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林,張彩紅,張穎珍,何菊鄰
(1.甘肅省平涼市人民醫(yī)院;2.平涼醫(yī)學高等??茖W校,平涼 744000)
新生兒由于血腦屏障不健全,感染易泛化,引起化膿性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治或治療不當,易留有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導致患兒死亡。目前,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在兒科危重癥治療方面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在治療新生兒重癥感染方面,亦顯示了肯定的療效[1]。本文應用免疫球蛋白聯合地塞米松輔助治療新生兒化膿腦膜炎30 例,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2008 年6 月至2011 年6月住院確診的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共59 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 例,對照組29 例。治療組中男18 例,女12 例;日齡<7 d 9 例,>7 d 21 例,早產兒11 例,低出生體質量兒7 例。母親分娩前有明確感染史5 例(其中腸道感染2 例,闌尾炎1 例,上呼吸道感染2 例),有異常分娩史9 例(其中窒息缺氧5例),“挑馬牙或擠乳頭”4 例,臍部感染5 例。對照組男16 例,女13 例;日齡<7 d 10 例,>7 d 19 例,早產兒10 例。有異常分娩史者7 例,“挑馬牙或擠乳頭”4 例,臍部感染5 例,皮膚膿皰瘡3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治療組白細胞<10 ×109/L 6 例,-20 ×109/L 10 例,>20 ×109/L 14 例,血小板減少6 例。對照組:<10 ×109/L 5 例,10 ~20 ×109/L 9 例,>20 ×109/L 15 例,血小板減少5 例。腦脊液變化:兩組腦脊液顏色灰白或淡黃色,微混或渾濁。腦脊液常規(guī):治療組白細胞<100 ×106/L 16 例,>100 ×106/L 14 例,對照組白細胞<100 ×106/L 12 例,>100 ×106/L 17 例。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應用羅氏芬,青霉素鈉(懷疑或確診GBS 感染),同時予保暖,吸氧,保證充分熱卡及水分,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應用速尿、甘露醇脫水,控制驚厥等處理;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衛(wèi)生部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的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磷酸鈉(0.6 mg/kg/d)連用4 d(0.15 mg/kg/次);免疫球蛋白,劑量為0.4 g/kg,每日1 次,連用3 d,兩組均于癥狀消失,腦脊液復查正常后1 周停藥。
1.4 療效判斷 以平均體溫穩(wěn)定時間,驚厥停止時間,平均住院天數,腦脊液恢復正常例數,病死率,治愈率等為觀察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 軟件處理數據,兩樣本均數以ˉx±s 來表示,均數間比較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值<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種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從表1 可以看出“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治療組平均體溫穩(wěn)定時間、止痙天數、平均住院天數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2 周后腦脊液恢復正常例數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 5),病死率低于對照組(P <0.05 )。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系新生兒較常見的重癥細菌感染,其發(fā)生率約占活產兒的0.2‰ ~1‰,早產兒可高達3‰[2]。多年來,其病死率遠不如其他年齡組下降明顯,除感染途徑外,重要的是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低下,其腦脊液中體液免疫因子和吞噬細胞活力不足,細菌可在腦脊液中迅速繁殖,革蘭陽性菌釋放出細菌壁成分,革蘭陰性菌則釋放出內毒素,兩種都是炎癥有力的誘導劑,而孕婦的IgM、IgA 不能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IgG 僅在孕后期才大量經胎盤進人胎兒體內,且隨著胎齡增長,胎兒體內的IgG含量呈線性上升關系。當嚴重感染時,新生兒體內的IgG 可被大量消耗,體內產生IgG 及其亞類的能力受到抑制,更加重血清IgG 及其亞類濃度的下降[3]。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是從大量的供體混合血漿中分離制備的Ig,其抗感染作用主要是中和病原體及其毒素,或通過刺激補體溶解病原體,更重要的是通過Fc 段與吞噬細胞的F 受體結合,促進其吞噬作用[4]。國內自20 世紀90 年代初,即有將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生素聯合治療新生兒嚴重感染,取得了較好療效[5]。當應用抗生素治療化膿性腦膜炎時細菌大量溶解可刺激機體產生多種炎性介質如TNF-α、IL-l、PAF 等,這些炎性介質可引起機體的強烈反應,最終發(fā)生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腦血流減慢等[6],而地塞米松注射液可抑制炎性介質減輕腦水腫,防止粘連,從而減小并發(fā)癥腦積水的形成。短期應用副作用少。
表1 兩種治療方法臨床療效比較(n)
本組30 例資料顯示:“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加抗生素治療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明顯優(yōu)于單用抗生素組,主要表現在體溫平穩(wěn)時間、止痙時間、平均住院天數及腦脊液恢復正常并發(fā)癥及后遺癥等方面,且以上兩種藥物在基層醫(yī)院易得到,為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短期內應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無明顯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沈 碌. 醒腦靜治療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4):65-67.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3] 胡皓夫,主編. 現代兒科治療學[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572.
[4] 廖清奎,賈蒼松. 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輸液在兒科常見疾病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7,12(4):199.
[5] 陸壽江,葉巍嶺. 丙種球蛋白佐治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36 例[J].醫(yī)藥導報,2001,20(10):629-630.
[6] 鄧麗華,婁百玲.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27 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