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爽,奚曉丹,姚 迪
(黑龍江東方學院,哈爾濱150086)
“移情”這個概念最早出現(xiàn)于德國的美學研究中,同時它也是個心理學概念。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移情指通過對情感的知覺而自身產(chǎn)生與他人的情感相接近的情感體驗,這相當于情感的共鳴。后來,“移情”被廣泛應用于跨文化交際、語言學、修辭學以及語言教學等相關領域。而在語用學上,“移情指交際雙方情感相通,能設想和理解對方的用意,涉及說話人如何刻意對聽話人吐露心聲,表達用意,聽話人如何設身處地來理解說話人言談的心態(tài)和意圖”[1]。從交際雙方的不同立場出發(fā),語用移情可劃分為語用—語言移情和社會—語用移情兩個方面。“語用—語言方面的移情探討各種語言形式的語用移情功能,解決各種語言形式的語用移情含義。而社會—語用方面的移情涉及到交際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交際語境,在跨文化的言語交際中非常普遍?!保?]
在語言教學中,移情被定義為:“對別人的思想、情感和觀點能夠想象并產(chǎn)生共鳴。移情被認為能改善我們對語言和文化與自己不同的個人或群體的態(tài)度,可以幫助一個人學習另一種語言取得更大的成功?!保?]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英語既是教學的內容,又是教學手段。教師語言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布朗指出:語言交際需要某種程度的移情,要有效地與人交際,必須能夠理解別人的認識和情感狀態(tài),對此做出錯誤的假設和判斷往往導致交際中斷。因而,移情的產(chǎn)生需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意識到或了解自己的感受;二是將自己與別人等同起來。一個人不充分了解自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情。因此教師不僅應熟練掌握目的語,而且應懂得如何通過使用語言來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來更好地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體現(xiàn)移情,設身處地理解和尊重學生,能夠與學生保持和諧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也就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筆者多年英語教學的經(jīng)驗,從語用—語言和社會—語用兩方面來闡述語用移情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并探討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應僅僅是教師講授,學生聆聽,而應是共同營造互動、交際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因人而異,各有千秋,但教師設身處地理解、尊重學生,在語言使用中體現(xiàn)語用移情,對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習外語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行為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就教師在課堂上人稱指示語的運用和贊揚用語的使用兩方面來探討語用—語言方面的移情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1.移情于學生恰當運用人稱指示語
人稱指示語指談話雙方用話語傳達信息時的相互稱呼。人稱指示語可分為三類:第一人稱指示,指說話人;第二人稱指示,指聽話人;第三人稱指示,既不包括說話人也不包括聽話人。“在特定情況下,說話人對人稱指示詞的特定選擇反映了說話人的語用移情或離情,體現(xiàn)了對聽話人的態(tài)度、情感和相互關系的親疏?!保?]善于運用語用移情的老師會運用人稱代詞的變化,建立與學生的親近感和等同感。最常見的方式是:使用“we”和“us”代替“you”或“I”。在英語課堂上使用第一人稱指示語,把自身設為學生的角度,移情于學生,更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親近感和等同感,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試比較以下三句課堂用語:
(1a)I'd like to start by talking about...
(1b)We'd like to start by talking...
(1c)Let's start by talking about...
1a、1b、1c 這三個句子所表達的概念意義幾乎沒有差別,1a 中教師使用第一人稱“I”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而1b、1c 的表達通過人稱指示語“we”和“us”,把自身融入學生中去,恰當?shù)匾魄橛趯W生,建立起親近感和等同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尊重,使學生意識到學生本身也是課堂的主體,更容易使學生積極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效率和能力。
2.移情于學生多使用贊揚用語
贊揚話語能給學生帶來快樂,增強學生的自信,減輕學習的心理壓力。研究表明:right,nice,good,beautiful,great,wonderful,excellent,perfect 等充滿肯定與表揚的贊美之詞猶如溫暖的陽光,每個學生都需要。同時,教師語言中所體現(xiàn)的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理解和支持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對學習者情感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而學生情感又直接影響語言教學的成效。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使用包含真情實感的贊揚用語對學生的成就積極地肯定,移情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的有效學習。
社會—語用方面的移情主要指交際雙方都設身處地地尊重對方的思想感情和看法,從而在言語交往過程中取得默契,使交際順利進行。它涉及交際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人際關系、語境,要尊重對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社會語用移情實際就是跨文化移情。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結合起來,逐漸提高語言習得者的跨文化意識。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跨文化交際中的思維模式、生活習俗、交談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一般來說,移情能力強的學生,易于接受與自己的語言、文化、價值觀念相沖突的內容,在跨文化交際中容易成功。下面,從詞匯、短語及語篇內容學習三個方面來探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恰當進行語用移情,提高學生的移情能力,進而提高語言學習效果。
1.詞匯學習的文化導入
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課文《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by Pearl S.Buck)中有這樣一段話:
“Why did he feel so awake tonight?For it was still night,a clear and starry night.No moon,of course,but the stars were extraordinary!Now that he thought of it,the stars seemed always large and clear before the dawn of Christmas Day.”[5]
預習時,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可能只是能體會圣誕節(jié)的星空景色。但事實上,此處的star 卻是個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詞。在《圣經(jīng)》中,是天上的星星把三個智者帶到了基督耶穌誕生的地方。依照這一傳統(tǒng),圣誕樹的頂端都要裝飾有一個星星。星星象征著新希望,是美好、希冀和活力的化身。了解這一背景,學生就能更深地體會到主人公此時的心情,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因而,教師在講解此段落時,若能注重文化背景,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移情能力是會有所幫助的。
2.短語學習的文化導入
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課文《The monsters are due on maple street》中,有這樣一個句子:“They raise Cain with radio reception all over the world.”關于“raise Cain”這一短語學生在字典上找不到任何解釋,而課文后的注釋也僅僅提供了極為簡單的說明,因此文化導入在此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圣經(jīng)》中記載的該隱(Cain)殺兄的故事,從而引出該典故的寓意:to cause disturbance,應被譯為“大吵大鬧、發(fā)脾氣”。該習語中的典故來源于《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Cain”(該隱)為亞當與夏娃的長子,因為嫉妒而殺害了自己的弟弟亞伯。后該短語被轉喻為鬧事發(fā)脾氣。學生在了解了這個習語的文化背景后,不僅能記住其中的短語的意思,而且還能更好地理解人們在面對混亂時常會產(chǎn)生的無助和猜疑的心情。
“文化因素決定詞匯和習語的社會內涵,也影響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保?]教師在教學中應保持對此類語言現(xiàn)象的敏感,并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達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移情能力。
3.語篇學習的文化導入
在高教第二版《綜合英語教程2》的一課Somebody's Waiting 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機場接機時祖孫第一次相見的場景,五歲的孩子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爺爺。而在中國社會,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太可能發(fā)生的。在中國,年輕夫妻生育小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祖父母往往是最關心并且要到場參與撫養(yǎng)孫子輩的。而在美國,人們更強調核心家庭(unclear family),孩子18 歲成年就要離家,成年孩子極少與父母同住。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情節(ji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來體會中美家庭關系以及生活觀念的差異,學生的理解會更容易些。課文的內容也體現(xiàn)了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語言信息的傳播者,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能使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得體的交際,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語用移情理論,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核心,有意識地從語用—語言移情和社會—語用移情兩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必定能夠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1980.
[2]何自然.言語交際的語用移情[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4).
[3]冉永平.指示語選擇的語用視點、語用移情與離情[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9).
[4]鄭社養(yǎng).語用移情在外語學習中的應用[J].韶關學院學報,2002,(4):123-126.
[5]馬曉梅,何岑成.試論商務英語溝通中的語用移情策略[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
[6]楊立民.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