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俗名白果、公孫樹,是現(xiàn)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樹種之一,被公認為“活化石”, 也是中國特有的多用途樹種。銀杏通常采用的播種、分株等繁殖方式育苗效率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為此,我們于2012年開展了銀杏嫩枝扦插育苗試驗,以尋找銀杏苗木的高效繁育方法。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試驗在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進行。該地位于東經(jīng)112°32′、北緯37°23′,年平均氣溫10.6 ℃。試驗所用銀杏接穗采自本所苗圃地約15年生的健壯銀杏樹。采集時間為6月下旬,采集部位為樹體中上部當年生嫩側枝。試驗所用生根劑為中國林科院生產的ABT 6號生根粉。
1.2試驗處理插條設帶頂芽和不帶頂芽2個處理: ABT 生根粉設100 mg/L、150 mg/L、200 mg/L 3個濃度處理,以清水處理作為對照。每處理為40株插條(其中20株有頂芽,20株去頂芽),重復3次。
1.3試驗方法在大田里挖長3 m、寬1 m、深15~20 cm的池子,放足河砂作插床,以備扦插。此外,在插床上設置拱形塑料棚,棚上四周1.5 m高架設2層遮陽網(wǎng),遮陰度在40%左右。將剪截成8~10 cm的插條,先用清水浸泡12 h,晾干,用預先配好的不同濃度的生根液浸泡基部2~3 cm,浸泡3 h后取出陰干即可進行扦插。扦插時用比插條稍大的木棍在已噴透水的插床上,按5~8 cm的株行距垂直打眼,深度為4~5 cm,與插條入土深度相等,扦插時地上留2~3個芽,插后用手指將插孔壓實。扦插后隨即噴水,扦插量大時可以扦插與噴水交替進行,扦插完后要注意保持葉面濕度,以葉面經(jīng)常保持一層水膜為佳,注意扦插的過程中不要倒插。
插后要加強管理,要求基質保持濕潤,不能積水,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左右,溫度以20 ℃左右為宜,最高不超過30 ℃,否則易引起插條腐爛。
2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表1),扦插前插條浸蘸ABT生根粉,有利于插條的成活,在試驗涉及的3個濃度梯度中,以200 mg/L效果較好;插條去頂芽不利于插條扦插成活,各處理均表現(xiàn)為有頂芽插條扦插成活率明顯高于去頂芽的,綜合效果以插條不去頂芽,扦插前用ABT生根粉200 mg/L浸蘸成活率最高,達97.5 %。
另外,在進行本試驗的同時,相同處理均進行了室內扦插試驗,但室內扦插最高成活率僅15.57%;不能應用于生產。究其原因,可能是室內環(huán)境光照差,濕度控制不合理所造成。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試驗研究。
3小結
ABT生根粉不同濃度對銀杏嫩枝插穗處理后,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銀杏扦插苗的成活率。有頂芽的成活率高于去頂芽的成活率。以200 mg/ L ABT生根粉處理有頂芽的插條成活率較高,達97.5%。可在生產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