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
編者按: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自主擇業(yè)”,讓大學生和用人單位多了選擇的機會與空間。然而,當下出現(xiàn)的大學生頻繁跳槽的現(xiàn)象,也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這究竟是大學生的自我調(diào)適還是無所適從?
每到年底,都是高校畢業(yè)生忙于找工作的關(guān)鍵時期,可在這時候,卻涌現(xiàn)出另一撥準備和他們一較高下的“人馬”。這撥“人馬”的代號叫“跳早族”“閃辭族”,特征就是趁早跳槽。當下,他們的群體正日漸壯大。
對今天的職場中人來說,跳槽也算是平常事,若是一份工作實在做得不如意,那就選擇跳槽。況且,對許多上班族而言,跳槽正是他們謀得更好前景、更高報酬的重要手段。但與普通的跳槽員工相比,“跳早族”有著很大的不同。
從表面上看,對工作不滿是“跳早族”頻繁跳槽的主要因素,但實際上,正是內(nèi)心的茫然,才導致他們不斷地跳槽?!疤缱濉备静恢雷约赫嬲胍墓ぷ魇鞘裁?,所以他們也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換言之,不了解自己的職業(yè)需求才是“跳早族”頻繁跳槽的根本原因。
正因為不了解自己的職業(yè)需求,“跳早族”求職時就隨波逐流,隨便找一家算完成任務(wù)。待到入職之后,對于工作的種種缺點,“跳早族”往往難以容忍,一不如意就想跳槽。殊不知如此一來,他們不只失去了學習業(yè)務(wù)的機會,同樣也失去了磨礪自我的機會。只愿意氣用事的“跳早族”,往往還沒等自己從工作中汲取足夠的養(yǎng)分,就因為忍受不了一時的委屈而選擇跳槽。
而一次次的跳槽,除了刷新“跳早族”的跳槽記錄外,很難給“跳早族”帶來什么益處。他們既不能因跳槽而提高工作能力,亦不能因跳槽而積累工作經(jīng)驗,更不能因跳槽而積攢人脈資源。更重要的是,頻繁的跳槽記錄,還會使用人單位對“跳早族”產(chǎn)生不信任感,而這,無疑會增加“跳早族”的求職難度。
事實上,面對眼花繚亂的職場,“跳早族”要做的不是頻繁跳槽,而是沉下心來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是什么。然后,努力去尋找那樣的工作,一旦找到,就用心做下去。待到自己已從工作中汲取了足夠的營養(yǎng),再去跳槽也不遲。一味地跳來跳去,“跳早族”很容易“跳”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