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農(nóng)村學生對英語認識模糊,目的不明確,參與意識差,不能大膽表達,畏學厭學等現(xiàn)狀,教師應十分重視學生學情,了解其心理及學習態(tài)度,然后對癥下藥,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方法,以期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習慣;六環(huán)節(jié)教學
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校為縣級中學,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大城市孩子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的熏陶。再加上學校班額大,學生程度參差不齊,語言環(huán)境較弱,英語考試成績很不理想。雖然近幾年英語教材不斷改革,教師教法也在不斷更新,可是在英語學習中對于不重視英語的農(nóng)村學生來說情況并不理想,大多數(shù)學生思想中沒有英語聽說的概念,更不用說張口說英語了。主要原因有二:
1.學生心理因素導致成績低下
大部分學生參與意識差,不能大膽表達,部分學生有畏學和厭學情緒,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學不學外語都無所謂,反正英語很難學;少數(shù)學生認識模糊,學習目的不明確,推天混目,甚至連有的父母都抱著讓孩子長身體、混年齡的態(tài)度。
2.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達不到課標要求
具體體現(xiàn)為:
(1)學生在聽力方面有欠缺,特別是聽短文填空題,正確率很低,說明在教學中對課標中聽力技能的要求落實不到位。
(2)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扎實。學生對一些基本詞匯、語法、句型的掌握不夠熟練,更談不上運用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如何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的訓練,仍應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
(3)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不強,試卷中此類考查題的得分率較低。
(4)學生的書面表達中,中國式的英語較多,拼寫錯誤也較多,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仍是教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5)兩極分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兩極分化,轉化學困生,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對教師來說任重而道遠。
(二)教師教學基本情況分析
目前,本校英語教師年富力強,任勞任怨,辛勤耕耘,有利于大力提高教學質量。
1.創(chuàng)新備課,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多數(shù)教師能從語言知識的突破、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學生問題的設置等多層面考慮,努力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注重了知識銜接,又能提高能力。
2.以生為本,突出綜合語言的運用性
多數(shù)教師已經(jīng)接受了英語課程的學習目的(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技能,提高綜合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這一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能加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教師努力搭建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通過任務的布置,學生人人參與,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兼顧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活化手段,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根據(jù)學校實際條件和教學內(nèi)容,采用一些輔助教學手段,如利用實物教單詞,讓學生直觀感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利用圖片進行對話教學,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教學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利用多媒體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接觸英語,從而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利用小黑板布置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保證了課堂45分鐘的質量。
4.推廣教改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了“十六字教學法”“三清式”教學法后,這些方法在教師中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許多教師把它們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既促進了課堂知識點的操練、鞏固及運用測評,同時不僅能突出重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有效的學習策略。目前,本校正在推行的六環(huán)節(jié)(預習指導—自學檢測—精講點撥—當堂測評—總結提升—布置作業(yè))教學法也正是針對學校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的。
二、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實不到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原則,而有的教師不能準確地把握課標,對課堂教學的理解仍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語言教學的情境性和交際性,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上講得多,練得少,課堂氣氛沉悶。如,有的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大,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多少、教師要滲透多少,學生應掌握多少,在教學過程中都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有的教師對閱讀課的教學目標不清楚,只是在單詞的認讀和釋義上下大功夫,而忽視了四種能力的具體實踐。長此以往,勢必影響教學效果。
(二)對課標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法落實不到位
部分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部分教師雖然對任務型教學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沒有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原因是:教學任務太重;考試壓力太大;方法不重要,升學率重要,分數(shù)第一。
三、教學建議及對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特別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好一切的堅實動力,對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主動去學,想方設法讓學生對英語課感興趣,能在課堂上多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勇敢交流,教學才會事半功倍。不過,要使一時的興趣成為長久的興趣,還需要不斷地鞏固,不斷地填充新內(nèi)容,交換新形式,增加新刺激,從而使興趣不斷地延續(xù)下去。
(一)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提倡背誦,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首先讓學生多聽英美人朗讀,學習地道的語音、語調(diào)、重讀、弱讀、意群等,打好語音基礎,同時要加強聽力技巧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聽音習慣。其次,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生必須先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短語、習慣用語等,這些大多數(shù)是靠記憶來完成的,而背誦是學好語言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不僅要從單詞、詞組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組句能力,重視連詞成句練習,指導學生掌握句子結構,也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利用課本中的重點詞、詞組、短語讓學生進行英漢互譯造句練習,在練習好句子的基礎上(同時注意時態(tài)、語態(tài)、人稱、單復數(shù)等)進行組句成文練習,還得讓學生背誦、默寫精彩的句子、語段,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大有益處。
(二)強化教研意識,提高教研質量
學校有公開課、評課、說課等活動,但對一些實質性的問題是不是做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是不是真正起到了教研活動應有的作用是值得我們再次考慮的。我認為,教研活動要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都能夠解決一兩個教改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注意積累成果,重視集體研究,形成集體智慧,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升學校的教研文化,從而促進質量的不斷提高。
事實上,強化記憶、強化訓練一向是學習語言的常用之法,教無定法。總之,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善在激趣,巧在點撥,根在愛心,訣在創(chuàng)新,旨在終身發(fā)展,絕在打造精品。任何一名教師只要多琢磨教法,多一點責任心與恒心,再加上擁有的愛心,一定能在教育崗位上多出成績。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五中)