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龍
【摘要】文言文對于廣大高中生來說,是一個極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文言文閱讀已成為高中生學習難點之一。如何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提高高中生文言文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能夠理解和體會到文言文的魅力,是值得教師深入思考的。因此,作者從文言文教學的特點入手,意在探討有效的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文言文 閱讀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093-01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由于文言文具有時代性的特征,它無論是字、詞語還是句式,相比現(xiàn)代文都較為難以理解和掌握。就學生而言,較多數(shù)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或者是死記硬背,因此在教學上會遇到一些問題:
首先,是學生學習興趣問題。作者上文已經(jīng)說到,文言文具有時代性的特征,在詞語和語句的學習上相對現(xiàn)代文有一定困難。學生在初步對文言文基礎進行學習時,難免會出現(xiàn)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或學生甚至于按照教師上課時講解的翻譯直接抄寫在書本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數(shù)學生會感覺枯燥和無趣。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下去,將導致惡性循環(huán),學生便對文言文產(chǎn)生厭惡情緒。
其次,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需要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習慣,錯誤的方式只會導致學生逆反心理。雖然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但是如果沒有成績的激勵,再深的興趣也會被眼前的失敗所打擊。如果學生能夠在保持興趣的前提下,得到相對滿意的成果,那么將能持續(xù)激勵他進行文言文學習。因此興趣之外,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來看,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對晦澀難懂的詞句都采取翻譯和背誦為主,隨著這些機械式的反復學習,造成了學生不斷積累學習的負面情緒。
再次,從教師方面來看,教學的方式有所偏頗。許多教師現(xiàn)在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多為逐字逐句的翻譯并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并進行記憶,或是針對個別主要詞語進行記憶并在別處遇到時套上相應的意思等等。這類教學方式,將錯誤地引導學生走上膚淺的字面意思上去,失去了欣賞優(yōu)秀文言文意境的目的。
最后,根據(jù)課程改革,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學已經(jīng)開始接受較為先進的理念,設計了一些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在進行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乏有學校只是流于形式,并無真正實效。反之,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過分的注重和夸大個性教學,導致課堂秩序難以控制,教學質量下降等現(xiàn)象。所以,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方式,而輕視教師的作用和課堂教學控制反而不得法。
二、高中語文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經(jīng)過上面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和原因分析,作者粗淺的提出下面一些有效教學實操策略:
1.我國的古代文學浩如煙海,不乏精品,非常值得欣賞、閱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材所挑出的選文也都是典范的美文,如果學生能從這些文章中體會到文言文的趣味性,就能提高他們學習文言的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操。作者認為,教材編者在編選文言文課文時極為有規(guī)律,大多為一定時期的代表作品,通過研讀這些文章,都可以體會到特定時期的文化和歷史故事。不用作者細說,大多數(shù)老師都知道學生對故事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學時可以抓住這個特點,先入為主,向學生展示歷史故事和背景,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在講歷史故事和背景時,可以留下懸疑,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自行去挖掘。在之后的教學中,學生方能慢慢體會到古代文學的意蘊。
2.研究文言文學習規(guī)律,給學生提供一把開啟文言文大門的鑰匙。舉個例子說明,我們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碰到最多的是實詞。而在高中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最需要實詞的積累。古代文言文中實詞數(shù)量較少,但是實詞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詞多義。對教師來說,教給學生注意總結一詞多義的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記得牢,記的多,記得有意思并不會枯燥。例如,詞語“朝”,我們可以這樣進行教學,讓學生較為容易理解和記憶:本來意思是“早晨”。究其古意,古時候臣子早晨要去拜見君王,于是也就產(chǎn)生了“朝拜”的意思,而朝拜君王的地方也就就叫作“朝堂”。在古代,朝堂是國家最重要的地方,象征著國家和權力,所以“朝”就有了“朝代”的意思。臣子朝見自己的君王,要面向國君,于是“朝”就有了“朝向”的意思,變成了介詞。如此一聯(lián)系,記憶便豐富有趣、生動了,學生也會容易接受。
3.在教學方式上,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式。上文作者提到,老師往往喜歡采取自行翻譯和學生記錄的方式進行教學,其實效果不然。而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師生間進行討論卻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究其教學實踐,老師可以先針對一篇文章提出一些小論題,例如一個詞,一個句式,一個文學典故等都可作為論題。學生在進行自由討論時,只要有新意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而在此法的操作中,老師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雙方地位平等,可以持保留意見。
4.對于上文說到的流于形式、過分的注重和夸大個性教學,輕視教師的作用和課堂教學控制的問題,作者認為:教師必須要對照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體提高與和諧發(fā)展。
三、小結
高中的學習時光畢竟短暫,有句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而高中時期閱讀到的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也只是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的九牛一毛,還有更多的智慧結晶等著學生去挖掘和欣賞。在課堂上,老師教學的目標,不只是應對升學和考試,更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古代文學,如何去鑒賞美的事物。只有授之以漁,學生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自行找到成功的方法,登上成功的階梯。就目前而言,許多學生以考試作為學習的動力和目標,考完試便不再學習文言文,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正確的將學習的思想和方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古人的智慧,那么學習這條路將是一輩子的事情,而學生也會在古代文學中得益。作為高中語文老師,必須要讓學生知道,高中文言文的學習只是老師把學生引導到古代文學的大門前,但這遠遠沒有結束,而是開始。只有學生自己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斷學習和研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才是教育之本,也是教師的最高追求。
參考文獻:
[1]王立平.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探討[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8):P109-110.
[2]和順遠.淺談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法與途徑[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P174.
[3]蔣曉菊.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9)P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