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劍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寫作要寫自己要說的話,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作文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由此,我們要切實關注孩子們的生命狀態(tài),要切實把學生放在作文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地、自主地、自發(fā)地寫,用自己的心靈寫,讓作文展示他們的生命活動,表現(xiàn)一個原生態(tài)的自我。
關鍵詞 生命化 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9-0011-02
“生命化作文”倡導“真誠地袒露心跡,熱誠地擁抱生命”,探究以真實的生活世界作為寫作對象,生命活動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寫真實生活,展生命軌跡。下面我就談談我在生命化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走進生活,感受生命
葉瀾教授在《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一文中說:“一個真正關注人的發(fā)展的教學設計,會為師生在教學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會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如此看來,活動是生命發(fā)展的過程,也是生命的本質(zhì)意義所在。生命活動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為孩子們對自己的生命活動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愛的,更是樂于表達的。因此,作文教學中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生命活動,引導他們捕捉生命的真善美感受,傾訴于作文之中。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彪S機引導學生感受生活,體驗情感,讓校園內(nèi)的樁樁小事,生活中的件件細舉均成為學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寫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它與生活如同魚、水。凡是與生活如魚水相融的寫作,是“綠色”的,它符合作文生態(tài)圈,是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沒有生活就沒有制作,沒有熟悉的生活也就沒有了出色的習作。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充滿了新奇事物,在他們眼里,什么都是那么的鮮活。生活中的他們有喜、怒、哀、樂,具有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們就要更多地有目的地引導他們參與實踐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尋找生活中的焦點。如:一年四季,農(nóng)村中有著不同的美麗風光,有不同的勞動方式,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到田野去走一走、看一看、說一說、繪一繪、寫一寫,在這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等諸多能力。農(nóng)忙季節(jié),和學生一起種田、割稻、采菊花、養(yǎng)蠶等,在喜獲辛勤勞動成果的同時,由于貼近生活,學生有了更多切身的體會和感悟,也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校園生活更是學生所熟悉的,有他們開心的事,有煩惱的事,也有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這些都是他們親自經(jīng)歷、參與的,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二、開展活動,激發(fā)情感
孩子們有愛玩的天性,有許多的興趣愛好,而學校又每學期都在開展各種形式各具特色的活動,如組織興趣小組活動:象棋、書畫社、剪刻、雕塑、刺繡、標本制作、航模、電腦、排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保護河流、認養(yǎng)花木、手工作品義賣活動、采訪、參觀……舉辦“校園藝術節(jié)”,比賽項目豐富多彩:歌舞、書畫擂臺賽、手抄報……這些活動趣味橫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班級的活動更是學生所熟悉的,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每周開展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如,講故事比賽、野炊、烤番薯、體育活動比賽……真可謂是五花八門,在活動中,學生各顯神通。在參與中,他們有了更多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而且是“獨特的體驗”。強調(diào)要重視學生“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有一次我在班級開展“護蛋行動”,讓學生擔當雞媽媽的角色,保護雞寶寶一周,并隨時在“日記”上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在親自參與中感受真切。這不僅達到了積累寫作語言材料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遵照課標精神,是對學生寫作興趣、表達欲望的一種激勵。整個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全體參加,這恰恰就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實驗是同一的,但“寫什么”“怎么寫”卻完全可以“自主”。創(chuàng)作積極,游戲活動帶來的正面影響更是讓學習責任感的提高自然地水到渠成。一篇篇內(nèi)容詳實、充滿童趣的觀察作文應運而生。學生“從不同角度擬題”就是一種很好的做法,他們根據(jù)自己感受最深的“點”切入,或紀實,或想象,或記實驗過程,或記心理變化等,絕對不會出現(xiàn)“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情況?;顒拥拈_展,為學生的生活注入勃勃活力,也為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這些活動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觀察體驗,然后寫成作文。學生完全能把自己所參與的活動過程、心情、感受寫下來。有了豐富的生活作底蘊,學生的筆下自然就能流出一篇篇佳作來了。選取片段如下:
活動的第一天,我興致勃勃地帶著一個雞蛋來到學校。在班上,我左摸摸,右看看這個雞蛋,它就好象是我的“寶寶”似的。下課時,我?guī)е鋈ネ?。但是我不跑,因為我怕把它震壞;上課時,我心里一樣惦記著它,生怕不小心把它跌碎;放學時,我把雞寶寶緊抱在懷里,生怕它被人撞破……
為了讓它長時間不破,我用水彩筆給它畫上一個“護身符”——笑臉,然后裹上一塊布,再輕輕地放進護蛋杯子里,這樣一來我才放心……不僅如此,我認為許多事情都要像保護雞寶寶一樣,認真去做。
老師給我們開展這個活動,可能想讓我們要像愛護雞寶寶那樣去關愛身邊的人。有句話說得好——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當他們下筆作文時,那種傾瀉的情感、開放的思想、大膽的表達,使文章妙趣橫生,這樣的作文不就是展示學生生命活動的最好體現(xiàn)嗎?
三、袒露心跡,真話作文
“心有千千結”,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心靈深處都有一個豐富多彩、玄奧莫測的世界?!吧魑摹背珜А罢嬲\地袒露心跡,熱誠地擁抱生命”,也就是在作文中打開自己的心靈世界,享受生命的陽光。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意識,交流意識日趨增強,希望交流思想的情感也日益強烈。又據(jù)有關專家研究,小學生有兩套語言系統(tǒng):一套是可以拿出來的,即在寫作時所用的規(guī)范語、套話,大多是沒有什么生命活力的;另一套是自己的悄悄話,或是與小伙伴們海侃神聊時所說的話,語言很生動,充滿生命的活力。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就要溝通這兩套語言系統(tǒng),把書面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生命語言的豐富性進行整合。直面生命,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思想馳騁的空間。
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生命,自有各人不同的喜怒哀樂。傾訴心中的所思所想,應當是學生的主動要求。然而傳統(tǒng)作文只讓學生說正兒八經(jīng)、冠冕堂皇的話,使學生不敢把個人的真實情感在作文中傾訴。作文成了學生說假話、空話、套話的場所。教師要鼓勵學生寫真心日記、真情隨筆,寫自己心中的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學生就會很樂意去寫。教師批閱這種隨筆式作文,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如為了讓學生感受親情,有一次我在班級播放歌曲《吉祥三寶》和《父子情深》。一位學生寫《我的爸爸》的一個片斷:
聽到《吉祥三寶》和《父子情深》,同學們都很高興,我卻高興不起來了,腦子里卻滿是爸爸的影子。記得讀幼兒園時,爸爸天天送我上學,接我回家,和我做游戲,給我講故事……那時,我是多么幸福!后來,爸爸生了病。我哭啊哭,哭得嗓子都啞了。我經(jīng)常偷偷地看爸爸的照片,看得出神。我多么想在夢中見見爸爸??!看看他的笑容,聽聽他的話語……
讀著這位孩子從痛苦的心底涌出的催人淚下的話語,你能不與其共鳴嗎?我便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好孩子,讀著你的習作,老師流淚了,你這么懂事,相信你爸爸在九泉之下會感到欣慰的。
這愛的激情的交流,必然能點燃學生感情的火花,開啟他們的心扉,學生怎么會不喜歡在作文中傾訴個人的生命真愛呢!
四、自由表達,彰顯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主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作文教學要實現(xiàn)從“封閉”轉(zhuǎn)向“開放”,“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我們常聽到:美國中、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是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開學初,一些學校就把本學期的作文題目(一般提供一個范圍)告訴學生,學生據(jù)此廣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網(wǎng)上、到圖書館)、開展研究、探索、交流,到時學生把一大本圖文并茂的研究、創(chuàng)作成果交上去,共同閱讀、欣賞。這樣,他們的作文過程就成了探索、研究社會、自然的充滿創(chuàng)造愉悅的過程,也便成了有助于培養(yǎng)包括語言交際能力、興趣和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在內(nèi)的整體素質(zhì)的過程。整個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或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反映了他們的作文教學乃至整個教學“綜合化”的趨勢,反映了其作文過程中的個性突顯。
《新課標》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讓學生面對題目,暢所欲言,多向思考,大膽求異,視野開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在教學中熱情鼓勵學生,激發(fā)他們標新立異,敢于獨樹一幟:敢于采用自己過去從來沒有采用過的“新”材料,敢于描寫自己過去從來沒有描寫過的"新"事物,敢于使用自己過去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新"方法,敢于表達自己過去從來沒有表達過的“新”觀點,敢于抒發(fā)自己過去從來沒有抒發(fā)過的“新”情感,敢于吐露自己從來沒有吐露過的“新”思想,敢于運用自己過去從來沒有運用過的“新”詞句,敢于想象自己過去從來沒有想象過的“新”畫面,敢于嘗試自己過去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新”文體。注意作文形式多元開放化發(fā)展,根據(jù)學生實際,設計開放型的作文教學課。如高談闊論演講課,讀書心得匯報課,生活見聞交流課,情境創(chuàng)設寫生課,課本劇表演課,奇妙想法評價課,讀讀聽聽修改課等等,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同時,在作文評價方法要開放,不固定一套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價值判斷體系。自評、互評、家長評、老師評……評價的過程也應該是孩子們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合作共事、共同提高的過程。這些“開放”,為孩子們提供了“活”的更廣闊的求知空間,讓每個孩子都自主作文,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不會大話、套話。
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夢幻靈性的世界。正如一首詩所描述的那樣:“有星星同他說話,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焙⒆邮鞘澜绲闹魅恕K麄儼凑兆约旱膬r值觀念和游戲規(guī)則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他們有自己的歡樂和憧憬。生命化作文,孩子以“我手寫我心抒我情”,通過自己的筆展示原生態(tài)的自我。引導學生們用銳利的眼睛去捕捉,用靈動的心去感受,用純真的情去體會,又用傳神的筆去描繪。作文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擁有了生命的氣息,涌動著生命的火花。從而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生動、活潑、完美的發(fā)展,從而使作文提升孩子們生命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郭,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泳.“自主作文”別“出界”[J].新作文(小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05,(7-8).
[3]李冰霖.自由寫作與有效指導(三)[J].新作文(小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