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6歲以前是人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而幼兒是否具有良好的觀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響他們所進行的活動的好壞。所以,要讓幼兒在各方面進行觀察,在觀察中增長科學知識,在觀察中發(fā)展幼兒的多元智能。
關鍵詞:主題教學活動;區(qū)域活動;觀察講述
語言發(fā)展主要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由于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使得幼兒期的語言發(fā)展以口語發(fā)展為主。因此,我們期望通過小班化主題區(qū)域活動課程模式的構建提升幼兒語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一、巧妙運用,激發(fā)幼兒觀察講述的興趣
1.隨機是教育的基礎
幼兒最喜歡到戶外去走一走了,我們就可利用飯后散步、課間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來提高幼兒的觀察講述。有一次,我們飯后散步時,把一條大青蟲帶回來,放到透明的塑料瓶里飼養(yǎng),可沒過多久,他們就嚷嚷起來。幼兒參與活動時的積極、興奮又好奇的樣子,使我深刻認識到在活動區(qū)放置幼兒感興趣的材料,提供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只有在有了興趣的前提下,才能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
2.愛好是動力的源泉
玩水、吹泡泡是幼兒最喜歡玩的。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我給幼兒提供了水、水盆、氣球、吸管等,讓幼兒操作并觀察氣球在水中和不在水中的速度會如何變化。“為什么每次我都把泡泡吹大,可是在水里它跑得都不一樣快呢?”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幼兒們知道了氣球在加滿“氣”的情況下才能跑得又快又遠。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幼兒學習語言,并不是被動地接受成人的教導,而是主動地對成人的語言方式作出反應。在語言區(qū)域中創(chuàng)設游戲“云中漫說”,云中漫說主要運用了幼兒愛冒險的個性制定的。在這里,你會碰到很多障礙物,當然也會有獎勵。幼兒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們要把握時機,正確引導幼兒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
二、適當指導,培養(yǎng)幼兒學會觀察的方法
中班幼兒在觀察事物時往往走馬觀花,觀察不細致,這就使得幼兒在描述事物或情景時造成語句不連貫、結結巴巴甚至無話可說。讓幼兒學會一定的觀察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時間、地點、人物并領會大致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分析和合理構想。比如,在主題活動繪畫“鴨子”中,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我把“鴨子”當客人,并說客人有一件煩惱事,即鴨子長得丑,不敢去照相館照相,但又很想擁有自己的照片,請幼兒為它解決這個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幼兒想畫鴨子,就需要先主動地、有目的地觀察鴨子,這樣又可以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能力。在整個活動中都體現(xiàn)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學得自由、學得主動,而且效果也很好。
三、巧設問題,引導幼兒邊觀察邊思考
幼兒好奇好新好問,具有“發(fā)現(xiàn)”求知的心理基礎。這是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有利條件。教師提供在不同環(huán)境(棉花、沙、土)中的黃豆,請幼兒仔細觀察并記錄它們在不同生長環(huán)境中生長的速度有何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什么黃豆在土里會爛掉呢?為什么在沙里的黃豆反而長得最快?這樣的形式讓幼兒一邊觀察一邊思考,而且可以使幼兒始終主動參與學習,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的快節(jié)奏、大容量、高效率,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觀察講述只是語言活動中的一個部分,但它卻是貫穿整個活動的靈魂。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分享交流,讓家長與幼兒周末共享
任何一種活動形式,時間久了,幼兒都會厭倦。讓幼兒將自己的成果展示給爸爸媽媽,得到他們的贊許或認可,這也是對幼兒的一種觸動。同時讓我們的家長走進課堂,了解我們的課題,為我們的課題出謀劃策。讓每一個幼兒都能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從而使語言講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我們將繼續(xù)從幼兒日常生活的事物、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各種感官出發(fā),積極地培養(yǎng)幼兒觀察講述能力的提高。利用圖片及實物(從表面到內在)、利用區(qū)域活動、利用幼兒生活的空間等等,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愛兒坊幼兒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