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古詩詞賞讀首先要讀懂題材,領會主題,其次要抓住詩詞中的“意象”,最后還要把握詩詞的風格和手法。
關鍵詞:意象;主題;風格
課外古詩詞賞讀是近年來很多地區(qū)中考必考內容,賞讀古詩詞可分三步進行。
一、讀懂
讀懂詩詞屬于哪種題材,是屬于田園詩、邊塞詩、送別詩,還是思鄉(xiāng)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領會全詩詞的意思,對詩(詞)的主題搞清楚,弄明白。那么,怎樣才能“讀懂”呢?(1)從作者入手,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理解詩詞的內容;(2)借助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等去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3)從語言入手,抓住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語句),正確理解把握。
二、抓住詩詞中的“意象”
詩詞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詞)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跋蟆迸c“意”的完美結合,就構成了“意象”。
賞析詩詞要注意其中的“意象”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常被賦予的獨特內涵,領悟其象征意義。如楊柳表離別;菊花表高潔;松、蘭、梅、竹象征堅貞高潔等。
此外,還要注意“意象”的多義性。為了表達特定環(huán)境的思想和感情,達到意與象、物與我融合的效果,詩人往往創(chuàng)設了具有多義性的意象。比如“月”,李白將它當作知心的伴侶(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对孪陋氉谩罚?;蘇軾通過它來表達對親人的美好祝愿與激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端{歌頭》);柳永卻因它觸目傷懷(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
三、從詩詞的風格、手法入手
鑒賞一首古詩詞,讀懂詩詞的大意僅僅是賞析的基礎,還應該就詩詞不同題材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風格及手法上來賞析。
詩詞的題材很廣泛,題材不同,所表現(xiàn)出的風格也不同。田園詩,往往是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邊塞詩,多是反映邊塞生活的苦寒、寂寞,以及邊塞將士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渴望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情懷;思鄉(xiāng)題材的詩則是抒寫自己在他鄉(xiāng)的寂寞、凄涼,表達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詠史類的詩則往往是詩人表達對歷史的感慨,希望統(tǒng)治者能以史為鑒,吸取教訓……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來表情達意、豐富形象。同樣是寫“愁”,表現(xiàn)手法可豐富多樣。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一江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眲t采用了夸張手法來表現(xiàn)“愁”之重、“愁”之長。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對比等。不少詩歌,還采用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粗筆勾勒與工筆描畫相結合等手法,以加強藝術感染力。
當然,詩詞賞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外,賞析水平的提高還在于平時能多讀、多悟,答題時要從詩詞的整體去考慮,對詩詞作品的觀點態(tài)度要準確把握,對藝術感染力的評價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縮小,更不能絕對化,防止以偏概全。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市安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