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素娟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而在化學教學的實踐中,教材中的一些實驗有的不易操作,有的現(xiàn)象不很明顯,存在一些缺陷。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初中化學中的一些實驗進行了改進。
一、改進實驗,將綠色進行到底
1.硫在氧氣里燃燒
化學實驗綠色化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需要。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常常有有毒的物質(zhì)參加反應或生成,若處理不當,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對“硫在氧氣里燃燒”這一實驗進行了綠色化設計。
做實驗時,硫磺燃燒后會有很強的刺激性氣味產(chǎn)生,對教室環(huán)境有一定的污染,對學生的身體也會造成傷害。因此,在做這個實驗時做了改進。具體做法:將燃燒匙柄固定在橡皮塞上,在集滿氧氣的集氣瓶里倒入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滴幾滴酚酞試液。將少量的硫在燃燒匙內(nèi)點燃,觀察火焰的顏色后,馬上伸入集氣瓶,塞上橡皮塞。這樣,燃燒過程中沒有任何物質(zhì)逸出;熄滅后振蕩,集氣瓶內(nèi)的白霧很快就消失了;集氣瓶中的紅色變成無色,說明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硫。
該實驗的優(yōu)點是:(1)驗證了氧氣的性質(zhì)。(2)消除了實驗中SO2對空氣的污染,氫氧化鈉迅速吸收了二氧化硫。(3)從溶液顏色的改變上讓學生真實地體會了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確實發(fā)生了反應。
2.分子運動實驗
在此實驗中,教材是用大燒杯罩住兩只分別裝有酚酞試液和濃氨水的小燒杯。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時,氨水揮發(fā)出來的刺激性氣味很大,很刺鼻,氨水的用量也較大。對于這個實驗的改進方法是:用白瓷板代替小燒杯,分別在白瓷板上滴上酚酞試液和濃氨水,減少了藥品的用量,現(xiàn)象明顯又沒有很大的刺激性氣味產(chǎn)生。這樣設計進一步體現(xiàn)了“綠色化學”新課程理念,實驗過程中減少了氨氣對學生的刺激,將污染降低到最低;把實驗微型化,實驗裝置簡單、操作簡便,實驗現(xiàn)象明顯,實驗用時短,利于實驗結論得出,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適合學生探究實驗。
二、巧改實驗操作,讓現(xiàn)象更明顯
教材中“燃燒條件”探究實驗的缺點在于:銅片放在燒杯上通過熱水的蒸氣傳熱,效果不佳,白磷需要較長時間才開始燃燒;向水中白磷通氧氣時,白磷會四處游動,操作起來不方便,實驗現(xiàn)象也不明顯。另外,白磷燃燒產(chǎn)生的濃煙散在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
改進后的實驗為:(1)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約200mL熱水,用兩個試管代替銅片,在一個試管中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個小燒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水分的白磷,用塞子塞住試管口,然后將兩個試管放在燒杯中。(2)用銅片做一個凹槽,將白磷放在其中,然后再放到熱水中。該實驗的優(yōu)點為:(1)白磷燃燒所需的時間明顯縮短。(2)產(chǎn)生的白煙不會擴散到教室中污染空氣。(3)白磷在銅凹槽中就不會亂跑,現(xiàn)象非常明顯。
三、打破常規(guī)實驗,讓學生記憶猶新
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按部就班地規(guī)范操作,不厭其煩地強調(diào)要防止試管炸裂。但學生不知道到底什么時候試管炸裂,炸裂成什么樣,只能按照教師的說法強記,沒有一個感性的過程。其實他們很想看到炸裂的過程,這個實驗也不是很危險,教室可以設計一個試管炸裂的演示實驗,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實驗過程:將連好玻璃導管、膠皮管和單孔橡皮塞的試管安放在鐵架臺上,導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熱一段時間后,先撤酒精燈,然后慢慢地撤導管,觀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熱試管中,試管是否破裂。這樣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等他們做的時候就絕對就不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了。
四、簡化實驗裝置,讓操作更簡單
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時,學生沒有學習關于壓強的知識,對于燒杯中的水為什么會流入集氣瓶,學生感到非常茫然,教師講起來非常吃力;實驗時在集氣瓶中要加入少量的水,用以吸收五氧化二磷,實驗后又有燒杯中的水流入,不易于觀察現(xiàn)象;將紅磷放在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燃燒,必須加熱較長時間,而且會冒出白煙在教室中,污染教室內(nèi)空氣。采用如圖一套簡單裝置,完全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在一個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動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足量),將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上,過一會兒白磷燃燒,放出熱量,氣體體積膨脹活塞先向右移,然后向左移,等冷卻后最后停在刻度4處,從而說明白磷燃燒消耗了氧氣,氧氣體積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