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年抑郁癥患者預(yù)后相關(guān)因素研究

      2013-04-20 02:22:05楊開仁姜小琴毛福榮胡偉明鄭利鋒鄭芳
      浙江醫(yī)學 2013年12期
      關(guān)鍵詞:分值維度意義

      楊開仁 姜小琴 毛福榮 胡偉明 鄭利鋒 鄭芳

      老年抑郁癥患者預(yù)后相關(guān)因素研究

      楊開仁 姜小琴 毛福榮 胡偉明 鄭利鋒 鄭芳

      目的探討影響老年抑郁癥患者預(yù)后的相關(guān)因素。方法收集住院或門診就診的87例老年抑郁癥患者的一般資料,并進行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問卷(EPQ)、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表(MMSE)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等因子評定,采用大體功能評定量表(GAS)評定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預(yù)后療效,并根據(jù)GAS分值分組,GAS≤60分視為預(yù)后差,作為研究組;GAS>60分視為預(yù)后好,作為對照組。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老年抑郁癥患者預(yù)后的相關(guān)因素。結(jié)果87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療效差者占37.9%。兩組患者在起病形式、治療是否恰當、治療依從性、合并慢性軀體疾病、負性生活事件值、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EPQ的N維度分值及MMSE總分等因子方面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經(jīng)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老年抑郁癥預(yù)后的主要因素為:治療依從性、慢性軀體疾病、EPQ標準N維度分值、合并精神病癥狀及對支持的利用度。結(jié)論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預(yù)后可能受精神病理學、神經(jīng)心理學和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應(yīng)從多方位著手,降低復(fù)發(fā)率,提高生活質(zhì)量。

      老年抑郁癥 預(yù)后 相關(guān)因素

      【 Abstract】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factors for treatment outcomes in elderly depressive patients.Methods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87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collected.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life events scale(LES),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an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 (MMSE).The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assessed with global assessment scale(GAS);GAS≤60 was classified as poor outcomes and GSA>60 as favorable outcomes.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for poor outcomes.ResultsA-mong 87 patients 33 were classified as poor outcomes (37.9%)and 54 as favorable outcomes(62.1%).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poor compliance,underlying chronic diseases,N-scale of the EPQ,psychotic symptoms and poor social support were risk factors for poor outcomes. Conclusion Some psychopathological,neuropsychological,family and social problem are risk factors for poor outcom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hould be intervened accordingly.

      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長,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逐漸被人們重視。老年抑郁癥是老年期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自殺的主要原因[1]。Chen等[2]對我國老年抑郁癥患病率的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顯示平均患病率為3.86%。以往觀點認為老年抑郁癥是一組預(yù)后良好的疾病,但近幾年國內(nèi)外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采用多種藥物和治療措施進行治療,但僅約1/3的患者恢復(fù)較好[3],總體預(yù)后欠佳。筆者通過對治療1年后不同療效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相關(guān)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為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治療、康復(fù)及預(yù)防保健提供依據(jù),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9-09—2012-11在我院門診就診及心身科住院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共98例。病例入組結(jié)束時間為2011年9月,隨訪結(jié)束時間為2012年11月。隨訪結(jié)束后脫落11例,故實際完成87例,其中男40例,女47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抑郁發(fā)作診斷標準[4];(2)年齡≥60歲;(3)17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評分≥17分。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嚴重精神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者;(2)嚴重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史,或患有其他腦部疾病及重大軀體疾病者;(3)使用精神活性物質(zhì)者。以大體評定量表(GAS)[5]作為評估預(yù)后的指標并根據(jù)GAS分值分為兩組,GAS≤60分視為預(yù)后差,作為研究組;GAS評分>60分視為預(yù)后好,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男15例,女18例;年齡60~77歲,平均(66.2±3.6)歲,首發(fā)年齡(24.6±6.7)歲,平均住院次數(shù)(2.7±1.2)次,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7±2.9)年;對照組男25例,女29例,年齡60~79歲,平均(65.7±3.9)歲,首發(fā)年齡(25.3± 6.1)歲,平均住院次數(shù)(2.3±0.9)次,平均受教育年限(8.1±2.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受教育年限等資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GAS:評定總療效;(2)自制“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包括人口學資料、病前適應(yīng)狀況、社會支持情況、發(fā)病年齡、發(fā)作次數(shù)、既往住院次數(shù)、總病程、家族史、是否合并精神病性癥狀、既往藥物治療情況;(3)自制“疾病及治療情況調(diào)查表”;(4)生活事件量表(LES)[5]:評定本次抑郁癥發(fā)病前1年內(nèi)生活事件;(5)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6]:評定社會支持情況;(6)HAMD:評定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7)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表(MMSE)[5]:評定認知功能。由2位精神科主治醫(yī)師明確診斷。治療前進行血常規(guī)、心電圖、生化常規(guī)檢查,行頭顱MRI檢查以排除腦器質(zhì)性疾病。住院患者在入院1周內(nèi)、門診患者在門診當天或72h內(nèi)完成上述檢查,量表評定均由2位主治醫(yī)師評定,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81。進行電話或上門隨訪3~6個月,以減少脫落病例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GAS評分為因變量,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jié)果

      2.1 隨訪結(jié)果 所有患者隨訪期間有再住院史31例(35.6%),GAS評分≤60分33例(37.9%),GAS>60分54例(62.1%)。

      2.2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見表1。

      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在起病形式、是否伴精神病性癥狀、治療是否恰當、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是否合并慢性軀體疾病等因素方面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3 藥物使用情況 研究組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12例,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10例,聯(lián)合用藥11例,平均治療時間(73.2±34.1)個月;對照組使用SSRIs 24例,SNRIs 16例,聯(lián)合用藥14例,平均治療時間(69.1±31.7)個月。兩組用藥種類及平均治療時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例(%)]

      2.4 兩組患者LES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LES的比較(分)

      由表2可見,兩組患者負性生活事件數(shù)、工作學習問題、社交及其它問題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負性生活事件值得分以及家庭有關(guān)問題的得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患者SSRS的比較 見表3。

      由表3可見,兩組患者的社會支持總分和對支持的利用度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客觀支持分和主觀支持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SSRS的比較(分)

      2.6 兩組患者EPQ評定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EPQ標準分比較(分)

      由表4可見,兩組患者EPQ標準分的P、E及L維度分值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研究組的N維度分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7 兩組MMSE總分比較 研究組MMSE總分為(25.3±1.7)分,低于對照組(27.1±1.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1,P<0.05)。

      2.8 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以GAS評分為因變量,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的變量作為自變量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在α=0.05水平上,共有治療依從性、慢性軀體疾病、EPQ標準分N維度、合并精神病癥狀、對支持的利用度等5項因素進入回歸方程,說明該5項因素是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影響因素,詳見表5。

      表5 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3 討論

      老年抑郁癥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歲)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癥,其確切定義目前尚無統(tǒng)一。本研究中,老年抑郁癥是指60歲以上的原發(fā)性抑郁癥,包括青年或成年期發(fā)病,老年期復(fù)發(fā)及60歲后首次發(fā)病的患者。本研究對老年抑郁癥1年后的結(jié)局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37.9%的患者療效不佳,與近幾年的多數(shù)研究結(jié)果[7-10]基本相符。

      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年齡層次、社會心理因素,其臨床表現(xiàn)與中、青年抑郁癥患者相比有較大不同,因此正確的診斷和恰當?shù)闹委燂@得尤為重要,早期治療效果好,恢復(fù)率高,復(fù)發(fā)率較低[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的恰當與否以及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與預(yù)后有關(guān)。目前在臨床上,老年抑郁癥以抗抑郁藥治療為主,治療劑量的不足易造成治療不充分,使病情慢性化且易導(dǎo)致反復(fù)發(fā)作。然而,有研究認為,即使得到有效的抗抑郁劑治療,老年抑郁癥復(fù)發(fā)率及再發(fā)率仍較高[12-13]。因此,臨床治療需要考慮如何有效降低老年抑郁癥的復(fù)發(fā)問題。

      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對老年抑郁癥的預(yù)后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改善療效和預(yù)后。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負性生活事件發(fā)生數(shù)量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在負性事件值、家庭有關(guān)問題兩個方面分值高于對照組,提示生活事件及家庭問題可能影響抑郁癥患者的結(jié)局。當然,這些環(huán)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可能與個體的“易感素質(zhì)”有關(guān)[14]。另外,在社會支持方面,兩組患者的主、客觀支持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預(yù)后不良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這部分患者可能在利用有效的社會環(huán)境資源方面欠缺。因此,引導(dǎo)老年抑郁癥患者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社會支持的積極作用緩解心理沖突顯得尤為重要。

      正常老化過程也常伴有人格特征的改變,老年抑郁癥患者與正常老年人比有突出的回避和依賴人格特征[14]。本研究使用EPQ評定兩組患者的個性特征,結(jié)果顯示兩組P、E、L維度分值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研究組N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預(yù)后不良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可能具有更為明顯的焦慮、緊張、抑郁、低自信等不穩(wěn)定的個性特質(zhì)。有研究顯示,EPQ的4個維度具有心理生理基礎(chǔ),如E維度與大腦皮層的喚醒水平有關(guān),N維度與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激活水平有關(guān)[15]。由此,筆者認為EPQ的N維度分值高可能是老年抑郁癥預(yù)后不良的特質(zhì)性標志而不是狀態(tài)性標志,尤其由于EPQ的N分是反映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激活水平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推測長期預(yù)后不佳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可能存在更為顯著的腦功能異常,且這種異??赡芘c某種內(nèi)源性成分有關(guān)。當然,EPQ的N維度分值高包括多種可能性,患者的精神癥狀、智力水平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會干擾對反饋信息的處理等,值得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進一步總結(jié)和探討。

      老年抑郁癥患者由于精神活動受到嚴重抑制,思維聯(lián)想困難,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抑郁患者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精神活動遲緩,決斷困難,社會交往不良,執(zhí)行功能損害[16]。近年來,老年抑郁癥患者腦部的生物學基礎(chǔ)變化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已證實老年期抑郁癥伴有認知功能變化,但缺乏客觀的檢查方法[17-18]。Kivela[19]對42例重癥老年抑郁癥患者的5年隨訪發(fā)現(xiàn)12%為可能癡呆。然而本研究由于兩組MMSE均在正常值范圍,故得出的結(jié)論尚有待于進一步擴大樣本后予以證實,且確切的機理也有待于進一步澄清。

      本研究通過多元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除患者本身對治療的態(tài)度、軀體狀況及個性因素外,對支持的利用度也是老年抑郁癥預(yù)后重要的預(yù)測因子,因此幫助和培養(yǎng)老年抑郁癥患者提高對社會和家庭有效資源的利用可能對抑郁癥的預(yù)后起到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老年抑郁癥的預(yù)后可能與生物學易感因素及特定的心理社會因素有關(guān)。早識別、早診斷、早期接受科學系統(tǒng)的藥物和心理治療有助于患者的康復(fù),必要時還需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等治療措施并重。同時積極治療其伴發(fā)的軀體疾病,加強社會支持,改善老年患者對生活事件的應(yīng)對方式,有益于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預(yù)后和預(yù)防復(fù)發(fā)。

      [1] 張明圓.全球化和中國的精神衛(wèi)生及其政策[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9,21 (1):1-6.

      [2] Chen R,Copeland J R,Wei L.A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 depression of older peop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1999,14(10):821-830.

      [3] 于欣.老年期抑郁癥的研究現(xiàn)狀 [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3): 181-184.

      [4]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87-88.

      [5]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121-160.

      [6]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127-130.

      [7] Cole M G,Dendukun N.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community subjects[J].Am J Psychiatry,2003,160(6):1147-1156.

      [8] Cole M G,Bellavance F,Mansour A.Prognosis of depression in elderly community and primary care populations[J].Am J Psychiatry,1999,156(8):1182-1189.

      [9] Penninx B X,Leveille S,Ferrucci L,et al.Exploring the effect of depression on physical disability: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the established populations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the elderly[J]. Am J Public Health,1999,89(9):1346-1352.

      [10] Cole M G,Elie L M,McCusker J,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 for depression in elderly medical inpatients[J].Int Psychogeriatr,2000,12(4):453-461.

      [11] Flint A J,Rifat S L.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n the two-year course of late-life depression[J].Brit J Psychiatry,1997,66(1):268-272.

      [12] Anderson D N.Treating depression in old age:the reasons to bepositive[J].Age Aging,2001,30(1):13-15.

      [13] Manber R,Amow B,Blasey C,et al.Patient,s therapeutic skill acquisition and response to psychotherapy,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medication[J].Psychol Med,2003,33(4):693-702.

      [14] 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58-587.

      [15] Eysenck H J.Biological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M].New York: Guilford,1990:244-276.

      [16] Kalayam B,Alexopoulos G S,Kinderman S,et al.P300Latency in geriatric depression[J].Am J Psychiatry,1998,155(1):425-427.

      [17] 蘇暉,江開達,樓翡瓔,等.首發(fā)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認知電位P和失匹性負波的變化[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6:356-358.

      [18] Rapp M A,Schnaider-Beeri M,Grossman H T,et al.Increased hippocampal plaques and tagles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with a ljfetime history of major depression[J].Arch Gen Psychiatry,2006,6(3):161-167.

      [19] Kivela S L.Long-term grognosis of major depression in oid age: Acomparison with prognosis of dysthymic disorder[J].Int Psychogeriatry,1995,7(SUPPL):69-82.

      (本文編輯:嚴瑋雯)

      《浙江醫(yī)學》對圖表的要求

      稿件中若有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連續(xù)編碼。每幅圖應(yīng)冠有圖題。說明性的文字應(yīng)置于圖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線條圖應(yīng)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以5∶7為宜。以計算機制圖者應(yīng)提供激光打印圖樣。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yīng)貼上標簽,注明圖號、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應(yīng)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nèi)應(yīng)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shù)。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yīng)注明出處。電子版投稿中圖片建議采用JPG格式。表格建議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和統(tǒng)計學處理內(nèi)容(如 值、值等),則在此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nèi)數(shù)據(jù)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shù)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shù)。

      本刊編輯部

      Relevant factors for treatment outcomes in elderly depressive patients

      Elderly depressive patients Prognosis Risk factor

      2013-03-11)

      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科學研究基金計劃A類資助項目(2010KYA193);衢州市科學技術(shù)局資助項目(20101066)

      324000 衢州市第三醫(yī)院心身科

      姜小琴,E-mail:jxq0481@163.com

      猜你喜歡
      分值維度意義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一起來看看交通違法記分分值有什么變化
      工會博覽(2022年8期)2022-06-30 12:19:30
      有意義的一天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光的維度
      燈與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人生三維度
      吐魯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
      宿遷城鎮(zhèn)居民醫(yī)保按病種分值結(jié)算初探
      病種分值結(jié)算模式下的醫(yī)療監(jiān)管之實踐與啟示
      万山特区| 运城市| 获嘉县| 高州市| 边坝县| 广西| 富民县| 海兴县| 都兰县| 宝坻区| 饶平县| 长宁区| 正蓝旗| 津南区| 五河县| 兴化市| 周口市| 永宁县| 卓资县| 藁城市| 河北省| 铜陵市| 广州市| 瑞昌市| 开江县| 墨玉县| 清原| 萨迦县| 巴南区| 明光市| 临高县| 毕节市| 郧西县| 攀枝花市| 日土县| 青阳县| 绥化市| 东阳市| 曲阜市| 万安县| 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