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波
(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吉林市 132013)
在大專院校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不僅能給課堂營造美的氛圍,使學生身心愉快,增進求知欲。更能通過歷史課大量的審美素材,使學生心靈上受到內在美的熏陶,從而具有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文明的行為……所以有必要進行歷史課堂教學審美化,即從課堂外在的語言和形式到內在的思想性,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審美教育。
語言是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也是訴諸聽覺的審美對象,因此歷史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美感即:意境美、形象美、音韻美等,這樣才能使學生沉浸在歷史情境之中。如講到我國的制瓷業(yè)發(fā)展到唐朝時,,筆者是這樣描述的:邢州的白瓷像銀像雪,越州的青瓷像玉象像冰,唐朝詩人陸龜蒙寫詩詠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杜甫詠白瓷說:“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臨?!边@樣講述就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物,激發(fā)學生對文化遺產的珍愛。當講述那些在山河破碎之際舍生忘死,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的業(yè)績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深沉悲壯之美,如鄧世昌駕駛戰(zhàn)艦撞敵船,血浸黃海;譚嗣同甘愿流血犧牲獻身變法;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李大釗在絞刑架上發(fā)表的“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在全中國必將得到光榮勝利”;布魯諾為追求真理而被燒死在火刑柱等,使學生親眼所見英雄的場面,喚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強心。而講述那些歷史上波瀾壯闊的人民斗爭或戰(zhàn)爭經過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生動的形象之美,使學生從中聽得見鏗鏘的金戈鐵馬之音,看得到濃濃的硝煙翻騰之景。
歷史課堂教學的語言美,能使學生深刻領略到歷史教學的魅力所在,從而達到德育和智育的雙重效果。
要做到歷史課堂教學的語言美,就要求歷史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將歷史教學語言加以文學化和哲理化。魯迅先生就曾對我國古代的煌煌巨著《史記》這樣評價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道理就在這里。
依據“寓教于樂”的教育原則,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的審美化,除表現在語言方面外,還可以將詩歌、歷史音樂和歷史圖片、板書設計等極富感染力的藝術美的形式引入課堂,因為這其中所浸潤的濃厚的美感是更能激起美的愉悅的心理,消除單調重復的厭倦感,強烈地撥動學生的心弦,達到教育目的。
(1)古代詩歌引入課堂
中國古代詩歌句子整齊,結構勻稱,講求押韻,注意格律,適合歌詠,情感表達充沛強烈……有著其它文體難以具備的藝術魅力。大專生的志趣、審美情趣正在發(fā)展中,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將會給他們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導,無形中鞏固著中師歷史教學的美育陣地。同時也能幫助他們對歷史內容的記憶,加深其對歷史演變規(guī)律的領悟。如講唐朝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時引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边@樣就生動鮮明地補充了教材的史實,使學生在詩韻美的氛圍中掌握了基礎知識。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引入詩歌,不但省事省力,而能使學生在美的意境中更快地理解相關的歷史內容,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革命歷史歌曲引入課堂
學生喜愛歌曲,而在很多重大的歷史時期,都有著充滿愛國激情的革命歷史歌曲,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以歌曲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升華學生的思想。例如講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一課的前部分時,讓學生聽了《長征組歌》中的精彩片段:“戰(zhàn)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然后讓學生發(fā)表議論談感受,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說,紅軍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取得了長征的初步勝利;有的說:長征初期,‘左傾’錯誤領導人消極避戰(zhàn),采取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曾使紅軍付出了 慘重的代價,相反,毛澤東的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殺得敵人棄甲丟槍,毛澤東用兵真英明……同學們對紅軍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及毛澤東的偉大戰(zhàn)略戰(zhàn)術肅然起敬。激起他們的愛國之情。
插圖是表現歷史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包括歷史人物及人物活動圖、文化古跡圖、歷史地圖、圖表等。它們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特別適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審美需求。歷史課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但配上了大量的插圖以后,就會給人一種全新的美感,使主題變得十分鮮明,教學就變得方便容易。如圖片《耬車》、《長信宮燈》、《河北趙州橋》、《埃及金字塔》、《瑪雅金字塔》、《航天飛機升空》……都會給人一種直觀的審美享受,能夠使學生提高興趣,增強注意力。
板書屬于符號語言系統(tǒng),是課堂教學信息的重要載體,構成教學中美的不可忽視的部分,可使學生的視覺得到美的感受,激起美的愉悅心理,指導學生通向智慧的橋梁。
板書要詳略得當,脈絡分明,重點明確,靈活多樣,顯示出條理美,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另外,板書的設計,還可體現出層次美、色彩美、圖形美等,從不同層面向學生傳遞美的信息。
歷史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fā)生、發(fā)展的進程及其規(guī)律的社會科學,中師歷史教材大部分內容講的是人類文明史和社會生活,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審美內容。所以歷史教師必須做個有心人,善挖掘這些美的素材。如挖掘出表現智慧美、崇高美、品德美等素材。在這里筆者僅談一下智慧美。
舉世聞名的四大發(fā)明不僅以它的形式美深深地激動人心,潔白的紙—描繪人類文明的藍圖;活字印刷—傳播人類文明的工具;羅盤針—指引人類前進的航向;火藥—它制成的鞭炮和灑下夜空的五彩繽紛禮花,而且為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四大發(fā)明傳到歐洲以后,為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臺提供了物質基礎;火藥和火器的采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建立了新興的市民軍隊;指南針揭開了世界航海史的新的一頁,是哥倫布手里的法寶,靠它完成了發(fā)現美洲大陸的壯舉。四大發(fā)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靠聰明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的審美的具體表現,也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
人類用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的美舉不勝舉,如都江堰的修筑,變害水為利水,發(fā)展了農業(yè)生產;大運河的開鑿溝通了南北,宛如一條彩帶飄蕩在祖國大地……今天,人類已處在原子能和太空時代,人類必將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1]中學歷史地理教學.1999-2010.
[2]美育實踐與研究.
[3]歷史教學問題,2000,(1-12).
[4]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1—12).
[5]美育課程教學設計選.新世紀美育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