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云
生活其實就如同教授試驗杯中的水,你在看它,它也在看你,你對它友好,它會加倍回報。
久未見云姨,撥通電話,第一句,她便嚷出:快哉!我問她,抽什么風?她答,電話響了,拿起聽筒發(fā)現是剛才想念之人,豈不快哉?
她的熱情感染了我。于是,夏七月,不畏日炎風瘦,我?guī)畠盒佬廊グ菰L她。
云姨是我老家一書吧的老板娘,大我兩歲,多年前,因為文學,我們成了朋友。
云姨的烹飪水平極高,所以每次回老家,我總像聞到腥味的貓一樣,欣欣然去蹭飯。
每次見她,總有感嘆。時光仿佛總是繞她而過。尤其這兩年,當白發(fā)如雨后春筍般,在我頭上一茬茬鬧得正歡時,她的面龐甚至現出一抹抹紅潤,這常讓我沒來由的羨慕忌妒。
云姨其實過得并不順利,幼年喪母且不說,前些年,她還經歷過世間最慘痛的生離死別,丈夫出車禍一并帶走了雙胞胎兒子中的大雙。他們未曾留下一言,便棄她而去,這讓她很長時間無法接受。不過后來,她又仿佛沒事人一般。
按常理,女人在經歷過沉重打擊后,常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心如死灰,慢慢修煉或許能寵辱不驚到也無風雨也無晴;還有一種就是淪落成祥林嫂。云姨顯然都沒有,每次見她,我都能收獲一些感動,甚至驚喜。
那天恰逢周末,我們到時,云姨正和小雙玩水。那個小區(qū)和我所在的小區(qū)一樣,每逢周末,物管員都會把噴泉打開,供居民欣賞。其實司空見慣的風景,哪有什么可欣賞?可就是這旁人視而不見的水,云姨母子倆卻也玩得不亦樂乎!
云姨說,看人家高考滿分作文,唏噓不已,再看明年就中考的小雙,干癟的文字,仿佛伏天的柴火,沒一絲水分,不得已向高考制度屈服。她讓小雙每天背一首宋詞,小雙倒也聽話。那天,看他倒豆子般,一會兒倒出一首,突然一句話撞上心頭: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ń鹗@先生語。)
小雙問她,瓶中泄水,為什么就不亦快哉?她便拉了小雙去體驗,這一體驗,母子倆竟然上了癮。
看那噴泉時而如蛟龍出海,上沖下突;時而如玉女出浴,輕舒漫卷;時而如珠落玉盤,琴音繚繞……欣欣仿佛受到鼓舞般,也學小雙立即拿出飲料瓶,咕咕地灌起水來。兩個孩子趁我們不注意,冷不丁將瓶口倒轉,對著我們脖子灌了下來。好一個瓶中泄水,我一下子想起三十年前在老家門前的溝渠里,捉魚打水仗的場景,我和云姨不由自主地齊聲叫道:快哉,快哉!
走進云姨的家,感覺很別致??蛷d正面墻上一大幅油畫,是云姨丈夫和大雙走了之后,她自己畫了掛上的。畫上一對雙胞胎男孩和一對夫婦,代表著他們曾經的一家四口。別誤會,她不是把客廳當靈堂,事實上畫面絲毫不顯悲涼之氣,而是充滿溫馨。只見丈夫手上拿著一只紫藍色虎皮風箏,云姨手里攥著半截紫線頭;大雙手里拿著一只草綠色鸚鵡風箏,小雙手里攥著半截綠線頭。四人表情喜氣。云姨和小雙互望,仿佛在說: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而丈夫和大雙的表情,則仿佛在說:駕云放風箏,不亦快哉!
云姨說,有一次夢到丈夫和大雙,問他們開心否?他們異口同聲說,她不開心的時候,他們也不開心。后來云姨便收拾心情,花了兩個月畫完這張畫。從此,她常常有一種錯覺,他們父子倆只是出門放風箏去了。
最讓我不解的是,她家?guī)缀趺總€容器都貼了諸如“你很漂亮、我們喜歡你、永遠在一起”等彩色標簽。床頭花瓶上貼個“我愛你”倒還可以理解,可她還偏偏在醬油瓶上貼了“我愛你”,甚至坐便器上也貼了“我愛你”。我諷刺她愛自然界一切無生命的物件。
她反駁說,其實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感應的。說著,便給我們捧出一個大西瓜。她說,別看這西瓜已經離開土地,其實它仍是有感應的。隨后,她又捧出兩只果盤,一個透明無色的,一個漂亮紅色抹金的。她說,綠瓜放紅盤與放無色盤同樣時間,再取用時,會發(fā)現紅盤中瓜更甜。我笑罵,鬼話,手卻不由自主地伸向了抹金紅盤。她反駁:夏日于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我們于是邊吃邊聊起金先生。云姨說,她喜歡金先生對人生的獨特把握,只可惜他生不逢時,跑得太快了,時代在他后面氣喘吁吁。我也喜歡金先生,尤其欣賞他在臨終前,幽的最后一默:刑場上,他向監(jiān)斬官索酒暢飲,大笑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酒罷,對劊子手說,“有要事相告。”大家以為他會透露出什么傳世之寶或驚天秘密,趕緊拿來筆墨伺候??伤麉s給了一句哭笑不得的話:“花生米與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此技能傳下去,死而無憾也!”
我想云姨是傳承了金先生技能的,便問她:花生米與豆干同嚼,真有火腿滋味嗎?她沒直接回答,卻給我講了另一則故事。
她說,曾看過一信息:日本一教授用水做了一系列試驗,發(fā)現水在冰點結晶時,能夠接受和領會人用語言、圖片,甚至“意念遙感”等手段,給予的善與惡、美與丑、好與壞等不同信息,并相應結晶出美丑不同的冰花。比如,你罵水“壞蛋”,它就結晶出難看的花;你對水說“喜歡”,它就結晶出好看的花。
云姨說,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不論日本教授的試驗可靠與否,都深深感染了她。生活其實就如同教授試驗杯中的水,你在看它,它也在看你,你對它友好,它會加倍回報。
我終于明白她為什么在家里大小容器上貼標簽。境由心造,心苦則無境不苦。也許,金先生說的同嚼花生米與豆干有火腿滋味,未足為信,且火腿只是個尋常物事,便真有它味,也不足為喜。但金先生無疑是深得人生三味的?;匚镀湔Z,再對照日本教授的試驗,頓生異趣,恨不能握金先生手,同嚼同贊一句:不亦快哉!
寵辱不驚的人生境界固然高偉,然而生活的意義決不在于涅槃之后的超然世外。生活要讓人嘗遍世間甜蜜,并為之甘愿同苦難作戰(zhàn)。也許我們的夢想早已被不堪的現實所吞噬,然而只要心存美好,用藝術精神對待生活,生活便會處處呈現“小確幸”,當我們逐一將其撿起的時候,便過上了目的和手段一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