泉水,可是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了“聽”這樣一個角度呢?
師:你學(xué)習(xí)語文很會動腦筋,關(guān)注到了作者感知和表現(xiàn)景物的角度。很好!我們知道,常見的感知和表現(xiàn)景物的角度有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可是課文主要從“聽”這個角度來寫鼎湖山的泉水,這里面究竟有什么奧秘呢?
生乙:我覺得課文里還是透露了一些信息的。比如第1段中作者寫去游覽鼎湖山時,正巧是一場雨后,“霧漫得更開……宛如輕紗遮面,看不真切”,還有“眼不見,耳則愈靈”,可見是特定的天氣條件使得別的觀察角度顯得不大可能,而“聽”,確實是最佳的角度。
師:嗯,說得很好,天氣確實是一個因素。再研讀一下,看看還有沒有別的因素?
生甲:受乙同學(xué)啟發(fā),我也找到了一個因素——環(huán)境。第4段說鼎湖山“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還說“越向高處,樹越密,綠意越濃,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fā)悅耳”,可見樹深林密的特定環(huán)境使得尋找泉影的視線受阻,而聽覺在這里更能發(fā)揮作用。
師:對啊,霧氣和濃密的樹木讓我們審美的眼睛暫時收斂了光芒。本文寫鼎湖山,抓住泉來寫,而寫鼎湖山的泉水,則抓住“聽”來寫,為什么呢?文章臨近末尾時說:“孕育生機(jī),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笨梢?,作者是要從根本上寫出鼎湖山泉水,也就是鼎湖山本身的精神。而精神是內(nèi)隱的,只有用心諦聽它躍動的音律,才能體味出文章借泉聲傳達(dá)給我們的人生哲理,從而更好地感悟鼎湖山所體現(xiàn)的精神。
你們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地寫出鼎湖山泉水的精神的?
生丙:我覺得他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作者在行止中,漸次寫出了鼎湖山泉水的精神。比如第1段寫泉聲的“泠泠淙淙”;第4段把泉聲和鐘聲映襯起來寫,表現(xiàn)了泉聲的“歡快清亮”;筆墨最集中、表現(xiàn)最充分的是第8段,作者借助想象,濃墨重彩地寫出了聲音層次的豐富,這里用月光作為背景,“提琴”“彈撥”“倍司”“銅管”,直至“奇妙的交響樂”,一連串精當(dāng)?shù)谋扔鳎粌H讓人覺得美不勝收,還啟發(fā)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在哲理層面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生?。何乙灿X得第8段需要認(rèn)真誦讀和思考。這一段內(nèi)容是情感的高潮、哲理的升華,是全文最為精彩的部分。為著這里的華彩樂章,前面已經(jīng)有了不少鋪墊和蓄勢,比如第2段從視覺著眼的“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以及接下來“愛女”的擬人化寫法;再比如那么多寫樹木的文字,現(xiàn)在看來不僅不是閑筆,而且意義也不局限在強(qiáng)化了“聽”本身,更重要的是形成蓄勢,為后文點明題旨——“孕育生機(jī),滋潤萬木”張目。
師:你們說得真好!古人說“于無聲處聽驚雷”“留得殘荷聽雨聲”,這里的“聽”,聽的都是精神。你們都提到了第8段,這確實是文章的精華所在,需要認(rèn)真地吟誦?,F(xiàn)在,就把你們的閱讀體驗與大家分享,帶動大家一起學(xué)好本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