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想見到一只活蹦亂跳的鹿,除了去鹿生活的原始森林或者保護區(qū),剩下的唯一地方就是動物園了。在動物園里,你會見到很多“鹿”,有的鹿長著角,有的鹿不長角;有的鹿長著獠牙,有的卻沒有;有的體形很大,有的很小……是不是讓你感覺很困惑,這些都叫鹿?它們每個都得有個自己的名字吧。
是的,在生物學分類上,這些鹿都屬于鹿科動物。不過首先聲明的是,長頸鹿可不是鹿科動物,它屬于長頸鹿科,與鹿科有著一些親緣關(guān)系,但是比較遠。我們雜志上一期介紹的麝香,它是麝鹿分泌的物質(zhì)。麝和鹿很相似,但是在生物學上,它們還是分開的,麝鹿屬于麝科。
長頸鹿脖子長,很容易和鹿科動物區(qū)別,可是麝科和鹿科怎么區(qū)分呢?在生物學上有嚴格的標;隹,對于我們來說,只要記住以下兩點就可以了:第一,麝科動物都是無角的,它們的上犬齒呈獠牙狀從嘴里突出來;第二,鹿科動物除河麂外,雄性都有角,沒有獠牙。其中有個例外,馴鹿雌雄都有角,河麂雌雄都無角,雄性有獠牙。
從人類的童年開始,鹿就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關(guān)。史前人類把鹿的形象刻畫在巖壁上,在神話傳說里,鹿被賦予了神性,成為美麗、富有、和平、長壽的象征。當早期人類還不會農(nóng)耕,處于狩獵階段時,數(shù)量龐大的鹿群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在距今3000多年前,那時候地球,上的人口僅為1.5億時,鹿的數(shù)量就達到了幾億頭。不過隨著文明的發(fā)展和森林的減少,地球上鹿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有些種類的鹿已經(jīng)滅絕或者正處于滅絕邊緣。
鹿是善于奔跑、跳躍的機靈動物,它形體優(yōu)美,且性情溫順,深受人們的喜愛。世界上的鹿科動物有52種,除了南極洲外都有分布。其中我國就有19種,像麋鹿、梅花鹿、河麂等還屬于特有種。在鹿的世界里,有許多有趣的事,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最大的鹿——駝鹿
駝鹿是鹿科中體形最大的,它體長約2.5米,肩高近2米,僅次于長頸鹿和大象,體重可達500千克。它的外形有些像牛,但比牛高大。因為肩部明顯高于臀部,形狀像駱駝背上的駝峰,因此得名駝鹿。雄駝鹿的角也很奇特,樣子像手掌,也是鹿科中最大的。這些大家伙們主要生活在歐亞大陸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除了偶爾遭遇的東北虎、熊和狼群外,基本上沒有什么動物能夠打過它們。它們善于游泳,吃植物的嫩葉和枝條。在北歐和北美,因為數(shù)量很多,許多高速公路上都設(shè)有駝鹿出沒的警示標志,防止因駝鹿造成意外的交通事故。
最美的鹿——梅花鹿
梅花鹿是中國人最熟悉的鹿,它也是東亞(中國和日本)的特有鹿種。梅花鹿是鹿科中最美麗的鹿,毛色鮮艷美麗,栗色或紅棕色的身體上有明顯的白色斑點,仿佛梅花點點,故名梅花鹿。這些斑點在太陽的照射下時常泛起閃閃的金光,非常美麗。漢字“麗”的繁體“麓”就是“麗”字下面有一個“鹿”字,人們把梅花鹿當作美麗的象征。梅花鹿的鹿茸是中藥中上佳的藥品,從古到今,人類不斷地索取鹿茸,導(dǎo)致野生的梅花鹿幾乎絕跡,現(xiàn)存的梅花鹿多為人工馴養(yǎng)。
有獠牙的鹿——河麂
幾乎所有的鹿科動物雄性都有角,可是唯獨河麂沒有角,不過它們卻有不短的獠牙從嘴里伸出來,也許這嚇人的獠牙是它們保衛(wèi)自己的武器吧——可以把敵人嚇走!河麂還有個俗名叫獐子,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別看河麂貌不驚人,它可是我國獨有的鹿種。冬季時,河麂棲息在淺山丘陵地帶,夏季時遷到多葦草的濕地。它們性情溫和,感覺靈敏,善于潛伏在草叢中,會游泳,以各種青草、樹皮、樹葉為食。
最小的鹿——普度鹿
普度鹿是世界上最小的鹿,它們肩高約0.4米,體重僅9千克左右。在外形上,普度鹿鹿角短小,耳朵圓小,尾巴很短,身體圓小敦實,四肢細短有力。它們常在林間活動,吃蕨類植物的葉子。一旦遇到危險,它們就會沿著“Z”字形的路線逃走。普度鹿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分為南普度鹿和北普度鹿,由于生存環(huán)境惡化,北普度鹿目前處于易危狀態(tài)。
最具傳奇色彩的鹿——麋鹿
麋鹿為什么叫“四不像”呢?那是因為它“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蹄像牛,而全體無一所像”。麋鹿也是我國原產(chǎn)和獨有的鹿種,名聲大于熊貓和金絲猴。野生的麋鹿,在清朝初年已經(jīng)滅絕,到清朝末年的時候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麋鹿獵苑的幾百頭了。最后這幾百頭也因戰(zhàn)亂和麋鹿苑的毀滅只剩下幾十頭漂洋過海到了英國,差點兒滅絕。目前全世界各大洲(除南極洲)都有麋鹿飼養(yǎng),約有5000頭,都是英國18頭麋鹿的后代。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從英國引進幾十頭麋鹿進行繁殖,目前已經(jīng)有3000多頭,分布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蘇大豐麇鹿自然保護區(qū)和湖北石首天鵝洲麇鹿自然保護區(qū)等地。
像小豬的鹿——豚鹿
鹿給我們的印象大多是體態(tài)輕盈,喜歡昂首闊步地跑或者跳躍,不過現(xiàn)在有一種鹿可能要顛覆你的固有觀念了,那就是豚鹿。豚是小豬的意思,豚鹿就是像小豬一樣的鹿。豚鹿的體形中等,但是因為長得比較粗壯,四肢短小,顯得矮胖,臀部鈍圓而且較低。它走路時,低著頭,姿勢像小豬,因此而得名。豚鹿喜歡在河流沿岸的濕地生活,晝伏夜出,善于穿越灌木叢,也能越過障礙物。它們主要吃燒荒后再生的嫩草,也吃蘆葦?shù)娜~子和其他水生植物。由 于環(huán)境的破壞,中國野生的豚鹿已經(jīng)滅絕,在國外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地。
拉圣誕雪橇的鹿——馴鹿
在西方的童話里,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圣誕老人駕著圣誕雪橇把圣誕禮物送給孩子們。拉圣誕雪橇的神鹿,就是馴鹿了。馴鹿在鹿科中也很獨特,雌鹿和雄鹿都有角,而且角的分枝非常繁復(fù),也是最好看的。馴鹿主要生活在地球北部環(huán)北極的地帶,包括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馴鹿不是人工馴養(yǎng)出來的,它的得名是因為它性格很溫順,喜歡和人親近。世界上有人工馴養(yǎng)的馴鹿,也有很多野生的馴鹿,如北美的馴鹿就是純粹野生。馴鹿的數(shù)量很龐大,人工馴養(yǎng)的馴鹿可以當作交通工具。我國東北大興安嶺林區(qū)的鄂溫克族是一個有悠久養(yǎng)馴鹿歷史的民族,馴鹿曾經(jīng)是鄂溫克民族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