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高中數(shù)學教師應有高度的責任心,有較雄厚的知識實力,又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教學質(zhì)量得到提高。高中數(shù)學教學質(zhì)量教學實踐教師應有高度的責任心,有較雄厚的知識實力,又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教學質(zhì)量得到提高。當然并不是一切都學好了再干,而是在干中學,邊干邊學邊提高,教學實踐就是教師自身的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一、學習教學大綱
教師接受新學年的教學任務后,首先要明確大綱的要求,了解教本知識范圍,結構、重點、難點,前后知識的連貫性和統(tǒng)一性。總之,要明確自己今后的教學任務、目的、要求、了解教本知識的全貌。
二、認真細致地備好課
1.分章節(jié)細讀教本,熟悉知識結構,吃透教材。
2.對教本里的練習、習題、總復習題作出詳細解答,并且按題型分組,做到心中有數(shù)。
3.研究教學參考書提出的有關要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翻閱其他參考書中有關知識,對教材有個系統(tǒng)的完整的了解,對教學內(nèi)容,尤其是各種不同類型的例題,練習和作業(yè)題作一些補充。
5.在寫教案之前,要明確每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和教學方法,例題練習都要圍繞這個重點來配備,布置作業(yè)原則是三先三后:一是先少后多,有利于學生復習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二是先做模仿性題,后做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三是先計算概念題,后為推理證明題,按此要求寫好教案。
三、充分利用上課時間講好課
這是教學中最重要一環(huán),也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所在,數(shù)學學習主要學習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數(shù)學知識;二是思維方法。在教學全過程中,要始終貫穿這個指導思想,所以講課時要把學生看成教學的主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共同來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1.講解例題時應要求學生思維活動走在教師講題之前,要求學生認真審題、分析,設法找出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啟發(fā)引導學生全面認真地分析,尋找解題方法,使學生懂得“方法從分析來”的道理,經(jīng)過培養(yǎng)、訓練就可逐步解決普通存在的做題不知從何下手的困難,也減少“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xiàn)象,所以講清解題的思路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一步,此外還要寫出完整的解答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一道題得出正確答案來還不能說講題已完成。必要時還應該再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提高:明確題目的類型;明確不同類型題的不同解法和表達格式;進一步認識并掌握尋找解題方法的思維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找出一題多種解法,區(qū)別其中一般解法和特殊解法的條件和關系,最后確定一種最優(yōu)的基本解法,在學生腦海里固定下來,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很有收益的。
2.在做作業(yè)或考試時,學生對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沒有把握,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講課或板演時有機會就要培養(yǎng)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檢查:理解題意是否正確,數(shù)量關系上是否處理有誤;解題方法是否妥當,有無概念上的錯誤;運算過程使用公式法則有無錯誤或筆誤,邊檢查邊復算;所得結果是否符合題意和實際意義。
3.板演,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算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手段之一,做完解答后,應引導全體學生都來當小老師,共同批改解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判斷解答的正確性如何?解題方法是否最優(yōu)?有無其他解法?表達完整性和準確性如何?書寫格式是否有不妥之處?符號字母等是否有誤?所有的毛病統(tǒng)統(tǒng)找出來進行比較,借此來培養(yǎng)辨別是非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4.做好總結工作。在完成單元教學任務后,要對知識進行歸納,系統(tǒng)化,達到復習、鞏固、知識深化的目的,在總結復習的基礎上,進行階段練習,題目應該是難度大些,知識面廣些,靈活性強些的綜合題,并且?guī)в幸欢ǖ募记尚?,適當補充些一題多解的題目,廣開思路,掌握各種可能有的解題方法來提高解題能力和數(shù)學水平。
四、批改作業(yè),輔導答疑
1.平時做作業(yè)要求學生做到:答案正確,方法合理,表達完整,作業(yè)批改要分清主次,難題、重點題要細改,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普遍存在的問題,要作集體輔導、答疑,教師要跳出“本本作業(yè)題題改”的圈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備好課講好講上去。
2.給個別生答疑時要持歡迎態(tài)度,有問必答,但不直接告訴解法,解答必須是啟發(fā)思維,引導思路,商討尋找解題方法,這樣既解答了問題,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
3.集體輔導內(nèi)容可以分三種類型,一是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體答疑;二是重點知識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題作重點輔導;三是對學習較好的學生進行提高性的輔導,知識面要寬廣些,在課本知識基礎上適當延伸。
五、掌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
只有情況明,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了解情況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時從學生臉上的表情、提問、板演等了解學生接受知識情況;二是從輔導答疑過程中了解多數(shù)同學問的是什么問題,是個別性的還是普遍性的問題;三是從批改作業(yè)和單元測驗中了解,隨時講評,查漏補缺,把握住教學進程。
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作風,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使學生學會會學習,這也是教學任務之一,這同教數(shù)學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并且要同步進行,貫穿到每節(jié)課中去,這是一項長期、細致而又艱巨的工作,因為外因要通過學生的內(nèi)因起作用。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要求:
1.上課要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到聽懂、想通、會用,耳、眼、手、腦綜合利用來掌握知識。
2.課后要先看書復習,搞清知識是什么?為什么?干什么(即應用)的三個問題,把課堂里學得知識進行鞏固、深化,然后再做作業(y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獨立完成作業(yè),力求甚解,表達完整。
4.爭取做到一周小復習,講完一章進行階段復習,讓學生先對知識進行歸納比較,知識系統(tǒng)化,然后教師再總結。
5.多訓練心算能力,提醒學生考試時對容易、簡單題也要細心對待,對難度較大的題目要有信心和耐心,積極思考,沉著應戰(zhàn),爭取考出自己的應有水平來。
七、教師要向?qū)W生學習
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思考問題也有局限性,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考慮不周情況,教師要集思廣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做到不恥下問,與學生共同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中有好的解題方法有可取之處的,都要吸收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同時介紹給全班學生,對師生都是一次提高。
八、要積累資料
一個人的記憶力總是有限的,如果把一年的教學過程中好的資料收存起來,再次教學時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工、取舍、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資料中除教案以外,還應該有題解、試題及解答、教學總結、論文、參考資料(配套的)。資料就是教師一年汗水的結晶和見證。當然,充實、完善一套資料,還有待于教師的業(yè)務進修并從中摘選,分門別類補充到各章節(jié)中去,資料的積累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教師有事業(yè)心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