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潔 高正強
寫作的過程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升華眼界、走向深入的一個過程,面對寫作過程中的難點,教師要有擔當?shù)牧α?,有機敏的智慧引導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感性走向理性。班級日志班級博客引導鼓勵寫作是一個人的精神家園。把思想和生活棲息在文字的世界里,是種高雅的享受,也是求真立誠的一種歷練。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把通過觀察、感知、體驗、感悟的行筆成文,這個過程就是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升華眼界、走向深入的一個過程,是引導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感性走向理性的一個過程。為了讓這個過程走得更快樂,更流暢,我們要開動腦筋,想點技巧,引導他們踏上喜愛動筆、樂于表達的大道。
難題一:表達的愿望淡薄。
寫作是一種需要的表達。我們很多時候把學生不愿意寫作,寫的假大空歸過于孩子生活的平淡無味。我認為這是片面的。任何看似單調(diào)的生活中,都有值得寫的東西。關(guān)鍵是我們有沒有表達的欲望和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而擁有這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老師、家長的引導,甚至是“逼迫”。
做法一:班級日志,我的地盤。
我在教學中就結(jié)合班級管理設置了一個硬性的任務——寫班級日志。每天四人寫班級日志,四個“班級日志”本在四個大組中輪流下傳。每組設有組長和監(jiān)督員,每周一展評。四個小組的所有成員都寫完一遍的時候,四個小組再交換日志本,在交換中交流、借鑒。鼓勵不同組成員間互相評價鼓勵。每篇日志后都留下一些空白,讓其他人發(fā)表評論。一學期下來,評選“優(yōu)秀寫手”和“優(yōu)秀組長”,給予獎勵和表彰。集結(jié)好的班級日志編輯成冊。學生寫序言,編目錄,排版、打印。忙得不亦樂乎。
效果:讓學生帶著這樣一個必須完成的“硬性任務”,觀察學校生活的形形色色,打開各種感官全方位擁抱生活。讓學生經(jīng)歷選材、構(gòu)思的過程,加上感同身受,表達的愿望就激發(fā)起來。在后續(xù)的編輯成冊的過程中,學生有一種結(jié)集出版的成就感。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成績帶來的愉快是一股強大的情感力量?!睂W生在分享、交流中,品嘗著自己烹制的文字美食,快意油然而生,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正在從學校轉(zhuǎn)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難題二:寫作內(nèi)容匱乏。
學生的學習負擔重是不容回避的現(xiàn)實。這樣的現(xiàn)實造成學生一心只讀教科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寫作窘境。寫作的源頭活水不夠鮮活。
做法二:班級新聞看天下。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讓生活走進課堂。我借鑒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新聞袋袋褲》欄目,開辟了我班的“班級新聞看天下”活動。時間選在每周三下午的語文課外活動時間。每次有六個學生上臺分享故事、新聞,輪流往下。學生從時事新聞到倫敦奧運會,從恐龍時代談到未來世界,從推薦好書到敘述見聞,大千世界,侃侃而談。
效果:這個活動,讓我感悟到“全面依靠學生”是可以慢慢實施的。學生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資源。這個活動基本上解決了孩子寫日記沒有素材的難題。
難題三:交流不夠充分。
學生寫作不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而是為了交流、溝通。從一定意義上說,一篇作文被越多的傳閱,對筆者來說都是一種激勵。
做法三:班級博客,我的博客。
為了讓學生的習作從封閉的本子中飛向廣闊的空間,我創(chuàng)建了班級博客。以學生姓名作為分類,當學生上傳習作時直接劃規(guī)在自己名下。老師對每一篇上傳的習作都及時回復,本著褒長點短的原則,鼓勵孩子寫作的熱情。同時鼓勵孩子利用閑暇時間積極瀏覽別人的習作,學習評價,并為同伴開一朵贊美的花。
效果:通過實施,我發(fā)現(xiàn)家中只要有條件的孩子都能時常發(fā)表習作。隨著自己文章被別人瀏覽次數(shù)的增加,孩子的寫作信心也在增強。博客成為點燃學生寫作興趣的導火索。
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編寫自己的作文集。自己寫序言、編目錄、編排文稿,配插圖。贈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和老師。很多編纂過作文集的學生,都有一種出版的喜悅,寫作信心倍增。
關(guān)于寫作的難題還有很多,解決難題的招數(shù),每個老師都各有奇招。我認為招數(shù)不在多,不在奇。而在于堅持不懈的去做,老師牽著學生的手一道走下去。這種牽手的力量,老師擔當?shù)牧α烤褪悄蟮募睢?/p>
因此,對待教學中的寫作困難,我們不要一股腦兒推卸在學生身上,這樣做時,你就有了招,學生就有了力量。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學生才失去自信,而是學生對自己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難以做到。
讓我們和學生一起用筆跳舞吧!筆尖上的舞蹈,灑下賞識,收獲自信!
沒有人能夠知道春風的顏色
只有當她吹拂過山川和田野
沒有人能夠知道教育的發(fā)生
只有當它們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
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們的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