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玲
美國學者肖恩把教師日常面臨的復雜的、不確定性的教學情境比喻為“沼澤地”,教師身陷這種“沼澤地”,理論不能作為通用方案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所以要發(fā)展教師的反思能力,通過教師在行動中的反思和行動后的反思來提高教師對教學情境的理解,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堂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
筆者從事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工作,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反思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常態(tài)教學反思普遍無效,即使在公開課或者研究課的教后反思中,教學反思案例也存在空洞泛化現(xiàn)象。教學反思的無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會進行有效教學反思,使得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動力得不到發(fā)揮,變成不必要的一項交差任務。
通過與多位教師的訪談,筆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師都能夠認同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主要問題是不知道如何進行深入的教學反思。教師們普遍存在的現(xiàn)實困惑包括:教學反思的切入點是什么?教學反思的路徑是什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是有效的?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1.教學反思的途徑
教學反思的途徑一般包括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其中個人反思是關鍵點,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是必要輔助。
2.教學反思的步驟
教學反思的步驟一般包括識別問題、描述情境、詮釋分析、行動改進四個步驟。(見右表)
以上四個步驟是交替進行的,每一步驟都包含著其他層面。其中第三個步驟是難點,也是有效反思的關鍵。下面,以一次“與學員現(xiàn)場研討”為例,說明有效反思的四步驟。
首師大版小學品生品社教材一年級下冊《一年之計在于春》,教師設計如下:
呈現(xiàn)布谷鳥的故事,讓同學們初步感受要珍惜時間;
開展一分鐘時間的流逝活動(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秒針的聲音),讓學生們初步體驗時間的寶貴;
進行一分鐘大收獲活動(一分鐘時間內(nèi),看看能寫多少個生字、算幾道題目、畫幾朵小花),讓同學們感悟一分鐘的用處,不要浪費一分一秒。
教師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初步感受、初步感悟、活動體驗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增強珍惜時間的觀念。應該說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體驗逐步深入,符合學習認知規(guī)律。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布谷鳥的故事”體驗后說感受時,舉手發(fā)言的同學很少,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靜靜地坐在那里。反思正是從這一“不舒服”處開始。
識別問題階段:
教師:你認為現(xiàn)象背后是什么問題?
學員: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教師的問題,有點說不準,可能是學生的感知薄弱。
教師:反思的起因就是教師課后覺得矛盾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別扭的地方、效果不好的地方。識別問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思考的深入會逐步清晰。
描述情境階段:
教師:你的設計和預期是什么?
學員:我的設計是展示完“布谷鳥的故事”之后,期望學生回答:“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要珍惜時間?!?/p>
教師:現(xiàn)實情況是什么,結(jié)果是什么?
學員:結(jié)果是有三個學生舉手,回答的是“這個人很懶”。
教師:你當時的反應是什么?
學員:我又叫了一個沒舉手的,他回答上來了。我接著就往下講了。
教師:你再回憶一下當時的情形,大家看故事視頻的時候情緒怎樣?你問了什么問題?
學員:同學們看故事視頻非常認真,我當時講完故事后提問:“你有什么要對這個年青人說的?”因為怕學生們回答不上來,其實在故事講解的時候,自己也總結(jié)了一句,看來真得珍惜時間啊。但沒想到同學們還是答偏了,也沒有幾個舉手的。
教師:你補充的這些細節(jié),是關鍵細節(jié),對后續(xù)反思有一定意義。因此描述階段要盡可能逼真地還原當時的現(xiàn)場,抓住關鍵細節(jié),比如關鍵的問話、關鍵的引導,學生的回答內(nèi)容、語氣甚至是表情。
詮釋分析階段:
教師:你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出于什么樣的觀念?想法?學員:同學們愛聽故事,我這樣設計也是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初步感知。
教師:出于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和觀念呢?
學員:(一再啟發(fā)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此也可見,學員對宣稱理念的生疏。注:宣稱理念能夠很容易用語言表達出來,有時是正式的語言宣稱,有時是格言警句來表達。比如課改提倡的一些理念。)
教師: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學員: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原來覺得是學生感知膚淺,或者是因為有老師聽課不敢發(fā)言,現(xiàn)在看來好像是因為我設計的故事不太好。
教師:故事設計得哪不好呢?
學員:故事的內(nèi)容是有一個年青人偷懶,最后餓死,變成布谷鳥提醒人們不要學他偷懶,到了春天就應播種,否則顆粒無收。這個故事一是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距離比較遠,二是夾雜了一個別人勤勞他偷懶的對比,因此沖淡了珍惜時間的主題。
教師:故事沒有設計好的原因是什么?
學員:對于學情缺乏了解與研究。
付諸行動階段:
教師:下一步,你的改進措施是什么?
學員:我想去學習一些學情分析的相關理論,也看看別人是如何結(jié)合學情選擇故事,如何提問的?
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行動研究的過程,是教師專業(yè)知識的結(jié)構(gòu)化過程和某種教學行為的穩(wěn)定過程,是教師通過反思個人成長的過程。
3.反思分析有效性的判斷
有效的教學反思一定指向課堂教學,即后續(xù)的教學設計中有根據(jù)前期反思和新的認識的針對性思考。如果教學反思不能在后續(xù)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方面留下痕跡,這樣的教學反思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教學反思的有效性至少應從以下幾點進行判斷:有明確的反思主題;有清晰的情境描述;能夠陳述教學設計背后的原因和理念;能夠挖掘自己不自知的認識差距;有改進措施,教學嘗試后教學效果好。
不同階段教師反思能力的培育方式
教師群體可以依據(jù)不同線索劃分為不同的群體,按發(fā)展水平的差異以及職業(yè)年齡特征可以把教師群體分為新手型教師(0-5年)、適應型教師(5-10年)、成熟型教師(10-20年)和專家型教師(20年以上)。當然,這種劃分只是針對教師群體的總體假設,對不同的教師個體而言,又有其特殊性。
不同教師群體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現(xiàn)出差異性,因此培育手段不同。新教師實踐性知識(使用理論)還比較少,應注重教學技能的反思能力培養(yǎng)。適應型教師上課有一定的章法,側(cè)重教學策略能力培養(yǎng)(技術性反思)。成熟型教師適合教育教學理念的反思能力培養(yǎng)。成熟型教師已形成適合于自身個性特征的固定的教學方式,并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對教材的處理有獨到的見解,能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有較好的教學效能感,此類教師在其知識結(jié)構(gòu)中,大量隱性的實踐性知識,即個體特殊的教學經(jīng)驗沒有上升為一般的理性認識,對其教學實踐中蘊涵的教學理念沒有自覺意識,專業(yè)發(fā)展中存在“高原現(xiàn)象”,所以要增強教學理念的反思培養(yǎng)(理解性反思)。專家型教師能夠自覺對自身的教育經(jīng)驗、教學策略進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此類教師的反思能力培育,除了對個性化教育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提高外,還需要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普遍規(guī)律進行理性的反思,提高反思層次(批判性反思)。
盡管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的反思能力指向不同,一般的反思形式都采取以下方式:學習、觀摩課例(成功、失?。?、反思記錄、敘事記錄、集體研討、課題研究。但在應用不同的反思形式進行反思時,務必深入到觀念層面,遵循反思四個步驟,這樣才能杜絕無效反思。
總而言之,小學品生品社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教學反思不僅要針對目前自己所處階段,找準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著力點,也要應用一定的反思形式,循著反思的四步驟,逐漸經(jīng)歷從技術性反思到理解性反思,再到批判性反思的不同層次,實現(xiàn)有效反思。特別要指出的是,教學反思其實是教師行動研究的過程,應當貫穿教學生涯始終?!?/p>
□ 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