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秀
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探究是學生生命成長的腳步,探究的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助力器。
一、探究,高效課堂的前提
就語文學科來說,“高效課堂”的提出是以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呂叔湘先生在一個座談會上的發(fā)言《當前語文教學中的兩個迫切問題》為標志。在呂先生的文章中,這樣說:“十年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shù)部過關,豈非咄咄怪事!……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很差,中學畢業(yè)語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對于少、慢、差、費的嚴重程度,恐怕還認識不足?!@個問題是不是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是不是應該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能夠最少的時間去的較好的成績?”幾十年過去,高效課堂已然成為教育界高度關注的話題,涵蓋各個學科、涵蓋各種課堂。
于是無數(shù)教育同仁開始了思考、開始了實踐、開始了探索,扎扎實實抓分數(shù)是高效嗎?轟轟烈烈搞題海是高效嗎?學生競賽獲獎就是高效嗎?這些都是高效的一部分,高效更應是教會學生能思考、會思考、主動思考,而達到這個層次的必要條件就是,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探究、給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樂于探究。
二、探究,提升學生的能力
不同的學科,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提升學生的能力,有人給出了一個思考的模式,對待所遇到的問題要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基本構成展開,看似簡單的九個字,但對人的能力要求卻相當高。
評價一節(jié)課的好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設計過程是否精心,而這個過程又是提升學生能力的一個通途,期間給學生探究的機會恰恰又是這個過程得以實施的關鍵。
曾看過一名生物特級教師的一個課例:在“孟德爾遺傳定律“(第2課時)一課時的基本策略是,教學中老師時刻以探究圍繞課堂,以演繹推理為主線,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推理過程中完成似有組合定力的學習。該教師采取了如下五個教學策略:策略1、通過模擬動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疑促思;策略2、設置理性的思維訓練,將其貫穿于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策略3、進行模型建構活動,將抽象內容具體、直觀化,突破教學難點;策略4、體會與感悟孟德爾成功的原因及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再發(fā)現(xiàn),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策略5、講練結合,注重夯實基礎,加強科學方法在階梯中應用的訓練。在這樣的設計中,探究的氛圍縈繞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中,使教學更機智,教學更有品質,是成就精致課堂的關鍵,更于自然中提升了學生的能力。整個設計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和思考空間,開啟學生的心智,彰顯智慧,使課堂講充滿勃勃生機。
教師要善于用雪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探索的細節(jié),用靈敏的耳朵去聆聽探索的細節(jié),用思維的頭腦去感知探索的細節(jié),在細微處將教學探究的點滴滲透到分分秒秒。這樣的思維過程,這樣的教學設計于自然中提升學生的能力,使其受用終生。
(引用:作者——吳紅漫,“遺傳與染色體”一章的教學策略鄒議【J】中學生物教學,2009,5:11)
三、探究,提升學生的思維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在理科的教學中探究的重要地位就更顯得與眾不同。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思維的教學,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是提升學生思維的良好契機。數(shù)學史家數(shù)學史家M·克萊因所說:“數(shù)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fā)、促進、鼓舞并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到的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jīng)獲得知識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內涵?!睌?shù)學教學應以問題為中心,探究為主線,活動為載體,提升學生的思維。
請欣賞如下的教學設計,教師教師用心的設計,處處布營,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升學生的思維?!坝欣頂?shù)的絕對值”是利用數(shù)軸上兩點距離來描述的一個概念,是今后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重要應用,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以數(shù)軸為載體,設計如下問題:
問題1、點A從數(shù)軸上的原點出發(fā),沿數(shù)軸正方向移動6個單位停止,著這時點A表示的數(shù)是幾?(點A表示的數(shù)是6)
問題2、點A離原點的距離是多少?(點A表示的數(shù)是6)
問題3、你對數(shù)字6的用途有什么認識?(數(shù)6在數(shù)軸上既可以表示點的位置,又可以表示兩點間的距離)
問題4、點A從數(shù)軸上的原點出發(fā),沿著數(shù)軸負方向移動6個單位停止,這時A表示的數(shù)是幾?(點A表示的數(shù)是負6)
問題5、負6表示點A與原點的距離嗎?為什么?(不能,因為距離不可能是負數(shù))
問題6、能不能用含負6的式子表示A點與原點之間的距離呢?
以上設計讓學生逐步的產(chǎn)生認知沖突,創(chuàng)設探究的問題,讓他們展開思維的翅膀,為“有理數(shù)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這一說起一個代數(shù)的名字——絕對值,這個設計的成功之處在于,,拾級而上,在探究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應有的高度,提升學生的思維,認識新知,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四、探究,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
既和諧、開放又精高效的課堂是什么樣的,更重要的是教師有意識的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中看到粉晶,發(fā)現(xiàn)靈魂,得到思維的啟迪。而這個過程中,探究是傳達的有效方式。
一次,政治特價教師陳凱老師在給學生講解經(jīng)濟結構調整中,選擇了三種學生熟悉的結構現(xiàn)象,提供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觀察結構思維的特點,下面列舉其一。學生熟悉的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徽標。設計者原先的立意只是把五環(huán)旗與五星紅旗聯(lián)系起來。后來思路逐步擴展:向人靠攏,向給了運動靠攏,向中國傳統(tǒng)運動靠攏,向2008靠攏,向奧林匹克精神靠攏。于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全新性質、享譽全球的徽標創(chuàng)造出來。從結構上看他是五環(huán)旗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造。由于這個結構現(xiàn)象為學生所熟知,又新鮮有趣,學生便輕松愉快的對拿出結構思維的特點,學生懂得了結構思維的特點之后,在讓他們理解經(jīng)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就有水到渠成、勢如破竹之感了。老師指揮的設計不僅給學生展示了結構思維的現(xiàn)象,而且創(chuàng)造了探究的機會,給了學生觀察結構的智慧,特別是增強了學生通過結構優(yōu)化來創(chuàng)新的意識。過美妙的設計,多精彩的設計。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創(chuàng)設探究的思維過程,提升了學生的素養(yǎng),達成了高效的課堂教學。
(摘自陳凱,政治特級教師的《政治課應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探究的課堂是師生洋溢生命激情的場所,如果我們能給予學生較大的探究思維的空間提供學生交流和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讓那個學生大膽地說出理解的程度和迷惑的地方,那么學生的激情也一定能夠被激發(fā)。
20世紀90年代華東師范大學夜闌教授曾提到“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碧骄?,是課堂的神和課堂的靈魂,課堂不僅是思維活躍、開啟心智、激發(fā)潛能的也是構建的、互動的;不僅是論證的,也是批判的、解放的、創(chuàng)造的;不僅是追求入耳、入腦,也是追求融入生命。探究的課堂是充滿著生命活力的,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