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那么,如何發(fā)揮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呢?自從2001年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擺在了首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們在這種新理念的指導下積極地進行各種有益的嘗試,《品德與生活》的課堂也開始重視精講、少講,通過觀察、體驗、調查、社會實踐等各種形式的方式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往往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我們認為不和諧的“另類聲音”。對于這些聲音,經(jīng)常會被老師們在經(jīng)意或者不經(jīng)意間忽略,因為這些另類的回答往往是稍縱即逝的,需要教師敏銳的觀察,而對于這些聲音的關注,如果能夠正確地加以引導,往往能夠收到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別差異
我們的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這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理念對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中應該首先落實的基本理念。但是如果僅僅將這看作是一句口號,說歸說、做歸做,那么課堂永遠不會精彩,永遠不會有奇跡的發(fā)生。當教師的一個問題提出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理解,有的孩子理解正常,有的孩子或許會出現(xiàn)偏差。這個時候,作為教師,切忌絕對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定孩子的想法,這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可能會導致他從此一蹶不振。比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第三單元愛心行動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關心老人,除了課本上的內容之外,在總結的時候,教師自然地提到,我們要關心老人,如果在馬路上見到老人摔倒也要主動地扶起來,主動去幫助他們,這也是關心老人的一種體現(xiàn),小朋友說對嗎?全班同學一起回答“對!”這時,突然有一只小手高高地舉起來,老師叫了他。
“這位同學,請問你有什么問題?”
“老師,剛才聽您說到見到老人要主動地扶他起來,但是我是不會這樣去做的?!?/p>
聽了這位學生的話,老師不由得一愣,全班所有同學的目光“刷”一樣都集中到了這個出現(xiàn)另類聲音的學生身上。
怎么辦?如果要維護教師的尊嚴,老師馬上可以拿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來進行反駁,但是這樣一來無疑將這個學生一棍子打死了。因此教師只是笑了笑,并沒有生氣,而是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為什么不去做呢?”
“老師,您難道不知道嗎?現(xiàn)在的‘扶老人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很多人由于扶了摔倒的老人而被誣賴,我們何必去做那樣的傻子?!?/p>
這是個一年級的孩子,或許是因為讀書比較多,詞匯量很豐富,說出的話頭頭是道,應該受到家庭的影響比較大。聽孩子說了這些,教師馬上豎起大拇指,“這位同學非常關心時事,值得其他同學表揚,那么對于這種現(xiàn)象,同學們又是怎樣認為的呢?”
教師巧妙地將學生的另類聲音變成了全班性的討論,既挖掘到了出現(xiàn)另類聲音學生的閃光點,同時也對全班學生進行了相應的教育。
二、用發(fā)展眼光看待,不要輕易否定
在老師的潛意識里,有的學生或許已經(jīng)被貼上了所謂的標簽,因此當他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可能就會緊張,生怕他說錯什么,對全班其他學生造成一種誤導,在《品德與生活》課上這一點尤為突出,畢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學科。但是每個學生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的,因此作為教師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學生,而是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學生,不要輕易否定學生。
記得在進行“冬爺爺在哪里”和“踏雪玩冰”兩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筆者將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特別準備了一課時冬季安全教育的內容。為達到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筆者精心準備了課件,將各種冬季安全教育的內容都放進課件,并通過視頻、動畫、數(shù)據(jù)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加強對冬季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能夠使他們記住這些知識,保護自身的安全。在快下課的時候,教師詢問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有什么收獲,學生們說的都很好,當叫到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孩子時,他眨了眨眼睛,認真地說,“老師,我們喜歡玩雪,可是每次下雪老師都不讓我們出去玩。”老師一愣,全班同學也一愣,很多同學的眼睛里出現(xiàn)了贊同的目光。
面對這樣的另類聲音,教師沖他笑了笑,“這個小朋友說的一點錯都沒有,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雪,都喜歡到雪地里去玩,但是如果沒有老師,同學們一開心可能就會出現(xiàn)無意傷害到別人的情況。即便是在家里,也要在父母的陪同下才能出來玩雪,同學們說對不對?。俊比嘁黄鸹卮稹皩?!”“剛才這位同學,你說對不對呢?這個孩子也點點頭,說“對!”并發(fā)出了會心地微笑。教師在處理這個突發(fā)事件時,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自尊心,沒有將其一棍子打死,而是逐漸引導,讓他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要善于挑戰(zhàn)生活,提高應變能力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在課堂上是隨時發(fā)展變化的,他們的思維也是各異的。有時候,我們?yōu)榱斯?jié)約課堂上的時間而忽視了他們出現(xiàn)的不同的聲音,這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同時也是教師缺乏應變能力的表現(xiàn)。對于學生而言,正是因為他們有了思考才會出現(xiàn)與眾不同的聲音,而這些有時候完全可以成為課堂上的有利資源,像上面列舉的兩個實例就是很好的說明,而這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案《春天的種植》時,課堂上通過教師準備的課件給學生演示了整個種花的過程,整個過程學生只是一個“看客”,他們掌握了種花的全部步驟,但是并沒有經(jīng)過具體的實踐,而實踐是學生對生活體驗的一個重要過程。因此,作為教師課后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回家之后每人按照種花的幾個步驟去親手種一棵花,一個月后將種的小花拿到學校來進行展示。所有的孩子都對這項活動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興趣,回家之后在家長的幫助下開心地種下屬于自己的小花。當一個月后,他們將這顆小花帶到學校進行展示的時候,課堂上出現(xiàn)了許多此起彼伏的另類聲音:老師,我的小花只長葉子,不開花;老師,我的吊蘭不用種子;老師,我的小花至今還沒有長出來,媽媽說是種子壞了……對于這些另類聲音,完全是學生在進行親自體驗后的真實感受。需要教師要具有教育機智,善于利用、合理利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另類聲音,讓孩子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師生互動、心靈對話,將品德與生活課堂變成師生共同收獲精彩、促進每個學生進步的美好過程。
總之,在我們的課堂上,尤其是品德課堂,由于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因此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另類聲音”。而對這些另類聲音的妥善處理,既可以反映出一個教師的教育智慧,更重要的是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重視課堂上的另類聲音,教師就能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學生敢說、愿說,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試想,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另類聲音”予以否定,看似是在維護教師的權威和尊嚴,但是這樣的課堂泯滅了孩子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于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只有在我們的課堂上允許學生另類聲音的出現(xiàn),教師運用教育機智合理利用這些另類聲音,我們的課堂才會活躍起來,學生才能夠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