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銘
好萊塢位于洛杉磯市區(qū)的西北面。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很遠就看到好萊塢后面的山坡上樹立著醒目的白色大字HOLLYWOOD,每個大寫英文字母均為高15米、寬9米,而且都安裝了照明裝置,即使在黑夜中也燦若明珠。據說在1932年,一個年輕的女演員因經受不起失敗的打擊,曾攀到那個“D”字上跳崖自盡,從此該招牌就被嚴加保護,禁止人們接近。
當我們來到好萊塢環(huán)球影視城大門前,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擁著、推搡著。只見門前不大的廣場上有一輪巨大的用不銹鋼管構筑的鏤空、透明的地球儀,聳立在一個圓形的水池上,而周邊不斷噴涌的泉水和彌漫的霧氣,把銀光閃閃的地球儀烘托得分外華麗而又充滿了神秘的夢幻色彩。人們爭相在富有象征意味的地球儀前照相,幾乎把圓圓的池子圍個水泄不通。
好萊塢環(huán)球影視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視主題公園,占地168公頃,沿著開闊的半山坡而營建。影視城可分為三大區(qū)域,亦即是三個內容結構:一是在室外游覽、觀光的露天拍攝基地,二是在影視劇院里觀摩好萊塢的代表作品(特別是高科技的當代電影),三是娛樂、商業(yè)活動中心。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乘坐電車游山玩水,觀覽和體驗一些影片的外景和拍攝情況,因此,大多數游客進入城門后,都爭先恐后地向電車始發(fā)站蜂擁而去。
那是兩節(jié)公交巴士式的環(huán)保游覽車,只是沒有尋常的門窗,兩側皆可上下。車廂正前方的墻頂上裝置了電視屏幕,主要用于播映好萊塢的相關影片;每到一個重要的拍攝景點,屏幕上就會相應地出現影片中的某些鏡頭,并有英語解說;兩者相映成趣,令人驚嘆不已。其實,整個依山傍水的緩坡和谷地均是曾經的外景現場,那星羅棋布的各種造型的建筑物、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景觀和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武器裝備、生活生產設施乃至人物模型等等,無一不是某部電影拍攝過的環(huán)境、場景和使用過的器物、道具……因此,當我們隨車七高八低、繞來繞去地周游時,既感到變幻無窮、色彩繽紛、目不暇接,又不時覺得雜亂無章、污七八糟甚至不堪入目。這也許恰恰反映了客觀世界的豐富性、復雜性和多元化,呈現了好萊塢電影題材的廣泛性、包容性與立體化。我正是以這樣的視覺和心態(tài),饒有興致地觀賞與體驗著環(huán)行旅程中的一切新、奇、險和神、妙、絕。
其實,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觸,盡管林林總總、紛紛揚揚,但都不外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大形式。前者如豪華而美觀的各式各樣的辦公樓、銀行、郵局、商場、寓所和別墅,以至高大的廠房、倉庫;宏大而慘烈的戰(zhàn)爭遺跡:被炸爛燒毀的屋舍和血肉模糊的“尸體”,遍地狼藉的飛機、火車、汽車的殘??;當然,還有并不壯觀的丘陵、峽谷、河流、湖泊,還有并不茂盛的樹木、花草、農作物(其中不乏人工偽造的假花木)……這些都是曾經被多次拍攝過的影片里的場地、實景或背景,而且?guī)缀蹙呻娪八囆g家們(包括導演、攝影師、美工師等)憑借“小題大做”、“小景大制”、“弄虛作假”、“喬裝巧扮”及各種科技手段,演繹了多少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的人間活劇,從而吸引、打動、震驚、魅惑(或曰“忽悠”)了無數觀眾的目光、聽覺和心靈。
拍攝基地的動態(tài)表演又分兩大類型:一是宏觀地展現好萊塢大片或巨大場景、復雜情節(jié)的真實環(huán)境和運行過程;二是再現或模擬一些影片的精彩鏡頭,讓游人和觀眾身臨其境,與片中的人物、動物等共聚一堂,零距離地接觸、交流。
第一種類型的展演活動最為精彩和逼真,每每令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嗅其味。許多發(fā)生在游人身邊的場面和情景,甚至真切得叫你驚心動魄、目瞪口呆、忘乎所以。
當我們乘坐裝置著最先進的高清顯示器的電車,穿過林間小道,駛入一小片開闊地時,突然,一排翻波卷浪的洪水從對面山坡沖瀉下來,把沿途的泥石、樹枝及雜物吞噬一空,瞬間就咆哮著朝我們的車頭直撲而來,一車人驚悚不已,正慌張而又亢奮地大呼小叫時,洪峰仿佛將車廂托舉、漂浮起來,使乘客們幾乎都“分享”了飛濺的水花。隨即山洪又呼嘯著從車廂兩側溜了過去,悄然流向河溝,像水銀滲進沙漠似的頓時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場虛驚過后,大家擦拭著臉上、身上的水珠,不禁開懷大笑。其實,這是一次有驚無險的人工操縱的科技表演。
不料驚魂甫定,一輛黑色轎車凌空飛來,在我們眼前橫沖直闖,當它快要迎面砸到電車上,再度激起大家的驚呼聲時,它卻驀地扭過車頭,急速旋轉車身,瀟灑地揚長而去;倏然,它又在空中做了幾個左沖右突、上下翻滾的驚險動作,令人咋舌。直到電車戛然剎住,才向游客們揭示了個中的秘密:原來,那輛黑色轎車以及其它各種型號汽車的底部被一只“機械手”連接并支撐著,而“機械手”則安置在地下的大轉盤上,其駕馭汽車所做的升降、騰挪、飛旋與各種高難度的“雜技表演”,無不有人控制。此時我才恍然大悟:我們在美國大片里司空見慣的汽車互相追逐、碰撞以及在空中飛躍、翻滾、搏戰(zhàn)乃至爆炸、焚燒、粉碎等等驚險鏡頭,其實均是“暗箱操作”的木偶戲。
更精彩的是,表現影片中拍攝的戰(zhàn)爭場景。當電車駛到一片僅有幾百平方米的水塘邊時,突然,從陽光下的幽靜的“金色池塘”中響起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原本一平如鏡的水面上頓時濃煙彌漫、火光四起,只見幾艘船艦在滾滾怒濤中顛簸、震蕩和燃燒,同時向空中和岸邊開炮回擊。與此同步,塘邊的樹叢里、土路上槍聲呼嘯、煙塵飛揚,到處呈現殊死拼斗的激戰(zhàn)場面。顯然,那鋼炮實彈、明火真光的特技演習,確實具有驚心動魄的震懾威力和藝術效果。
無獨有偶,在另一座小水池里,演繹著幾位勇士在“大西洋”上與海盜們周旋、搏戰(zhàn),他們駕駛著摩托艇,在碼頭和加勒比海盜船之間的“驚濤駭浪”中飛速穿梭,忽而持槍射擊對方,忽而從高處跌入水中,忽而冒死救援戰(zhàn)友……緊張激烈,險象環(huán)生,又不乏幽默風趣,最終戰(zhàn)勝海盜,精彩表演激起觀眾歡呼雀躍。
此外,還有許多天災人禍、突發(fā)事態(tài)與自然奇觀一一奔來眼底,如地震山搖,房屋倒塌,火車出軌相撞,毒蛇猛獸格斗等等,都是運用聲、光、電、化、生物學等科學原理和計算機等技術手段,把人們帶入充滿神奇、驚險、魔幻、恐怖情境和氛圍的世界。
第二種類型的動態(tài)表演,是在拍攝現場模擬、再現電影中的某些情節(jié)和細節(jié),并在高清顯示器的熒屏上同步播映原片中相對應的精彩鏡頭,還同時伴以英語解說。
例如,有一次,電車剛駛進一條暗無天日的隧道,我就感到一陣陰森森的冷風迎面襲來,隨之聽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野獸怪異的吼叫聲。我正感到驚詫莫名,猛然見到一只恐龍奔至“窗戶”前,需知那所謂的“窗戶”是沒有玻璃的,而張開滿口大牙怒吼的恐龍幾乎就要把頭伸進車廂里來。游人們不約而同的驚呼聲非但沒有驅走那只面目猙獰的恐龍,反而“招引”來一群更多、更大的恐龍,它們忽而朝我們張牙舞爪地示威,忽而相互追逐、嬉戲,忽而窮兇極惡地廝打起來。大家正看得熱鬧,忽然“嘩啦”一聲從窗外潑進一些水來,這猝不及防的突然襲擊,不知來自何方,被噴灑了“無名水”的游客在吃驚之余并沒有發(fā)“無名火”,反倒頗感有趣地嘩笑起來。我因為坐在窗口,自然滿頭滿臉給搞得濕漉漉的,便下意識地用手抹了一把臉,尤其是使勁揉了揉眼睛。這時,坐在我身邊的一位年輕的金發(fā)美女很友善地指指擺在座位上的淡茶色眼鏡,微笑著示意我佩戴它。一試,果然,那看3D片專用的眼鏡挺好,一則能擋風遮水,二則能看出立體感來。于是,眼前的《侏羅紀公園》(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經典科幻大片)里的恐龍形象就越發(fā)生動真切啦。
接著,我們觀賞的科幻恐怖冒險大片《人猿泰山》(克里斯·巴克導演)和《金剛》(彼得·杰克遜導演)里的鏡頭,也更加活靈活現了。我們自小就已熟諳的老朋友——猿猴和猩猩,極富質感和體積感,而且比銀幕上的形象更龐大、更魁偉、更為孔武有力,它們正顫巍巍地向我們闊步走來,不停地吼叫著或者奔跳著,甚至把巨大的毛茸茸、皺巴巴的黑手伸進車廂,仿佛要抓撲什么東西似的;需知,那雙黑手在影片中是能將大美女放在掌心的。這般由高科技形成的幻視幻聽幻覺,委實具有嚇死人或笑死人的藝術效應。
需要強調的是,觀看上述這些令人心驚肉跳的刺激性極強的場景時,整個游覽車也隨之劇烈地震動,不斷地上下顛簸、左右搖擺、前后俯仰,讓游客在自己軀體的狂亂運動中,感同身受地充分體驗影片里的打斗、兇殺、災難等情節(jié)和緊張、驚險、危急等氣氛,達到審美心理的滿足和玩賞娛樂的效果。
乘坐電車游覽了一周,返回影視城中心,就到各影視劇院觀看好萊塢的影片代表作。影視劇院有“好萊塢碗”(天然圓形劇場)、“朝圣者” 圓形劇場、希臘劇院、加利福尼亞藝術俱樂部等,還有變形金剛游藝廳、木乃伊游藝廳及史瑞克4D影院等。綜觀這些場所的功能,除了回放一些經典影片的精彩片段外,主要是揭示表演、拍攝方面的內幕、技巧和布景、機關、設施,有時還把明星、演員請到舞臺上、銀幕下,現場表演,現身說法,與觀眾交流、互動。這一方面起到普及電影藝術知識和公開、破解有關特技奧秘的作用,一方面也是為了讓觀眾直接參與劇情,樂在其中,寓知于樂。有意趣的是,劇場的座位和地板都有機械裝置,會配合欣賞影片內容的需要而活動,致使觀眾的心靈和身體更能感應劇情,與銀幕上的角色同步共進。
此外,劇場還會搞些突如其來的“惡作劇”,制造某種喜劇效果。例如《未來水世界》想象未來有朝一日,地球兩極冰雪融化,各大洲均淹沒在波濤之下,勇敢的女主人公Helen發(fā)現一塊陸地,與蓄謀霸占這個寶島的殺人惡魔及其煙民殊死拼搏,終于擊敗對方,為幸存者們開創(chuàng)了新生活。該片特技效果超群絕倫,引人入勝。豈料,就在觀眾十分忘情地沉浸于驚險的場景時,突然從舞臺上襲來 “瓢潑大雨”,使許多觀眾措手不及地挨了一陣澆,尤其在前排就坐的人頓時成了落湯雞??v然,這一設計遭到有的觀眾的抱怨,而我卻猜測其初衷也許是:讓人們對該片留下深刻的印象,警示世人關心氣候惡化,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
從影視城向繁華的鬧市行車十幾分鐘,就可到達遐邇聞名的“星光大道”。作為好萊塢重要景觀和組成部分的“星光大道”,是一條沿著好萊塢大道和藤街伸展的5公里的人行道,因其路面上有許多顆鑲著好萊塢商會追敬名人的星形獎章而得名。那每個獎章上的五角星皆由粉紅色的水磨石制成,它被鑲上青銅后嵌入深灰色的方塊里;而受獎者的名字就刻在青銅上,名字下端的環(huán)狀標志則代表受獎者所屬的業(yè)務類別,五種圖案分別顯示明星們在電影、電視、廣播、唱片與舞臺表演方面的成就。自1960年2月9日將第一顆星頒獎給瓊安·伍德沃德(Woodward),迄今已有2400多位導演、明星、演員、攝影師等影視藝術家享此殊榮。他們當中有: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飾演過《羅馬假日》《百萬富翁》主角的巨星格里高里·派克、硬派明星施瓦辛格、秀蘭·鄧波兒、嘉寶、“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和當了總統(tǒng)的里根……獲得星形獎章的華人有:香港武打明星李小龍、成龍、導演吳宇森等。美國眾多電影演員以自己的名字能銘刻在這條“名人走廊”上作為終身追求的目標。不過,凡是要在星光大道上留下藝術印記的明星,還須先繳納5000美金的申請費,而且在平均每月舉行一次的“星光大道烙印大典”上,得保證有超過五十名的人群到場觀禮、捧場。
星光大道最熱鬧的地段是在中國劇院和柯達劇院一帶。中國劇院早在1927年5月即已啟用,因其外觀仿照中國古典建筑的樣式和風格而得名。那69英尺高的青銅色大屋頂高聳云天,劇院門口裝飾著龍頭的兩根紅漆圓柱相當氣派,內部設計也充滿了華夏藝術理念。最令人注目的是,中國劇院大門前的一塊大約100平方米的水泥地上,留下了173位明星的手印和足跡,來自各國各地的游人紛紛在那些星形獎章和手印、足跡前駐步、留影,表示對影視藝術家們的喜愛和仰慕。
與中國劇院相距不遠的柯達劇院,是一座純西式建筑物,開業(yè)于2001年11月9日。自此,它即成為每年舉辦一屆的奧斯卡獎頒發(fā)典禮的新場所。置身柯達劇院樓上,可將好萊塢后面的山坡及樹立其間的白色大字HOLLYWOOD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