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玲,李坤鵬(廣東省東莞市中醫(yī)院眼科,廣東 東莞 523000)
翼狀胬肉是我國常見及多發(fā)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診斷明確,但其發(fā)病機制至今仍不十分明確。目前翼狀胬肉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其手術方式多種,但術后復發(fā)仍難以避免,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后復發(fā)率高達29%~88%,干眼癥是以淚液分泌減少,淚膜穩(wěn)定性降低,進而導致眼表損害的一組疾病,嚴重者可導致視力明顯下降[1]。干眼癥是發(fā)病率最高的眼表疾病之一,已經(jīng)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現(xiàn)在已經(jīng)普遍認識到炎性反應在干眼癥的發(fā)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對干眼癥的治療還是以對癥治療為主。目前對單純翼狀胬肉治療相關的文獻很多,但對合并有其他眼表疾病的翼狀胬肉的治療則少見報道,根據(jù)多年來對合并干眼癥的翼狀胬肉手術治療的資料,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干眼癥診斷標準:①癥狀:眼干澀、異物感、畏光、灼熱感、視物模糊;②體格檢查:淚膜破裂時間(BUT)≤10 s,淚液分泌實驗檢查(schirmer 實驗)≤10 mm/5 min,角膜熒光染色檢查(FL)≥3。具有3種及以上癥狀及體格檢查異常的患者診斷為干眼癥患者。資料分為干眼癥組、無干眼癥組。收集我院2005年~2009年合并干眼癥的翼狀胬肉病例24例(28眼),其中男8例(10眼),女16例(18眼)。無干眼癥的翼狀胬肉32例(34眼),其中男15例(15眼),女17例(19眼)。
1.2 方法:手術方法:手術由同一手術者在相同手術條件下,均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術加自體球結膜移植術。術中病變組織切除干凈。無手術并發(fā)癥,術后局部給予抗生素眼藥水,并分別術后6個月、12個月、24個月、36個月隨診。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以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無干眼癥組在術后12個月隨診時有4例(4眼)復發(fā)(11.8%),術后24個月增加2例(2眼)復發(fā)(17.6%),術后36個月隨診無新增復發(fā),術后36個月總體復發(fā)率為17.6%,干眼癥組術后6個月2例(2眼)復發(fā)(7.1%),術后12個月新增4例(5眼)復發(fā)(25.0%),術后24個月新增2例(2眼)復發(fā)(32.1%),術后36個月新增3例(3眼)復發(fā)(42.9%),共計12眼復發(fā),術后復發(fā)率為42.9%,干眼癥組在術后6個月即有復發(fā),且復發(fā)一直持續(xù)至術后36個月仍未有停止,且復發(fā)率明顯高于無干眼癥組(t=-1.702,P<0.05),無干眼癥組在術后24個月后復發(fā)明顯減少,干眼癥組在術后36個月的復發(fā)率與無干眼癥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翼狀胬肉術后復發(fā)的幾率各家報道不一,但尚未見完全能避免術后復發(fā)的相關報道,有學者認為及早手術可有效抑制翼狀胬肉發(fā)展所需的微環(huán)境建造,降低復發(fā)率,也有學者認為翼狀胬肉的復發(fā)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應該推遲手術[2]。結合我科臨床治療的經(jīng)驗,我們認為若翼狀胬肉進入角膜達3 mm以上,則應行手術治療,本次報道所采用的病例均為翼狀胬肉進入角膜達3 mm以上,并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復發(fā),而干眼癥組的復發(fā)率尤其較高,我們認為這與干眼癥本身導致的眼表功能不全有密切關系。干眼癥患者因淚膜的正常功能難以發(fā)揮,在各種不利因素刺激后,受損的角膜上皮難以形成有效的屏障作用,致變性增生的結膜更易突破角膜緣而生成翼狀胬肉。干眼癥患者在翼狀胬肉手術后受損的角鞏緣可能較正常人更難恢復正常屏障功能,使得術后復發(fā)增加,另外,手術本身取用了相對正常健康的球結膜,對正常眼表功能造成了新的破壞,尤其是對角膜緣的破壞,角膜緣是含有角膜緣干細胞最多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眼表功能的重建,進一步影響了淚膜的形成與穩(wěn)定,為變性結膜的增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我們認為若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新鮮羊膜移植的手術方式,可能會有利于眼表功能的恢復,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復發(fā)率[3];另外,我們手術選擇的病例翼狀胬肉已進入角膜3 mm以上,導致眼表創(chuàng)面較大,破壞亦較大,所以我們認為翼狀胬肉在進入角膜3 mm以前就應手術治療,減少因手術所造成的破壞。干眼癥組患者在術后36個月仍有復發(fā)病例,說明淚膜功能的正常對眼表功能的維護有著重要作用,術后一定要堅持對干眼癥治療,以減少或延遲復發(fā)。
我們認為翼狀胬肉合并干眼癥患者術后高的復發(fā)率,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的選擇以盡量減少對眼表功能的破壞為原則,術后仍應堅持對干眼癥進行持續(xù)治療,關于術后的復發(fā)與手術方式的選擇、術后用藥及年齡等有無相關,還待進一步研究。
[1]Singho G,Wilson MR,FosterCs.Mitomycin eyedrops as treatment for pterygium[J].Ophthalmology,1998,95(6):813.
[2]Lam DS,Young AL,Leung AT,et al.Limhal stem cell atlografting from related live donors for corneal surface reconstruction[J].Ophthalmology,2000,107(3):411.
[3]張明昌,王 勇.重視翼狀胬肉的基礎與臨床研究[J].中華眼科雜志,2007,43(1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