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是《項羽本紀》中一段情節(jié)曲折、跌宕起伏、重要而又精彩的文字,它敘述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后,范增見劉邦有霸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最終劉邦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其中的許多人物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歷來為人所稱道。兩大軍事集團的領(lǐng)袖項羽和劉邦各具風(fēng)貌;兩個對立營壘的謀士范增和張良的權(quán)謀策略也各有千秋;尤其是“勇士”樊噲,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的憤怒情態(tài),飲酒食肉的粗豪舉止,譴責(zé)項羽時既氣勢逼人而又條條在理的措辭,更讓人拍案叫絕。
《鴻門宴》依據(j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宴前階段,“劍拔弩張”的宴會階段,“尷尬不安”的收場階段。樊噲闖帳這一情節(jié)發(fā)生在第二階段,劉邦來和項羽談判,項王留沛公與飲,雙方矛盾趨向緩和,而范增策劃的舞劍事件使宴會形勢再度緊張起來,從而引出后面樊噲闖帳,將故事推向高潮??芍^一波三折,推波助瀾。我們來看原文: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臣請入,與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婇T。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狈畤垙牧甲?/p>
這是《鴻門宴》中最精彩的段落,通過對樊噲一番動作言行的鋪寫,一個直率勇猛、忠心不二、粗獷豪放的形象躍然紙上,連項王也贊其一句“壯士”,并問“壯士能復(fù)飲乎?”哪知這一問,屠夫出身的樊噲竟然先是一句:我死都不怕,還怕喝酒?然后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大道理。惜墨如金的司馬遷詳細記錄了樊噲的話。
樊噲開場以“亡秦”作類比暗示,說“亡秦”殘暴百姓,殺人如麻,導(dǎo)致天下叛亂;這實際上是借“亡秦”警告項羽,不要走“亡秦”的老路,隨便殺人,喪失民心。當(dāng)然,不要隨便“殺人”并不是泛指,而是指劉邦。然后拿出懷王之約。劉邦對項伯、項羽的說辭,都沒有敢提到當(dāng)年懷王“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這句話,為的是怕項羽認為自己有當(dāng)關(guān)中王的野心。但是,樊噲此時不忌諱地講出來。樊噲以第三者的身份說出這件事,使項羽不能怪罪劉邦,同時又告誡了項羽,劉邦是功臣,是理所當(dāng)然的關(guān)中王。這就在道義上公開搶占了制高點。樊噲的意思非常明確:沛公是在按“懷王之約”行事。沛公對項王是絕對的尊重,劉邦雖然先入咸陽,入關(guān)后卻連根毫毛都沒拿,都替項王守著?!斑€軍霸上,以待大王來”,言沛公“勞苦功高”,做事的分寸拿捏得十分得當(dāng)。然而項王卻對我們沛公并不仁義,居然聽信小人之言,容忍小人的挑撥,要殺了像劉邦這樣有功的人,一句話,我警告你,那是在走亡秦的老路了。好一個赳赳武夫樊噲。
這一席話也是前面劉邦對項伯“一言”的翻版。但卻別具一格,好一個粗人樊噲,答話卻絕無粗象,既得體又字字暗藏硬骨頭。再從兩人講話看,中心大體一樣,但側(cè)重點不同,劉邦側(cè)重于辯解,強調(diào)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噲則是理直氣壯責(zé)之以“義”,從策略上看,二者區(qū)別也明顯。劉邦之言屬于“以屈求伸”,樊噲義責(zé)項羽則是“以攻為守”了。可以推測這段說辭是和劉邦事先議好的,但從樊噲口中說出,卻又是暗合他的身份,口吻聲氣都是別具一格的。令人奇怪的是,竟把才氣過人的項羽說得啞口無言,只好訕訕地說聲:“坐”。而張良于其中穿針引線,君臣三人可謂配合默契。張良、樊噲成功地挫敗范增、項莊的暗殺企圖。鴻門宴上劉、項集團的第二回合暗戰(zhàn)就此結(jié)束。
這段闖帳說辭既是寫樊噲的場面;也是寫項羽的場面。樊噲乃屠夫出身的莽漢,他為劉邦辯護的說詞,表明他不只是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細之處。他之所以受到項羽嘉賞,不只是因為具有能飲、健啖的粗豪風(fēng)格,與項羽相投契;更主要的還是他的這段剛中有柔、亢中有卑、責(zé)中含敬的講話起到最關(guān)鍵的作用。在本節(jié)文字里,除了生動地寫出樊噲這一有膽有識、粗中有細的鹵莽英雄面貌外(所謂“子房如龍,樊噲如虎”),項羽“英雄惜英雄”的人物性格,也得到了表現(xiàn)。也正是樊噲的這段話緩和了劉邦這一方的危迫形勢,并使他得以抽身離席,從小道逃遁。
司馬遷在這段文字中巧妙地把握了人物關(guān)系,對于樊噲,劉邦信而用之,項羽感其“義”,贊其“勇”,賜酒、賜彘、賜坐,張良則是幕后策劃,讀來絕無喧賓奪主之感。郭嵩燾說:“鴻門一會卻處處寫得奇絕陡絕,讀之令人心搖目眩。”是很正確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實驗高級中學(xué)(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