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是給你一個故事,而是給你一段情懷。故事常變,情懷永生。
有些姑娘,黃金比例,但過目即忘。有些姑娘,嘴唇眼睛臉頰,分開看比例并不完美,放一起卻有說不出的魅力。有些電影,看的時候高潮不斷,過后卻淡如白水。有的電影,看的時候并不如何,過一天才如受重創(chuàng),中心搖搖如癡如醉。
《一代宗師》看的時候,我忍不住挑剔:張震的戲份怎么剪得這么厲害?形意門“里子”那條線為何見首不見尾?小沈陽出現(xiàn)的意義何在?影片剛開始大段旁白,觀眾不會覺得太不電影?出來后和朋友討論,我態(tài)度不明。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覺。好嗎?不好嗎?
直到深夜,心頭忽然兜入“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如一拳擊在心窩。內傷。早起,心中縈繞的變成“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又一記重拳。好比吃紹興老酒,飲時不覺,等驚覺時,已大醉傷身。
好在哪里?節(jié)制。剪輯的節(jié)制、打斗場面的節(jié)制、劇中人物出手的節(jié)制。男女用情的節(jié)制。
影片剛開始,有六場打斗。一部武俠片,看的是打斗。拼的也是打斗場面??磻T了神乎其神、各炫其技的武打片,這部片子,武打場面顯得樸素,因為,武術,不是炫技,不是賣弄。除了御敵時的必殺技,還有交流時的手下留情、點到為止。
這六場打,每一場,每一人,性格不同,身手不同,場面不同。這是真正的人的武術,人的過招,人的對敵,人的處事,人的江湖。
六場打斗中,最重要的兩場,都是輸?shù)谋融A的還漂亮。輸贏不重要嗎?武林人士,最重輸贏。每一代新人要出頭,都必得摧毀另一個大成就者。輸贏,當然重要。所以宮老先生退隱江湖,搞不好就是流血事件。因為誰都想跟他“搭手”,擊敗他,成為新一代武林宗師。
輸贏重要,堪比生命。但另有同樣重要之事:義氣、默契、惺惺相惜、一見如故……總之是感情事。為一情字,可以不計輸贏成敗,甚至不計性命得失。
順便說,武林之中,這“手下留情”四字真好,留的是情面、情分、情誼。武打中有情有義、有禮儀、有分寸,有容讓,有不計成敗得失利害,是俠。
本片打破了一個中國武林高手的不成文的傳統(tǒng):必得打洋人。從霍元甲、陳真、黃飛鴻及前幾版葉問,從俄羅斯大力士打到日本人,打洋人,成為觀眾看此種類型片的必HIGH點、至HIGH點。
一個沒有打過洋人的武林高手,觀眾能接受嗎?能成為國民心中偶像嗎?看慣了打洋人的武林高手,看本版葉問,像吃慣了川菜而改吃浙江菜,清淡、素。葉問在本片中最輝煌的戰(zhàn)況,在前面已經基本打完。而他經歷的最大挑戰(zhàn),是生活。他曾向往著北方的宮二先生,希冀再去領略宮家六十四手。對學武之人,精妙的武功,受用上就如海洛因之于癮君,又如學哲學的仰望黑格爾康德。宮家六十四手,曾是葉問心中一座高山。既仰望向往之,又想攀登穿越之。后來他抱著餓死的女兒尸體說:生活,原來是最高的高山。
這句話,片中每位門派宗師都在領略。在一個大崩潰之中,被時代洪流裹挾,沖到一個小島驚魂未定。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彈丸之地。生存大不易。連國寶、京劇大師馬連良,幾年下來尚欠債三萬。何況他們?昔日的宗派大師,放低身段,在生活中修行,與生活這把化骨刀直面相對。
沒有殺更多人,沒有擺平更多門派,沒有打得雞飛狗跳。他們面對自己生活的高山,猶如達摩面壁,各自修行。
這故事好看嗎?似乎沒有激動人心的高潮。不好看嗎?為何看完念念不忘?
朋友之前采訪過章子怡,她說,她扮演的宮二,不知父親已死,在家門口與仆人對上眼神,就知真相。然后她哭了,哭得王家衛(wèi)說,章子怡真是能要人命。
這段戲,刪了。
不僅如此。許多情感高潮部分都被刪去,只剩下爆發(fā)后的平靜。似乎沒有激動人心。但這種爆發(fā)后的平靜、悵惘,才更要人命。正如中國文人畫,有力量處不在落筆,而在留白。
章子怡在這部電影中,真是能要人命啊。少女時期,是脆生生的響亮。主掌門派時,少女情懷深藏不露,有高處不勝寒的高傲。開到荼蘼時,是花朵將將墜枝時奮力一掙,爆炸式地全盛綻開。一層層戲,一層層表情,一層層生命經歷的一層層剝開,那幾乎不像是演技,而像是訴說。一個生命無限訴說。
梁朝偉,不用再表揚了,那雙眼睛,體察世情,洞若觀火。這是水里來火里去不瘋魔不成活的一雙眼。像老湯,熬了幾十年。不可能不好。你要什么,就給多少,還要多給。
電影不是給你一個故事,而是給你一段情懷。故事常變,情懷永生。電影結束時,想起一句詩,寫在文章的最后: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