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目前,導學案教學主要應用于中學,小學做的嘗試還比較少。這篇導學案從課堂教學的模式、流程和教學內容方面都做了大膽的嘗試,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導學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主測評
[教材簡析]
《將相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五組教材中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四篇課文分別選自《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編者的意圖是通過學習本組課文,引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感受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名著的魅力,激發(fā)閱讀名著的樂趣。因而,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體驗閱讀名著的興趣,引導他們課外自覺地閱讀古典名著。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課文,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通過閱讀,與他人交流和探討,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能體會文中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3.通過練習,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經過獨立思考和與他人交流合作,完成學案中的思考題。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認真思考,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或者把自己讀書過程中的體會跟同學交流。
[教學難點]
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資源]導學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主預習、集體交流
1.相關知識鏈接:課本95頁下“資料袋”。
2.自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什么事情?題目是什么意思?
二、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1.練一練,能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要讀準。
2.文中一共講了三個故事,請你給這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想想這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3.正確認讀課后生字。
三、合作學習、集體交流
1.交流自主學習問題:你給文中三個故事加的小標題是什么,這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與同學探討。或者把自己在閱讀中的體會與同學交流。(教師了解學生討論交流情況,相機引導學生討論課件中預設的問題。)
3.集體交流。
四、自主測評、集體交流
1.請任選下面的片段朗讀,自己評價。91頁最后一自然段、93頁234自然段、92頁23自然段、全文倒數兩個自然段。
自評:( )通順、( )較通順、( )不夠通順。
2.填空:讀了課文,我覺得廉頗是個( )的人,藺相如是個( )的人。我更喜歡( )。
3.我能不能把文中的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4.有很多成語就是由歷史故事演化來的,這篇文章中的故事后來成了兩個成語,它們分別是( )和( )。
5.看課件,讀生字。
6.集體交流。
五、引導探究、朗讀體會
1.議一議:在這個故事里,將相和應該是兩個人的事,為什么對藺相如的事跡講述得較多一些?對于藺相如的形象刻畫,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描寫的?
2.練一練:找出課文中描寫主要人物語言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人物的語氣,試著在藺相如每一次說話前,用一個詞形容他的神態(tài)。師生互動,讀一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再說說你對文中兩個主人公的更全面的看法?
3.說說你從文中兩個主要人物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六、拓展延伸
1.文中除了廉頗和藺相如之外,還有兩個人物,能說說他們給你的印象嗎?
2.課外閱讀
選讀一些《史記》中的其他故事,如,項羽本紀、蘇秦列傳等,也可以讀一讀藺相如和廉頗的其他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說說本文主要講了哪三個故事?
2.流利準確地認讀課后的生字。
二、自主合作
1.小組內試著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2.交流識記本課生字的好方法。
三、自主測評、交流反饋
1.看拼音寫出漢字。
完bì( )歸zhào( ) zhào( )集 允nuò( ) 膽qiè( ) jù( )絕 zhū( )位
2.把詞語補充完整。
負( )請罪 同心( )力 理( )氣( )
攻無不( ) 戰(zhàn)無不( ) 無( )之寶
3.本文是按怎么樣的順序記敘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課文中塑造藺相如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主要采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的?
四、拓展延伸
把自己讀的《史記》中的其他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作者單位 陜西省旬陽縣師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