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方業(yè)
據(jù)《京華時報》報道:近期出臺的《浙江省高等學校面向普通高中學生開發(fā)開設大學先修課程的指導意見》指出,高中生將可以選修大學課程,引發(fā)廣泛關注。對此,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高中生所修學分,在升入相應高校后可獲認定。目前,浙江某大學已正式與普通高中合作開發(fā)開設五門選修課。
高中生修大學課程,這在國內也不是特別新鮮的事物,2003年5月,廈門雙十中學與廈門大學簽訂了教學合作意向書,廈門雙十中學學生可提前選修廈門大學課程,完成課程計劃經考核合格后可獲學分,并由廈大教務處出具成績證明,今后該生考入廈大,廈大承認其已獲得的學分。此后上海、成都等地都嘗試高中生選修大學課的政策,不過都充滿了試驗色彩,并沒有形成氣候。
高中生修大學課程,在世界范圍更不是什么新鮮事,在美國,26.5%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選修大學先修課程,美國90%以上的大學承認高中生選修的大學課程可作為大學學分,前提是成績要達到學校的標準。大學先修課程是美國普通教育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也使得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能夠接受學業(yè)上的挑戰(zhàn)。這種先修課程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提供,被包括哈佛、耶魯?shù)仍趦鹊脑S多著名大學所承認。
對比國內外高中生先修大學課程的制度,可以看出國內一些地方的先修課程探索還比較初級。這些試驗大多由地方政府行政部門出臺政策,在其轄區(qū)內的個別大學和個別高中之間進行,而且課程設置的目的和內容并不相同。比如,某省所謂的先修課程主要分為知識拓展、職業(yè)技能、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四類,似乎意在提高學生職業(yè)素質,為未來就業(yè)服務。
再看美國高中開設的大學先修課程,基本上是大學一年級學生需要選修的基礎課,高中階段就選修這些課程并取得好成績,等于免除了大學選修這些課程所要花費的時間,學生可以在大學一年級就直接選修較高程度的課程。選修課程有30門以上,包括藝術史、生物、微積分、化學、英語、文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環(huán)境科學、歐洲歷史、美國政府和政治等。
可見,國內外的高中開設的大學選修課無論從制度、內容還是目的上都有諸多不同。國內高中開大學課,是一種零打碎敲的行為,在國內高考制度尚占支配地位前提下,這種實踐意義并不大。而且國內沒有統(tǒng)一的政策和制度來支撐高中選修大學課程的普遍實行,如果只有地方性的一兩所大學承認學分,對高中生自然沒有多少吸引力。當下國內高中生都在參加高考拼搏,如果高中生學大學課對未來高考無價值,誰愿意浪費時間和精力提前學大學課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