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鮮花 閆福祥
摘要 薩克維爾·韋斯特的小說《海上無航標》以其詩一般的語言、意境和富有哲理性的主題而著稱。本文試從以下兩方面去剖析解讀其詩化語言特征:前景化的文體語言特征;象征、聯(lián)想、蒙太奇等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
關鍵詞:詩化語言 文體語言特征 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英國現(xiàn)代小說家、詩人薩克維爾·韋斯特的著名詩化小說《海上無航標》主要記載了主人公埃德蒙復雜的心理世界和豐富的內(nèi)心感受。埃德蒙在獲悉自己身患絕癥后,選擇在海上航行來度過自己的余日。然而,海上之旅成了他一生蛻變的關鍵點,五十多歲依然單身的他,第一次體驗到初戀的敏感、美妙;一直關注國家大事而從不留意人世界“精神財富”的記者,第一次體驗到大自然的無限魅力。小說通過埃德蒙的敘述視角來描寫海上壯麗的大自然的景色、不斷涌現(xiàn)的浮想、美麗的神話傳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對人生的哲理。詩化語言是這篇優(yōu)美小說的主要機理,并以多維度的方式得以體現(xiàn):前景化的文體語言特征;象征、聯(lián)想、蒙太奇等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寫景中抒情,抒情中處處蘊含著人生哲理,體現(xiàn)詩美效果。
二 前景化的文體語言特征
文體學是研究“文體風格”的學科,是近年來關于文學研究的一門新興的、重要的學科,主要關注對文學文本的研究?!罢Z言的前景化或突出”是文體學對文本研究的核心概念。這個概念源于有關藝術交流的一個基本原理,即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作品總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其所處社會中人們對此藝術作品的一般性期望。也就是說,文體風格是通過藝術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彰顯出來的。文學家通過“暴露技巧”,使其文學性、詩意性在文學作品中凸顯出來,就像畫家的臨摹技巧一樣。一幅畫的藝術魅力不在于它是否像照片那樣極度逼真地復制自然,而在于與之相偏離。因此,“來自對常規(guī)的偏離”應該是突出文體風格的主要手段,在語言應用上的偏離常規(guī),使某些東西得以凸顯,使其“前景化”,從而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對語義的琢磨。《海上無航標》這篇小說的格調(diào)細膩、敏感、親切、優(yōu)美,構成了女作家獨特的文體風格。小說的文體語言特征主要通過詞匯偏離和語義偏離達到前景化的目的。
1 詞匯偏離
小說中用詞精煉恰當,講求詩情畫意,文筆絢麗多彩,形成了獨特的文風,尤其是表述色彩詞的用法堪稱一絕。比如對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勞拉”的衣著,作者用“soft rich colors”這一詞組來描寫。soft意指“柔和”,rich意指“濃艷”,兩個看似矛盾的詞對等在一起,偏離了常規(guī)的表達方式,然而卻藝術性地展示了勞拉的穿著、品位:顏色鮮艷但不落入俗套,色彩多樣比如“暗紅”、“橄欖綠”和“深藍”,但看起來柔和舒服。又如,對大山景色的描寫:將近落日時分,我們繞過一座大山,這是一座“紫色”的山,籠罩在“紫色”的云霧中,大海也變成了“淡紫色”。作者重復使用“紫色”一詞,目的在于突出“紫色”,使“紫色”前景化,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間:“挺拔突?!钡拇笊交\罩在一片紫色中,神秘、高貴、別具情調(diào),使人不免聯(lián)想到主人公埃德蒙浪漫而略帶憂傷的愛情。而在描寫“我”和勞拉觀看落日美景時,作者仿佛是一名擅長用色的畫家,將一幅色彩濃郁的畫面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薄荷酒色/翡翠色/鮮綠色/墨綠色”的閃光,“紅球”般的太陽,“深紅色”的海面變成了“藍綠色”的草坪,天空變成了“淺紅色”和“藍色”的調(diào)色板。表述色彩的詞的前景化,使文字如詩歌般的優(yōu)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交織成一幅五彩繽紛、絢麗奪目的畫卷。體現(xiàn)了主人公埃德蒙的心境變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于對勞拉的愛情中。
其次,對復合詞、生僻詞和外來詞的使用、構造,也是小說詩化語言的體現(xiàn)之一。用詞的陌生化、偏離常態(tài),表意形象生動,使人耳目一新。小說中頻繁地使用復合詞,比如water-colors of sunset(落日的水彩畫),self-contained island(孤獨的島嶼)等,傳神地表達了作者意欲表達的意思。小說中也多次構造新詞來表意,比如moonlings擬自human being的后綴,新穎、獨特而且耐人尋味,讓讀者有意去琢磨它的意義,從概念意義“月球上的居民”想到此詞的內(nèi)涵意義:月球上居民稀少,而且不以物質(zhì)追求為根本目的。用詞的陌生化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文中的意境:“我”(埃德蒙)把那些生活不像我這么講求實際的人看作是月球居民。同時,小說中多處也使用了外來詞用以達意、創(chuàng)造詩化意境。如作者以意大利式的口音寫出“海岸景色的荒涼”,形象生動,表達了其他乘客顯然不能以“我”的眼光去欣賞海岸上的風景,表達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
2 語義偏離
多樣化修辭格的使用是小說《海上無航標》在語義偏離上表現(xiàn)最突出的特點。修辭格是超常規(guī)詞語組合的特定方式,違反了“邏輯”和“常理”,比正常的言語能促發(fā)產(chǎn)生更多的、更豐富而深刻的含意,從而增加感受的難度與時間的長度,促使讀者去尋找和領悟表達對象的深層含義,增強了表達效果,展示出了語言的詩意美。小說中既使用了詞法修辭格如明喻、暗喻、擬人、借代、移就、重復等,又使用了排比句、圓周句、倒裝句等的句法修辭,還使用了頭韻、擬聲詞等語音修辭。
如作者在寫月亮時這樣表述:“初生的月亮仰臥在天邊,也許沒有一顆星星不想疾馳而下,接受她的求愛,成為她的情侶”。作者應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格,并用雙重否定的句式來達到強調(diào)的肯定語氣。這里,作者把初生的月亮(young moon)比作少女,蘊含了深刻的含義。初生的月亮不同于新月(new moon),應指上弦月,月牙般的形狀,暗含了埃德蒙對愛情的追求和希望。而且初生的月亮也不同于滿月(full moon),它注定了埃德蒙的愛情最終是殘缺的。作者再把月亮的姿勢比作少女“恰到好處”,雖“不夠得體”的姿勢,此時此刻,眾星捧月,含情脈脈。寫景、抒情、深思水乳交融,詩意頓生,讓讀者體驗了一種別樣的文學美感。在描寫憑欄遠眺的大海時,生動的隱喻展示了大海無限的魅力。作者把海面上時而泛起白色的浪花比作pony,pony在這里指外形優(yōu)美有神,性格溫良、聰明、耐勞的小馬。形象的隱喻句的使用,賦予了大海一幅動態(tài)圖:浪花飛濺,猶如萬馬奔騰。作者又把時而平靜的海面比作一副微微飄動起伏(lazy)的藍色緞面(satin),“l(fā)azy”一詞本意是修飾人“懶惰的”一種狀態(tài),而這里用來修飾像湖面一樣的藍色緞面,非常規(guī)的詞語搭配,不得不讓讀者贊嘆語言美所暗含的意境美。同時,藍色的緞面觸及了讀者的各種觸覺,讓讀者聯(lián)想到“魅力無限、銀光閃閃平靜光滑的藍色海面”仿佛近在眼前,觸手可及。當船駛過之處,飛濺的白色浪花掠過藍色、綠色的大海,形成白色、藍色和綠色縱橫交錯的紋理,宛如“大理石”般的波紋。
小說中偶爾擬聲詞的使用,使語言發(fā)聲,為語言平添了韻律,增加了更多的浪漫,可謂“萬花叢中一點綠”。比如埃德蒙所喜歡的船上輕微聲響如同草地上奔馳的騎手耳中聽到的鞍皮發(fā)出的“吱嘎聲(creaking)”,繩索的“拍打聲(slap)”以及浪花飛濺的“嘶嘶聲(hiss)”,突出了音位的文體效果:/k/音為塞音,阻塞大,/s/音為擦音,阻塞次之。阻塞大的音給人以力量大、響亮的感覺。/k/音、/s/音均為清輔音,清輔音比濁輔音感覺上要“輕”。清輔音、塞音、擦音交互使用,讓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各種輕微的響聲飄散在海面上,余音裊裊,把人帶進一個仙境般海上美的境界,暗含了作者融入大自然的喜悅之情。
再者,文中的句式新穎,構句巧妙,寫景的句子一般是簡單句、短句,抒情的句子一般是復雜句、長句,使寫景的快節(jié)奏和抒情、思考的慢節(jié)奏進行別具一格的排列組合,既表達了作者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美景的輕松愉快之心態(tài),又暗含了作者對人生的頓悟、思索的思想內(nèi)涵,傳達了常規(guī)表達方式難以如此傳神表述的含義。
三 象征、聯(lián)想、蒙太奇等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
詩與小說的結合是意識流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小說中作者采用大量的象征意象和豐富的聯(lián)想,增強了小說的詩化效果。
首先,小說的題目《海上無航標》蘊含著深刻的象征意義,幾乎貫穿了小說的字里行間。如小說開始時作者寫道:“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身處何方。茫茫大海無航標”。在蒼茫的大海上,埃德蒙任憑情緒流動、內(nèi)心獨白,思維空間得以大大地開拓。沒有航標,象征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埃德蒙的遐想,他可以自由編織著對勞拉的愛,他的海上之旅因此變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充滿了憧憬和幻想。他可以盡情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對勞拉的愛意中。因此,結尾處作者強調(diào):“我喜歡這漫長的無所事事的日子,我拋棄了舊我,脫胎換骨,獲得了新生”。表達了主人公回歸自然、享受愛情、獲得了全新的價值觀、人生觀,揭示了生命的真諦;體驗大自然之美,找情感的依托、心靈的棲息地,不要因為忙于追求某個固定目標或路標而忽略了眼前的美好風景。
小說中多處描寫蘊含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如只持續(xù)了一秒鐘的“綠光”象征埃德蒙與勞拉短暫凄美的愛情;島上漁民的生活情景象征了愛情和健康;險峻的懸崖峭壁象征勞拉冷艷的外表,懸崖背后“高聳入云、神秘莫測的峰巒疊嶂”象征勞拉性格深處的秘密,只有勇士才能夠攀登,從而想象到“我自己”,只有爭當勇士,才有可能讀懂勞拉的柔情蜜意。
最后,作者通過豐富的自由聯(lián)想、蒙太奇式的敘事方式,把過去和現(xiàn)在的情景、感覺、回憶、向往交織在一起,使得每個敘述部分都簡筆勾勒出一個生活畫面,更加突出了小說的詩意美。鏡頭一,甲板上:我像正在涂抹西下夕陽水彩畫的老處女一樣,內(nèi)心浮起了幾多愁緒、幾多感慨,多愁善感,既遭受少年初戀一般的煎熬,又享受愛情帶來的幸福。然后,鏡頭從現(xiàn)在拉到過去:回想起過去我竟然像藐視一切的“法利賽”人一樣,對愛情、詩歌、音樂等絕對地排斥。鏡頭二,游泳池中:當埃德蒙在月光下沐浴時,想象自己好像在“神水忘川”(神水忘川源自希臘神話,據(jù)說喝了此水的人會忘記人世間的一切煩惱)中游泳似的,超凡脫俗,浮想聯(lián)翩。望著夜空中嬌艷的猶如少女般的月亮,不禁想起了希臘神話中那段天長地久、感人至深的愛情:天國牧羊人恩底彌翁,有月亮女神塞勒涅的朝夕相伴,永葆青春、健康,永遠享受著甜蜜的愛情。于是,想象著自己似乎就是那天國牧童,要是有月亮女神般的勞拉的陪伴,那該有多好!同時,埃德蒙悟出了泛神論的哲學思考,世界萬物都是神,都是不朽的。人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也是不朽的。鏡頭三,船尾欄桿上:在和勞拉倚在一起欣賞白日的大海,夜晚的星空,聯(lián)想到當?shù)厥勘耐盔f之作,盡管缺乏優(yōu)雅的詩意,卻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氐暮谄崞?、幽靜的夜空、明亮的星星,這依然讓埃德蒙陶醉其中。在小說中,島嶼、懸崖、碧海、藍天,一個人、一個景、一句話、一首詩等都會成為作者精心定格的鏡頭,都會激發(fā)主人公無限的遐想。
四 結語
語言詩意性或文學性就像烹調(diào)時所用的食用油或調(diào)料一樣,雖然不能單獨食用,但可以使飯菜變得更加可口,增加人們的食欲,否則味道既寡又淡,令人難以下咽。薩克維爾·韋斯特小說《海上無航標》的詩化語言就像調(diào)味品一樣,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其中的魅力和醇香。本文從不同角度對其詩化語言進行解讀,一方面引領讀者品味其前景化文體語言效果,另一方面也為讀者從意識流小說偏離傳統(tǒng)小說的常用表現(xiàn)手法方面鑒賞了小說的韻味,挖掘了作品的內(nèi)在美,在欣賞語言美的同時,感受了人生的哲理。
參考文獻:
[1] 許力生:《文體風格的現(xiàn)代透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 李鮮花:《新建本科院校高級英語教學改革研究——文體學理論的應用》,《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3] 鄭曦臨:《〈海上無航標〉意識流手法解讀》,《作家》(下半月),2010年第7期。
[4] 趙曉囡:《V·薩克維爾·維斯特〈海上無航標〉的詩化特征解讀》,《名作欣賞》,2008年第9期。
[5] 張漢熙:《高級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簡介:
李鮮花,女,1973—,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育,工作單位:西安翻譯學院外國語學院。
閆福祥,男,1962—,陜西西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工作單位:西安翻譯學院怡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