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楷 王洪全 劉國卿
人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精神,人特別容易被自己所打敗,只有精神強大,才能克服困難達到成功的彼岸;人的幸福與否,則完全取決于精神,幸福是內(nèi)心體驗,精神強大者更能品味幸福。班主任的天職是育人,不能只做班級秩序的管理者,不能只做學生活動的組織者,更應該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lǐng)者。班主任孩子引領(lǐng)者引領(lǐng)精神成長,難就難在兒童的差異性。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個性化,同樣的事,曾經(jīng)的處理方式相當完美,可移植過來后卻顯得力不從心;同樣的話,對一些孩子無動于衷,卻讓另一些孩子難忘終生。不過,如何更好地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一、基于兒童的幸福感
兒童具有獨特的幸福感,教育者常犯的錯誤就是將大人的幸福感強加于兒童。如學校組織“六一”文藝演出,班主任為了班級能獲得榮譽,全班學生起早摸黑訓練近一個月,看似讓孩子享受節(jié)日的幸福,實際上,許多孩子是“被幸?!?。
曾有一群學生找我說想轉(zhuǎn)班級,理由是班主任不公平,每次都把“寒假好少年”評給固定的那么幾位同學。又有一次,一些孩子對我說討厭班主任,原來班主任怕出安全問題,禁止學生出校園玩。這些問題不是小事情,在孩子的世界,公平正義是主旋律,游戲則是兒童的基本需要。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其根源在于班主任忽視了兒童的幸福感。
班主任若多些童心,就特別容易受孩子歡迎。許多孩子喜歡玩沙,可學校常常從“文明”角度給予禁止,而有位班主任卻與孩子一起玩沙,引導孩子養(yǎng)成不能扔沙子,玩沙之后要洗手的習慣,孩子們都很喜歡。有一段時間,學生中突然流行紙飛機,學校布置加強管理。許多班主任簡單禁止了事,而有位班主任別出心裁,起草玩紙飛機規(guī)則,討論什么時間可以玩,如何避免紙飛機丟在地上等。在玩耍中,孩子們品嘗到游戲的幸福,也自然與班主任更親近。
二、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個性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沒有學習過程的幸福與成功的激勵,孩子不可能有更好的精神成長。班主任首先要不斷提高課堂的感染力,一位課上得不好的老師,一般不太可能成為優(yōu)秀班主任。要讓課堂有魅力,靠的是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文精神的積淀。
教學的突出矛盾是教的共性與孩子學的個性的矛盾,最好的教師,也有最不適應的學生,因此,班主任要特別關(guān)注學習不適應的學生,對個性化學習有要求的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guān)愛與引導。當前,特別要克服“扶”得過多的傾向。近幾年來,我在學校推行“自主作業(yè)”,習慣相對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一個月不做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者不做老師作業(yè)中不喜歡的部分,以自主設(shè)計的學習方案代替作業(yè),這種方式著力于轉(zhuǎn)變孩子被動學習的狀況,并培養(yǎng)了孩子的規(guī)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我發(fā)現(xiàn),認真實施的班主任,特別容易受到孩子的喜歡,這是引導個性化學習而來的魅力。
三、尊重與要求相結(jié)合
教育必定會對孩子提出要求,但是,應以尊重為前提。班主任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凡事多與孩子們商量。在一個被班主任高度控制的班級中,看似紀律很好,但往往以形成孩子的奴性為代價。特別要尊重孩子的差異,關(guān)注孩子能力、氣質(zhì)、家庭背景、學習方式的不同點,引導孩子形成不同的個性;在出臺班規(guī)時,要充分考慮有誰會做不到,應該如何應對,避免傷害個性學生,又避免讓自己下不了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犯各種錯誤,班主任應該給予批評教育,有時也需要給予懲罰。若在懲罰前聽聽孩子的意見,也許會發(fā)現(xiàn),從孩子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這次懲罰是沒有必要的。即使必須要懲罰,也可讓孩子選擇接受懲罰的方式。懲罰并不應該只是關(guān)注維護規(guī)則,還要考慮讓受罰的孩子有所感悟。聽聽孩子的意見,顯然更能讓孩子多些內(nèi)心的體驗。
四、多一點哲學思維
班主任要面對一個又一個教育事件,如何處理這些麻煩事,正體現(xiàn)了教育的藝術(shù)。實際上,平平淡淡的教育,很難打動孩子的心靈,往往班級里出現(xiàn)的“教育事件”,正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契機。所以,班級工作中碰到一些棘手的事,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心煩而草率處理。
我曾遇到許多特殊的兒童,因為班主任處理得當,都能平穩(wěn)度過童年時光。某位老師班里曾有位學生,被嬌寵過度,讀一二年級時,稍有不順便躺在地上不起來,有時一躺就是一節(jié)課,該老師沒有歧視他,沒有批評他,而是靜靜地、微笑著陪孩子度過鬧脾氣的那一段時間。幾年后孩子行為習慣大為好轉(zhuǎn),學業(yè)成績也很突出。我想,這個孩子腦海中一定會永遠珍藏該位老師的微笑。有個孩子拔勞動基地里的蘿卜,被同學看到,班主任跟他經(jīng)談心后了解到,原來孩子是想了解蘿卜大小與葉子有什么關(guān)系,班主任慶幸沒有強勢壓人,于是與該生約定一個時間一起去研究蘿卜,學生不僅沒有因此受到批評,反而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愈發(fā)濃厚。我認為這些事件的處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
五、以人格魅力影響孩子
對孩子來說,教師本身就是一本特別的“書”,其主題是人格。教師的人格和精神面貌,將對孩子精神成長產(chǎn)生不可替代的影響,特別是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神奇地位不可取代。當前,學生知識面廣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是知識的化身”的形象受到挑戰(zhàn),教師更應該挑戰(zhàn)自我,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正如教育家李希貴所說:“作為老師,一定要在某個方面有一個高度,以這種高度來影響學生?!蔽蚁?,班主任應該追求人格的高度,以此來掌握教育的主動權(quán)。
班主任不僅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更要借助教育細節(jié)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人格魅力。有位60多歲的退休班主任說,30年前教過的某學生像兒子一樣對她好,她說以前也沒有特別之處,只是有一次,該生家里發(fā)生不幸,她去家訪,拉著孩子的手一小時左右,什么話也沒說,想不到這學生記了30年……這里的奧妙,的確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