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
“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打造自主高效課堂”已成為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改革的主旋律,我深入到學區(qū)、學校聽課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在認識上、操作中還存在著不少困惑。
1.所有進行自主學習課堂改革的學校對教師講課的時間都作了硬性規(guī)定:10+35,271,不超過10分鐘,15分鐘等等。有些教師提出:這樣一刀切,科學嗎?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嗎?
我們認為:任何改革都是在同舊我、已習慣了的行為做斗爭,起初階段必須有剛性的原則,所謂矯枉必須過正。當通過時間的約束最大限度地將課堂讓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養(yǎng)成了習慣時,再放開,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個性。就像練書法,先入格,定格,再出格。自主學習成為習慣后,就是讓教師多講,教師也不肯講了,因為師生都嘗到了自主學習的甜頭。
2.自主學習的課堂強調(diào)多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面向全體講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收獲,教師當聽眾,學生當主講。有的教師問:這不是把教師灌輸變成了學生來灌輸嗎?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得出的就是相反的結(jié)論,原因有三:一是通過交流展示,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到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生成性的學習資源?!皩W生在聽到一種完全不同的做法時,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戰(zhàn),他的思維是在接受碰撞,尤其是當這種挑戰(zhàn)來自同學,而不是老師的時候,碰撞會更加激烈和深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發(fā)這種碰撞,并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引發(fā)創(chuàng)新的欲望。”二是交流展示可以為學生提供強大的自主學習的動力。試想,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的學習結(jié)果將要展示在眾人面前,在準備的過程中還有懈怠的可能嗎?以往忽視交流展示的做法,在浪費了大量的、唾手可得的學習資源的同時,也致使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濫竽充數(shù)。三是不同的教學方式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M·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并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生對所教內(nèi)容的平均回憶率為: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0%。
因此,如何對待學生講,不僅是教學設計方面的問題,更反映出不同的教學觀,即站在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3.自主學習的課堂強調(diào)“先學后教”,先預習,再教,學生就沒有新鮮感了,不就失去了學習的欲望了嗎?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對此有一段經(jīng)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jù)此進行教學?!毕葘W,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就是要探明學生哪些能自己學會,哪些不懂,這是小組合作、教師教的起點、前提。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是學會學習、增強自信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是通過先學知道了自己的困惑所在,在聽他人交流時,或在聽教師點撥時,會更專注。
4.教學時,有些教師總是亦步亦趨牽著學生走。我希望教師們向后退些,再退些;學生自主些,再自主些,最終徹底改變教師在課堂上的強勢地位,把課堂變成學生盡情發(fā)展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臺。有些教師會說,我們也嘗試著最大限度把課堂交給學生,不行啊,一放手進度就慢了,自學、交流展示太費時間了!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一方面教師們要有信心,另一方面更要有耐心!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個過程,要確立“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意識。福建師范大學的余文森教授說:我們在搞自主學習實驗時,第一個實驗教師是怎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他花了一年的時間,數(shù)學書拿起來,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一個例題地教學生讀,學生慢慢明白了:原來數(shù)學書是可以這樣看懂的。到了初二,學生就學會了讀書,學會了分析問題。我們?nèi)ヂ犝n的時候,有一個例題,全班學生竟然會用12種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讓我們真正領略了自主學習的魅力和價值。另一方面,倡導學校實施教師跟班走,大循環(huán)的做法。這樣帶到了初三年級,教師就越來越能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好處了。還有的教師說最難的就是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年級越高的學生越不愿發(fā)言,常常是教師不得不自問自答,唱起獨角戲來。
看過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每個人都為學生們的專注、積極、踴躍所震撼。杜郎口中學的教師們用了
什么秘訣使學生如此“主動”、“積極”呢?
首先,“10+35”、“0+45”的課堂時間分配給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展示以充分的時間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接觸文本,親臨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有所感,有所悟,有所獲,有所疑,才有展示、交流、傾吐、求教的欲望。充分的自主學習是積極發(fā)言展示的前提。
其次,從學校到班級都著力營造一種“我要展示”、“我要參與”的氛圍。報告廳、教室、樓梯走廊里的激勵語隨處可見:“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fā)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fā)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薄皬垞P個性、塑造品格、展現(xiàn)自我、成就未來?!薄拔业恼n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薄拔易孕牛页晒?。”“充實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發(fā)展自己?!薄话愕膶W校墻壁文化多是名人名言,而杜郎口中學的墻壁上都是教師、學生的自我激勵語。新生一入學,班主任就專門拿出時間向?qū)W生介紹學校的課堂教改要求,組織學生觀摩初二、初三的課堂教學,感受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展示自我的精彩。班會上人人談感想,班主任借機灌輸“現(xiàn)在的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素質(zhì)高的人,你不表現(xiàn)自己,就會失去很多機會,就很難成功”的理念。最近我看到浙江紹興實驗中學校長對他們學校的介紹:每學年開學,新生都會拿到一份《希望你養(yǎng)成的20個習慣》的資料,先讓學生自我對照,再由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強化,力爭讓學生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養(yǎng)成固定的必選動作,并盡可能上升為“性格”。
第三,教師們身先士卒,引領學生“動”。某位語文教師說:一開始,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他們都默不出聲,我就領著讀,讀出感情,感染他們,讓他們也想讀,然后大家齊讀,再一個個讀;讓他們表演,他們不演,我就又唱又跳地第一個表演;有的學生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當他的伙伴;有的學生想不出表現(xiàn)的形式,我就想節(jié)目和他一起演。
第四,激勵、評價是種武器?!笆∈浅晒χ??!逼鋵崳晒σ彩浅晒χ?。每個人內(nèi)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激勵,學生更是如此。即時表揚非常重要,要以欣賞的心態(tài)適時鼓勵學生。教師們非常注重給積極參與的學生以精神鼓勵,讓大家為他鼓掌、獻歌等。不但不批評發(fā)言有錯誤的學生,而且還表揚他表達流暢。至于題目的解法,因為別的學生的補充更正,他自然會在聽的過程中明白自己的錯誤的。教師們引入競爭機制,對各小組發(fā)言次數(shù)進行排名,開展男女生之間的競爭等。在教室墻壁上張貼宣傳榜:每節(jié)評價、每天量化、每周總結(jié)評出“表現(xiàn)秀”、“優(yōu)秀組長”、“黃金搭檔”、“菖菖之星”等。每天每組評三個表現(xiàn)最好的學生,每班評三個表現(xiàn)最好的組,貼星,掛旗。每一句賞識的話、每一顆獎勵的紅星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都是巨大的。評價之后,連續(xù)幾天沒有得到紅星的怎么辦?教師及時與其溝通、交流,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鼓勵學生快樂地表現(xiàn)自己。值日校長、年級主任、學科主任每天轉(zhuǎn)課,每天兩次教師反饋會,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四次反饋。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困惑、有問題是好事,它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問題就是課題,教學就是研究。我們說的“個個搞研究”,就是基于這種情況而言的。事實上,我們的不少骨干教師已經(jīng)在這樣做了,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愿更多的教師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小專題研究解決問題,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收獲專業(yè)成長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